
見面為何不相識
我們都有這樣的尷尬經歷,別人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我們卻想不起來這副面孔到底是誰。想像一下,如果有人根本無法靠面孔認人,那會有多么可怕。最新的調查發現,在每50個人中間,就有一個是這種情況,稱為面容失認癥。
一直以來醫生們都認為面容失認癥是很稀少的現象,直到1976年這種病癥才第一次被確診,但是英國和美國的兩位神經科學家認為,這種情況比他們過去認為的要普遍得多。他們對1600人進行了一次網絡心理測試,讓參加者在很多照片中識別曾經見過的人。結果發現,2%的人對面孔的識別能力很差,差到了足以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程度。
點評:這種差別不僅會影響人與人交往的過程,而且可能就決定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讓能力強的人比較合群,讓能力差的人比較孤僻。
飯后小睡更健康
我們吃過了飯為什么會經常犯困呢?因為我們需要休息。英國科學家發現,血液中糖分的提高,會讓人出現睡意,這是大腦在告訴我們要放松一下。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丹尼斯·伯爾達科夫發現,人在吃過一頓大餐后,血液中的糖分會明顯升高,這會關閉大腦中的許多通常用于保持我們清醒的細胞,讓人昏昏欲睡。丹尼斯認為,這些細胞的作用就是讓我們饑餓的時候保持清醒,這有利于尋找食物,如果吃飽了的話,就沒必要發揮作用了。
點評:吃飽了就睡,肯定容易發胖,這也是人類的祖先增強自己對自然環境抵抗能力的一種方式,但這對現代人來說,肯定是不愿意的了。

北極曾經綠如春
5000萬年前,這里沒有一座冰山,現在冰冷的海水,那時候你可以在里面游個泳。根據海洋地質學家在北極海底提取的沉積物,他們發現北極在很久以前并不像現在這樣冰天雪地。
為了尋找關于北極歷史的資料,一個由各國地質學家組成的考察團利用一艘破冰船和鉆井機從北冰洋海底以下400米的深處鉆取了一些海洋沉積物。通過分析石油分子中的浮游生物化石,他們發現,在5500萬年前,北冰洋地區根本沒有冰,是一個溫暖如春的世界。在地球歷史上,5500萬年前地球可能由于火山爆發或海底甲烷的外泄,氣溫顯著升高,而在這個時候,科學家發現北極的溫度已經有18攝氏度,在這之后北極的溫度更增加到了23攝氏度。他們認為,可能是全球變暖導致的大量颶風,把熱帶的高溫海水帶到北極,導致了北極溫度的進一步增加。
點評:他們應該再看看,那時候地球上是有和我們現在一樣多的陸地,還是一片汪洋,這或許就是幾百年后地球的樣子。
銀杏葉保護大腦
幾千年來,中醫就使用銀杏葉來治療哮喘,支氣管炎和記憶衰退,認為它有活血化淤的功效,但是在西醫看來,很多藥理還未被證實,直到最近科學家在人大腦中發現了一條關鍵的細胞路徑,讓銀杏葉可以保護腦細胞。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在研究如何緩解中風癥狀的時候發現,中風會迅速大批殺死腦部某個小區域的細胞,而后這個區域周圍的細胞在幾個星期內慢慢消亡。對于缺乏血紅蛋白氧化酶的小鼠來說,它們中風后恢復的能力很差,因為這種酶可以幫助把破壞腦細胞的自由氧原子中和掉。他們在實驗中發現,銀杏葉提取物可以幫助腦細胞分泌血紅蛋白氧化酶,如果沒有銀杏葉的幫助,會有60%以上的腦細胞被殺死。對于服用了銀杏葉提取物的小鼠來說,即便是中風后依然神情自若,而不像沒有服用和缺乏血紅蛋白氧化酶的小鼠那樣東倒西歪。
點評:小老鼠也怪可憐的,不僅幫人類嘗試各種傳染病,試驗各種藥物,人類中風。

性欲高低靠遺傳
醫生在治療帕金森氏癥的時候,常常開給病人含有多巴胺的藥劑,但這種可以讓人產生愉悅的藥物卻經常會引起病人的性沖動。這讓科學家想到,多巴胺的多少,是否和性欲高低有關?而多巴胺的發揮作用又會和什么有關?
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學的理查德·艾得斯坦對148名學生志愿者做了一次關于性的問卷調查,問他們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性幻想的頻率,然后檢測他們體內的和多巴胺第四型受體有關的基因DRD4的情況,結果發現具備這種基因的人,性渴望的程度比其他人要小。這和艾得斯坦2004的發現正好吻合,當時他發現,如果用物阻斷DRD4表達的話,小鼠會比較容易勃起,所以這種基因應該有降低性欲的作用。他們同時發現,在人群中大約70%的人屬于性欲較低的基因型,而只有20%的人性欲旺盛。
點評: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多巴胺是讓人感覺快樂的,如果缺乏DRD4讓人通過其他方式難以感覺到快樂的話,人們就更容易想到性,性欲旺盛說明他們是更不容易快樂的人。
全球變暖被低估
2001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科學家們預計,全球變暖的趨勢會在100年內將地球的溫度增加5.8攝氏度,但是他們的計算并沒有考慮溫度增加所導致的反饋機制,比如溫度增加對土壤和海洋化學引起的變化的增溫效應。最近有科學家提出,如果考慮了這個因素,本世紀末地球的溫度會比現在預測的還要高。
美國和荷蘭科學家通過分析南極冰蓋在過去42萬年向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預測未來二氧化碳的增加對氣候的影響,并把這個結果的常規氣候模式的預測結合,發現在這種情況下,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最多可以增加7.7攝氏度。他們認為,盡管很多反饋機制的原理尚不被人所了解,但是可以預測的是,人類面臨的是更嚴重而不是更不嚴重的氣候變化。
點評:他們應該再考慮一下對人類的反饋機制,也許到時候地球上已經沒那么多人,排放的溫室氣體就沒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