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稅調整對人們消費行為的影響是一個長遠的、逐漸的過程
3月29日下午,北京某國企職員馬先生專門請了半天假,將新買的實木地板運送到正在裝修的新家。
“本來按計劃五六月份才裝地板,但現在消費稅一調整,4月1日實木地板肯定要全線漲價,那時候再買我就虧大了!”馬先生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購買實木地板的價格是245元/平方米,4月1日后征收5%的消費稅,“每平方米少說也得漲十幾二十塊”,他的新房有100平米,新征消費稅后僅地板就要多花一兩千元。
3月21日,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從今年4月1日起,對現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此次調整之所以引人關注,不僅因為這是自1994年稅制改革后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整,更因為其內容關乎百姓日常消費生活的諸多方面。
展現政府節能決心
“十幾年間社會變化很大,消費稅再不調整不行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經濟法專家李曙光對本刊記者說。
1993年12月13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并于1994年1月1日開征消費稅。征稅范圍涉及煙、酒、首飾珠寶、鞭炮焰火、小汽車等11種商品。
財政部有關人士認為,十多年來,消費稅在有效組織財政收入和正確引導生產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征稅范圍、稅目設置、稅率結構等方面也存在著與當前經濟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
此次消費稅調整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油老虎”——大排量汽車征收更高的消費稅。排量四升以上汽車的消費稅從以前的8%調高到20%,同時,小幅度減少小排量汽車的消費稅,中等排量汽車的消費稅不變。
此外,財政部和國稅總局還宣布,對以前從未被列入過稅目的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實木地板征收5%的消費稅。
“對于耗能高、消耗大的消費品,消費者需要支付更多。對于這些消耗難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的產品進行消費稅調整,具有很大的意義,也有利于產品結構調整。”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對記者說。
近年來,中國汽車保有量一直在快速增加,燃油消耗量也同時大幅度增加,石油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國人均森林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34位。預計到2015年國內木材供需缺口將達1.4億至1.5億立方米。木材資源的保護早已迫在眉睫。
不過,對于消耗木材更為嚴重的實木家具未能列入稅目,不少人認為是此次消費稅調整的一個“缺憾”。
“僅僅對一次性筷子和實木地板進行征收,這些都是皮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憲容認為,對于不值錢的一次性筷子征收5%的低消費稅,更多的只能是某種象征意義,“帶來的實際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此次消費稅調整還對成品油進行了重大調整,擴大了石油制品的消費稅征收范圍。新增航空煤油和燃料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為每升0.10元,新增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為每升0.20元。
不少學者認為,擴大石油制品的消費稅征收范圍的舉動,有利于抑制資源的過度消耗,是引導生產和消費、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明智之舉。
遏制奢侈消費 體現社會公平
“抑制或鼓勵消費行為,這是消費稅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李曙光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
此次消費稅另一個重大調整是擴大了奢侈品征稅的范疇,新增對游艇、高爾夫球及球具征收10%的消費稅;對高檔手表征收20%的消費稅。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對此解釋說,游艇、高爾夫球在中國現階段還是只有少數群體才能消費的高檔消費品,高檔手表已經超越了其原有的計時功能,屬于高檔奢侈品。將它們納入征收范圍,是為了體現對高檔消費品的稅收調節,合理引導消費,間接調節收入分配。
“這是一個信號,通過稅率調整抑制高消費行為,其中也包含了體現社會公平的含義。”陳東琪說。
但是,政府對奢侈品征收消費稅,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限制高消費行為,達到平抑社會貧富差距的目的呢?對此,易憲容并不樂觀。
他認為,現在增加的奢侈品征收稅目的比例實在是太小了。“有幾個人去打高爾夫球?真正的奢侈品多得是,比如豪宅,為什么就不征收消費稅?”易憲容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
早在去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蕭灼基就曾提交提案,認為應該對五類消費者征收消費稅,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購買豪宅、名牌轎車、高檔家具的消費者。
高檔住宅是典型的奢侈品,占據土地等重要稀缺資源,擠壓中低檔次住宅的供給。對于此次消費稅重大調整,各界呼吁已久的高檔住宅卻未列其中,不少研究者乃至眾多網民均表示“令人費解”。
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回應了三條理由:一是“不在消費稅征稅范圍之列”,二是征管上存在一定的難度,三是“考慮對相關產業和消費需求的影響,要符合宏觀經濟政策的總體要求”。
對于財政部給出的第一條理由,易憲容認為站不住腳。他反問道:“房屋在住的時候是消費,怎么在征稅的時候就不是消費了?”
