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土庫曼斯坦總統尼亞佐夫的專機,將從空中穿越古絲綢之路,于4月2日抵達中國北京。這位被尊為“土庫曼斯坦之父”的國家元首,將開始他六天的中國之行。
這是一次“能源之行”:尼亞佐夫去年底就宣布,將與中方簽署開發土境內阿姆河右岸天然氣田的協議,并計劃對華每年供氣300億立方米。但不為眾多媒體所知的是,這也是一次“寶馬之行”:訪華期間尼亞佐夫還將宣布贈送中方領導人一件神秘禮物,那就是土庫曼斯坦的國寶阿哈爾捷金馬。在中國,它有個更為響亮的名字——“汗血寶馬”。
把“最上等的”寶馬送給胡主席
土庫曼斯坦媒體報道稱,尼亞佐夫在3月23日的內閣例會上宣布,四月訪華期間,他本人將代表土庫曼斯坦人民,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贈送一份特殊禮物——一匹阿哈爾捷金馬。
尼亞佐夫總統說,土庫曼斯坦與中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具有歷史延續性。為此,他還特意提醒與會者:公元126年,中國使者訪問了當時的土庫曼,對風馳電掣、體態優雅的阿哈爾捷金馬留下了無法忘卻的印象,并驚呼為“天馬”。
尼亞佐夫說,向最親密和尊貴的朋友以及外國領導人贈送阿哈爾捷金馬,是土庫曼人上千年以來一直保留的傳統。“我們不會改變這個傳統。此次訪問過程中,將把最上等的阿哈爾捷金馬中的一匹,送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
土庫曼斯坦駐華使館官員3月28日向《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確認了這則消息,并稱“此次阿哈爾捷金馬不會與總統一起來華,它將在晚些時候運抵中國”。
同時,這位官員表示,目前尚不知這匹馬的名字、毛色、年齡等具體信息。由于土庫曼斯坦對馬匹分類極細,因此從使館官員的言辭中可以確定,尼亞佐夫總統為中國同事準備的是一匹“善跑的馬”。
動物專家稱,按照慣例,預計馬匹從國外運入后,將在專門地點隔離一段時間,通過檢疫后,方可與外界接觸。
2002年,“阿赫達什”來到中國
中土兩國交往史上,贈汗血馬已不是首次。為感謝2000年江澤民主席對獨立后的土庫曼斯坦進行的歷史性訪問,尼亞佐夫總統將一匹名為“阿赫達什”(土庫曼語,意為“白石”)的公馬贈予江主席。
2002年6月17日,八歲的“阿赫達什”搭乘伊爾—76運輸機,經七個多小時飛行,從故鄉來到千里之外的天津。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當日曾在天津目睹了寶馬風采:“阿赫達什”四肢與脖頸修長,全身黑亮,只在額頭有白色“廣流星”紋。其外形與《水滸傳》中雙鞭將呼延灼的坐騎“踢雪烏騅”頗為相似(不同處是,“踢雪烏騅”四蹄皆白,“阿赫達什”三蹄皆白)。
照料馬匹的中國種畜進出口公司專家劉忠原說,為確保運輸安全,工作人員給“阿赫達什”打了一針安定。雖然隨機帶有家鄉草料,可是飛機轟鳴聲還是引起了馬匹的煩躁,只有通過不斷撫摸來穩定其情緒。
土方機組成員出示的系譜證明,“阿赫達什”祖輩曾獲20世紀60年代奧運會馬術比賽盛裝舞步冠軍。
汗血馬通過檢疫后,被安頓在廊坊華牧育種中心馬場。起初它不愿進食,直到飼養員精心調配了摻有鹽、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電解質的燕麥飼料后,它才胃口大開。
一年后,“阿赫達什”初次嘗到“當爸爸”的滋味:與它“婚配”的六匹雌馬先后受孕,除有一死胎外,其余的小馬都順利出生。
“汗血寶馬”之謎
阿哈爾捷金馬之所以在中國被稱為“汗血寶馬”,是有人發現它奔跑時汗如鮮血,并把這視為馬匹體力充沛的表現。至今,汗血之謎仍無定論,有人認為是寄生蟲噬咬所致。比較認可的說法是:該馬毛短皮薄,奔跑后頸部血管賁張,且滲出泡沫狀汗液,在陽光下仿佛流血。
