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管副市長和山東省的政協委員,王亞早在2005年2月就提交議案呼吁“切實加強養犬管理。遏制狂犬病蔓延”。現在,他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
9月15日,上海市衛生行政部門發出通報,上海28個犬傷門診就診人數急劇上升,今年1~7月已達5250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8.16%,預計今年犬咬傷人數將首次突破10萬。
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科長胡家瑜介紹說,上海自2003年再次發現內源性狂犬病(指患者在滬被狗咬并染病)病例以來,發病人數呈快速上升態勢。2001年,全市犬傷門診就診人數為51283人,2005年就診人數增至99029人。
在廣東東莞,該市疾控中心向媒體透露,從年初至8月底,該市已發生近20例狂犬病死亡個案。
在衛生部公布的今年8月全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中,狂犬病死亡人數為301例。自今年5月份起,狂犬病已連續四個月成為中國報告死亡數最高的傳染病病種。
一個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傳染病
今年7月12日,山東棗莊市副市長王亞收到由市委快訊批轉的第136號市委辦公室《信息快報》(專報),眉頭立即緊鎖起來。
快報稱:2006年7月10日17:00,市衛生局接到市疾病防控中心報告,稱騰州市東郭鎮發生一例狂犬病疫情。患者孫茂良,男,49歲,西塢溝村村民,5月19日被自家犬咬傷右下肢,自行處理后未接種狂犬病疫苗。7月2日自覺雙下肢疼痛、麻木,在東郭鎮大塢溝村衛生室治療后未見好轉。7月5日出現吞咽困難,嘔吐和發燒等癥狀。7月8日在騰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診斷為狂犬病。后患者放棄治療,于7月9日14:00死于家中。騰州市衛生防疫站于7月9日前往患者家中調查核實,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特征及其家人敘述均符合狂犬病病例診斷標準。

作為主管副市長和山東省的政協委員,王亞早在2005年2月就提交議案呼吁“切實加強養犬管理,遏制狂犬病蔓延”。現在,他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在此之前,棗莊已經有兩名病人死于狂犬病,這是多年沒有發生過的情況。
他隨即在《快報》上批示道:通知騰州市、小彎區政府每日上報疫情及涉及范圍內犬類捕殺、免疫數字。在批示的日期后,他特意加注了“4PM”(下午四點)字樣。很快,這段批示上又多了一個標記,注明“已批示督辦”。
在棗莊臨近的濟寧,狂犬病甚至讓政府的招商部門擔心疫區的帽子會嚇跑外來客商。當地官方新聞網站引述副市長陳穎的話說,今年以來全市狂犬病疫情大幅上升,先后在9個縣市區、14個鄉鎮、16個村出現疫情,截至8月2日已造成16例病人死亡,“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
8月10日,在海外媒體熱炒濟寧和云南牟定的“打狗風暴”時,《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在濟寧街頭看到,有關加強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通告已經在大街上貼出。晚上10點,在該市共青團路一處綠地上只有四只狗在溜達,而平時這里“到處都是亂跑的狗”。
不多的幾只狗在草地上隨意玩耍著。這原本是一幅人狗和諧的畫面,但在狂犬病疫情的陰影下卻多少讓人有些不安。據一位遛狗人說,他的狗是注射過疫苗的有證犬,而更多的那些無證犬都躲在家里好幾天不敢出門。
在濟寧市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看門人告訴我們醫生剛剛下班。“平時我們是下午5點下班,這幾天中心將工作時間延長到了9點”。
據專家介紹,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的傳染病,人患病主要是通過帶毒犬或其他動物咬傷或抓傷引起。除采取有效的疫苗預防外,此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100%。
但當地人對疫情顯然有些冷漠。“已經在電視里知道了狂犬病的事,發病的主要是在農村,我們這里沒事。”一位懷抱金色“博美”小犬的中年女士說。她的丈夫光著上身乘涼,一邊撫摩著小狗,一邊說:“我們家的狗每天都洗澡,干凈,只有那些沒人管的瘋狗咬人才發病呢。”
記者在街頭隨意詢問了幾位正在納涼的居民,他們表示政府并沒有在市區開展大規模的捕殺活動。不少居民對濟寧已經成為全國媒體關注的狂犬病疫區的事情并不知情。一位老太太說:狗是挺討厭的,不過繞著走也就沒事了。狂犬病死了十幾個人,沒聽說啊?再說,北京不比我們這邊狗多多了?