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張斌認為,目前高檔住房征收的是營業稅,屬于地方稅收,消費稅是中央稅,因此在征管的銜接上可能不像別的產品那樣順暢,確實存在技術上的問題。他認為,對高檔豪宅的調節應該由今后將要出臺的不動產稅或者物業稅來完成,消費稅不太適合承擔這樣一個任務。
“宏觀經濟總體要求,當然指的是經濟的穩定增長、較快增長。”陳東琪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在什么時候出臺什么樣的消費稅政策,以及它的力度的大小,和當年的宏觀經濟的景氣程度是有很大關系的。
“如果經濟發展較快,景氣度很高,那么力度就會大一點。如果經濟發展正在一個溫和調整的時期,調稅的力度、節奏都會掌握得謹慎一點。”他說。
對于此次政府對奢侈品消費課以重稅,有輿論還認為,高端消費中很大一部分是官員公款消費,這一部分消費者實際上對價格是最不敏感的。因此,奢侈品征重稅對遏制腐敗減少公款高端消費并不會產生多大的作用。
對此,學者普遍認為不應當對消費稅提出這樣一個“額外”的要求。
“任何一種政策的變化,解決的只是某一類問題,不可能期望它解決所有問題。公款消費涉及政府改革,涉及監督機制、預算機制的改革,消費稅不可能解決,只能去影響和推動。”李曙光說。
稅改方向
“此次消費稅調整,是我們稅制改革系列的一個環節,一個步驟。”陳東琪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前不久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聯合舉辦的形勢報告會上描述了稅收改革的目標:完善增值稅制度,實現增值稅轉型。改革消費稅,適當擴大稅基。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改進個人所得稅,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調整和完善資源稅,適時開征燃油稅,實施城鎮建設稅費改革,穩步推行物業稅,相應取消有關收費。
對于此次消費稅調整的適時推出,不少學者認為,這表明稅制改革正在穩步進行,更有學者認為這是改革在今年提速的一個信號。
“稅收是政府最強有力的行為,對于社會的經濟活動、消費行為,都會帶來非常大的直接的影響。”李曙光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
不過,易憲容卻認為,這次消費稅的調整對于引導和調整大家的消費行為,“有點用,但是不會太大”,對于未來的行業結構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消費稅調整對人們消費行為的影響必定是一個長遠的、逐漸的過程。而稅法的完善也需要一個過程。”李曙光認為,目前國內的稅法體系還很混亂,除《個人所得稅法》、《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和《稅收征收管理法》三部法律,憲法中也只有第五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短短一句。
他說,有一個很經典的說法——稅收是政府的奶娘,一個政府的運轉要靠稅收來供養,這意味著稅收法、稅收政策是在納稅人和政府之間產生的法律關系,這就要求它是透明的、完整的、全面的、系統的。“我們國家在這么多年改革的過程中,恰恰沒有這樣一個全面完整透明的稅收法的體系,現在還沒有建立起來。”
李曙光認為,應當依據稅收法定主義,首先把納稅、征稅和用稅規定在憲法中,同時要制定《稅收基本法》,作為一個憲法性的文件,對稅收征收的范圍、稅種、稅目、稅率結構等基本問題,都予以規定。“讓所有的稅法構成透明的,互動的,互相協調的體系。”
“現在動手也不晚。”李曙光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稅收基本法》的討論。對于消費稅而言,今后也要納入到這個稅收基本法的框架之下來實施,這也正是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