汗血寶馬真正進入中國人視野,是在張騫通西域后。史料記載,漢武帝起先將西域的烏孫馬稱為“天馬”,但當大宛國的汗血馬出現在他面前時,他便將“天馬”的桂冠從前者頭上摘下,改賜后者,并專門作詩贊美。后來,汗血馬還被抬高到“龍之友”、“龍之媒”的地位。據說,這種“日行一千,夜走八百”的神馬還是成吉思汗的坐騎。
從古至今,無論是杜甫筆下“京師皆騎汗血馬”的壯觀場面,還是《射雕英雄傳》中郭靖馴服小紅馬的精彩情節,汗血寶馬在中國始終備受關注,甚至被神話了。
動物學家研究后發現,由于阿哈爾捷金馬產地——費爾干納盆地——從古代就有猛獸出沒,因此,該馬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并在危難關頭快速脫逃。長時間的進化過程中,它逐漸擁有了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出色的奔跑能力。
資料記載,阿哈爾捷金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當今世界速度最快的純血馬就有它的基因。它在平地奔跑的最快速度達到每千米1分零7秒。這種馬是土庫曼斯坦的國寶,它的形象被繪制在該國國徽中央。
土庫曼人的先輩們一直將阿哈爾捷金馬視作神圣的動物。當地神話中,它源于一種帶翅膀的“飛馬”。阿哈爾捷金馬被用來象征太陽,“因為只有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才能與飛快的光陰相匹配”。對土庫曼人來說,馬就是家庭中的一員,沒有馬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民間有“丟了馬就等于丟了尊嚴”的說法。
在古代,阿哈爾捷金馬以卓越的作戰能力著稱。騎手如果落馬,它會停在主人身邊,不允許旁人接近。它還能主動躺下,讓傷者方便上馬,并迅速辨明方向,將騎手帶離戰場。
目前,阿哈爾捷金馬在全世界范圍內約有3000匹,分布于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其中,土庫曼斯坦就有2000多匹,該國專養此馬的馬場就有五個。土庫曼斯坦養馬人對于其血統管理非常嚴格,幾乎為每匹純種阿哈爾捷金馬都登記造冊。
“寶馬外交”
土庫曼斯坦獨立后,尼亞佐夫總統曾向歐洲與亞洲國家的首腦贈送過阿哈爾捷金馬,首批獲得者中包括法國總統密特朗。1993年到訪土庫曼斯坦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也曾獲贈此馬。
2002年4月底,俄羅斯總統普京到土庫曼斯坦參加里海沿岸五國領導人峰會期間也得到了寶馬。尼亞佐夫為表示對貴賓的崇高敬意,特地拿出自己“總統馬廄”中的24匹阿哈爾捷金馬,供普京任選一匹,并稱“這樣您就會明白,土庫曼斯坦對俄羅斯是永遠敞開心扉的”。
挑馬過程中,一匹毛色淺黃、名叫“忠誠”的三歲馬駒,因多看了普京幾眼,而被俄羅斯總統選中,運回莫斯科郊外一處“御用”養馬場。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馮玉軍博士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表示,在歷史上汗血寶馬就是中國與西域國家交流的紐帶。尼亞佐夫總統此次贈馬,體現了他本人和土庫曼斯坦人民對中國的深厚感情,“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馮玉軍說,土庫曼斯坦自從獨立后,一直奉行中立政策。雖然該國不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但是中土兩國近年內在各個領域的關系都得到了發展,“共同修筑新世紀的絲綢之路”。“因此,土方此次贈送國寶給中方,也是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