在向媒體通報了狂犬病情況后,濟寧市官方對狂犬病有關信息突然諱莫如深。除了表示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和正在密切監視外,該市一位官員轉述市領導的意見說:希望媒體不要再炒作“打狗”和“狂犬病”了,“濟寧正在全心全力謀求發展,不要再讓這些不利的消息影響穩定和發展了”。
一份關于狂犬病的政府報告
濟寧的官員說,濟寧不是惟一的疫區,也不是發病最厲害的地方。這一說法得到了臨近的棗莊政府有關官員的印證。
“狂犬病在全國不少地方出現明顯回升,狂犬病進入新一輪流行高峰。”這是多年主管和研究公共衛生安全的棗莊市副市長王亞的基本判斷。
王亞最新主持起草的《棗莊市狂犬病防治情況綜述報告》提供了不少難能可貴的數據資料。據悉,這也是全國不多的區域性狂犬病專項政府報告之一。
這份報告說,1991年之后,棗莊13年沒有狂犬病疫情報告。自2004年5月發生第一例狂犬病以來,疫情明顯回升。2004年全市共報告病人5例,2005年報告病人6例,今年以來報告病人3例。這14名病人已全部死亡,其中年齡最小的5歲,最大的68歲。除一例學齡前兒童外,其余13例均為農民。
報告認為,1991年后13年沒有狂犬病疫情報告的主要原因一是山東省政府1989年制定了《山東省養犬管理辦法》,二是棗莊市1990年的集中滅犬和家犬免疫活動。報告還特別指出,正是由于連續多年未發生狂犬病疫情,犬類對狂犬病病毒普遍容易感染。同時,犬類密度較大,流動相對頻繁,部分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對狂犬病知識不夠熟悉,被抓傷、咬傷后未能及時采取保護措施,這些都是導致狂犬病高發的因素。
令人意外的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所能夠查閱到的資料中,這份地方政府的材料里所梳理的全國及全省的有關狂犬病數據是最全的。根據報告“全國及全省疫情形勢”這一部分所提供的數字,自1950年我國有狂犬病記載以來,截至2004年,狂犬病的死亡總人數約103161例,共出現4次流行高峰,幾乎每十年就會出現一次。
“1990年以后,全國各地狂犬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趨勢,至1996年狂犬病步入發病低谷。此后,隨著養犬熱進一步升溫,疫情逐年嚴重。衛生部傳染病疫情年報和月報統計顯示,2001年至2003年全國狂犬病死亡人數分別較前一年上升91%、34%和71%,呈現驚人的增長。而2004年以后全國狂犬病死亡人數持續上升。自1996年以來,狂犬病流行逐年快速反彈,第五次狂犬病流行高峰正在我國形成。”
報告還披露,在山東省,“2004年狂犬病發病64例,2005年發病58例,今年截至7月底發病46例,比上年同期增加109.9%,而且疫情呈擴大之勢。前期集中在臨沂市,后向棗莊、濟寧、菏澤、濟南等地擴展”。
在這份報告中我們注意到兩個細節,一是山東的情況遠非全國最嚴重的,“從全國整體形勢看,狂犬病流行以長江為界,呈南高北低態勢”,二是狂犬病的發作并非始自今天,早在“非典”發作的2003年,全國報告該病發病縣區數已達190個,“其中首次報告狂犬病的縣就達30個”。
在采訪中記者還得知,在2004年山東64例狂犬病患者中,發生在臨沂的有43例,病人全部死亡。但迄今為止鮮有媒體對臨沂的情況進行報道。

在山東首府濟南,盡管政府已于8月6日下發通知,要求有關疾控中心對狂犬病疫苗接種實行全天候服務。同時,當地媒體也披露濟南一男子被狗咬傷致死,一些小區也張貼了疫情警示,但濟南官方在有關文件中總是小心翼翼地使用“周邊地區出現疫情”等字眼。
狂犬病防控的7大危機
在一個愛狗和養狗人越來越多的轉型期社會,狂犬病的流行考驗的實際上是政府的執政能力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采訪中,有關專家列舉了目前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養犬數量增加但對狗的關愛不夠,在一些城市,環衛工人每天收集的狗便據說達20萬噸。狗隨便被遺棄的情況時有發生,不愿意給寵物看病也屢見不鮮。
犬類“健康帶毒率”增加:在人們看來,狂犬病通常似乎是“瘋狗咬人”所致。可專家提供的最新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目前“健康”犬狂犬病毒攜帶率已高達5%~10%,咬人可疑犬的帶毒率在30%以上。
傷口處理率低:在棗莊市發生的14例患者中,多數病人被咬傷后僅對傷口進行了簡單處理但未注射狂犬病疫苗。
疫苗管理混亂:一些生產廠家為單純追逐單位利益,多渠道拋售狂犬疫苗,有些經銷者沒有冷藏設施,致使疫苗效果得不到保障。
養犬管理條例滯后:為有效遏制狂犬病的傳播流行,亟需對過去的養犬管理辦法進行修訂。
領導不力,重視不夠:專家建議,目前應進一步加大狂犬病危害的宣傳力度,動員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村群眾共同搞好防范工作。
多頭管理、推諉扯皮現在依然存在:當務之急是公安、畜牧、衛生、工商等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8月13日,即將結束在山東的采訪之際,記者得知,“棗莊市狂犬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試行)”即將獲得通過并生效運行。該預案對狂犬病首診責任制、疫情報告、單位職責應急防控措施、犬類管理、疫苗管理等都規定了詳細的措施。
在人狗關系微妙的時刻,這份預案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