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所有國家都簽署《京都議定書》,也只能將全球變暖的時間推遲到2100年
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制作的以全球變暖為題材的紀錄片已在各地影院上映。《令人尷尬的真相》在美洲和歐洲引發(fā)的熱評如潮,也很有可能引起全球公眾的關注。雖然這部影片到處充斥著刺激煽情的畫面,卻缺乏理性的論據(jù)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影片提出了三個要點:全球變暖是真實存在的;它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解決全球變暖問題應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但今制片們尷尬的是,只有第一點能夠站得住腳。
戈爾逆潮流而動的勇氣著實可嘉,但是很多有權有勢的美國人根本不承認全球變暖趨勢的存在,不過,他關于未來災難的說法卻有極強的誤導性。最大的錯誤在于,他認為人類已經(jīng)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所以在道德上就有采取行動制止氣候變化的義務。這種說法不只天真,甚至可以稱為虛偽。
人類目前所知的大規(guī)模全球挑戰(zhàn),很多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每年奪去1500萬人生命的艾滋病、痢疾和瘧疾,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困擾著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營養(yǎng)不良,8億人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10億人無法得到干凈的飲用水……面對這些挑戰(zhàn)時,為什么要把防止氣候變化作為我們的首要目標?
戈爾告訴人們冰川后退已經(jīng)50年了,但他沒說從19世紀初拿破侖戰(zhàn)爭后,冰川就一直在后退,比工業(yè)二氧化碳開始排放要早得多。他向人們展示了南極洲氣候大幅變暖的圖片(實際上變暖的面積只占南極洲總面積的2%),而對過去35年來占98%的變冷面積絕口不提。聯(lián)合國氣候特別小組預測,南極洲的冰雪質(zhì)量在本世紀實際將呈上升趨勢。而戈爾在指出北半球海洋冰蓋不斷融化的同時,并沒有提到南半球的海洋冰蓋正不斷增加。
影片中展示了海平面升高20英尺(7米)的可怕場景,佛羅里達、舊金山、紐約、荷蘭、加爾各答、北京和上海的大部分都將被洪水淹沒。真正的海平面高度難道就沒有這么戲劇性嗎?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特別小組認為本世紀海平面只上升了1—2英尺,而上世紀則升高了1英尺。
2003年席卷歐洲的致命熱浪使戈爾得出氣候變化將帶來更多傷亡的結(jié)論。但全球變暖會減少低溫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而這一數(shù)字在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大大超過了由高溫導致的死亡。以英國為例,截至2050年,大概死于溫度升高的人數(shù)增加2000多人,而死于低溫的人數(shù)則減少了20000人。
影片誘導觀眾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全球變暖造成了卡特里娜颶風,戈爾聲稱溫暖的加勒比海海水增強了風暴的威力。但卡特里娜登陸時,并不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五級颶風,而僅僅是相對溫和的三級颶風。實際上,戈爾稱全球變暖使颶風更具破壞力,這種觀點并沒有在科學上達成一致。戈爾本人所依賴的編劇就曾經(jīng)說過,把卡特里娜災難歸咎于全球氣候變暖是非常荒謬的。
說明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潛在災難性后果,戈爾接著公布了他的解決方案:全世界都應該簽署《京都議定書》,目的是到2010年將發(fā)達國家的碳排放量減少30%。
但即便所有國家都簽署《京都議定書》,也只能將全球變暖的時間推遲到2100年,與不采取措施的情況相比僅僅推遲了6年,而每年的開銷卻高達1500億美元。《京都議定書》不會使新奧爾良免受卡特里娜颶風的襲擊,但改建和維護堤壩卻可以收到這樣的效果。
實際上,真正的問題是合理利用資源。《京都議定書》無法阻止發(fā)展中國家遭受氣候變化的沉重打擊,原因再簡單不過:他們的氣候更加溫暖,資源也更加匱乏。但這些國家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有些卻是可以解決的。按照聯(lián)合國的估算,每年只需750億美元就可以為地球上每一個人提供干凈的飲用水、衛(wèi)生設施、基本醫(yī)療保障和基礎教育,花費僅僅是《京都議定書》的一半。這難道不該成為我們的首要任務嗎?
不久前的颶風令數(shù)千海地居民、而不是佛羅里達居民遇難,因為海地更為貧困,無力實施最基本的防御措施。與疾病、饑餓和水源污染做斗爭可以立即使數(shù)百萬人從中受益,提高貧困國家生產(chǎn)力,打破貧困的怪圈。這樣做會使那里的居民不再那么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在影片的高潮,戈爾說如果不簽署《京都議定書》,將會遭到子孫后代的懲罰。但子孫后代更有可能搞不懂,在到處充斥著“尷尬真相”的世界上,戈爾為什么要全力以赴去倡導代價最高、效果卻最差的一項事業(yè)。
比約恩·隆堡:著有《令人懷疑的環(huán)境論者》,任哥本哈根共識中心主任、哥本哈根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