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原以為功夫靠的是身體強壯,現在覺得心智也很重要。我希望回國后能以自己的思想去幫助他人,所以我自己的心靈首先要足夠強大”
9月9日上午11時,九聲炮響,少林寺山門緩緩打開。兩列身著黃色僧袍的僧人,高舉著金黃色的幡旗從門內走出,站在山門兩側。在九聲擊鼓納福的儀式中,“中國功夫之星全球電視大賽”決賽階段的36位選手在9天的閉關修行之后,身披紫黑色的袈裟,雙手合十,走出少林寺山門。
在釋永信方丈揭開“中國功夫”巨匾后,36位“功夫之星”集體表演了新學的“大洪拳”和“少林陰手棍”。隨后,“功夫之星”們敲打起木魚,在臺上擺開了陣形。隨著陣形的變化,他們耍起了功夫,掃帚、水桶、燒火棍等生活用具也依次上場,成了36名選手的武器,舉手投足與一招一式間生動地再現了坐禪、清掃、做飯等僧人的日常生活和習武場景。
當日,武當、形意、梅花、翻子、五祖、八極、西北等中國功夫各大門派的代表人物也齊聚少林寺展示絕技。武當祖庭掌門人游玄德上臺表演了武當拳。當他兩只手掌在身前身后揮來揮去,看起來似乎沒有一點力度時,某些觀眾便開始質疑其威力。隨后,一名精壯的弟子走上前與掌門人對打,可是,他打出的手掌剛碰到游玄德就被震了出去,在地上連翻了兩個跟頭。
細心的人發現這樣一個巧合:這次出關大典選擇在9月9日,似乎是因為少林祖師達摩面壁9年方修成正果創立禪宗;而功夫之星閉關9天,亦求圓滿之意。在出關大典活動中,先是響起9聲鐘聲,山門大開,少林寺方丈現身,后又是9聲鼓聲,請出36位“功夫之星”,最后又公布了9名率先晉級選手。整個活動與“9”這個中國人心目中的最大數字結下不解之緣。
少林方丈:對他們的整體印象是“認真”
在佛門中修行,往往必須達到一定的修持基礎才能獲得閉關的資格,所以有“不破參不住山,不開悟不閉關”的說法。閉關也分不同種類,有短期的,有長期的,甚至有終身的;有條件相對寬松的“方便關”,也有持續若干年、完全與外界隔離的“生死關”。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介紹說,此次活動只是采用了“閉關”的名稱,與純正的佛教徒閉關還是有很大不同。
釋永信大師說:“閉關是出家人修行的一種方式,是指拿出一定的時間,通過閉關來得到提悟。功夫之星的‘閉關’類似于‘方便關’,實際上就是把他們集中一個多星期,在少林寺過一過僧人的生活,體驗—下傳統的生活方式。”
與佛教徒那種閱讀經書、參悟佛法、僅靠外人送飯過活的閉關生活相比,功夫之星們的閉關只能說是模仿少林僧人的日常生活而已。少林寺此次為功夫之星安排了18位師父,“手把手”地教他們坐禪、念經、練功等,甚至還傳授寺內在吃飯、做飯方面的規矩。佛教基本禮儀、基本常識、少林寺的歷史、中國武術文化也是師父們教導的重要內容。
“訓練很辛苦。”來自意大利羅馬的Alex Miceli展示著他雙肘上的兩塊傷疤,“不過師父都很親切,也很耐心。”
釋永信對閉關修煉的成果非常滿意,尤其贊揚了國外選手。“外國人對中國文化非常向往,表示認同。他們告訴我,在國外練武沒有少林寺這種文化氛圍,兩者感受大不相同,所以他們都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拼命練功。我對他們的整體印象就是‘認真’二字。”
參加閉關的36名選手中,超過一半來自海外。釋永信說:“大賽設立了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和澳大利亞這6個海外賽區,原本打算每個賽區各選出3人晉級36強。裁判員在選拔中發現,外國選手非常認真,去掉誰都不合適,所以最終增加了海外賽區的晉級名額。”
方丈還介紹說,中國武術套路的名稱往往蘊涵著一個個典故,向外國學員教授套路時,我們都會使用拼音的名稱,例如“弓步”就叫“gongbu”,“馬步”就叫“mabu”。學完一個套路,典故也都能學到手,這也是對文化的傳播。

“此次出關大典將國內各大傳統武術流派的代表人物都召集在一起,這在國內尚屬首次,也是為了增強傳統武術的影響力,推動傳統武術的發展。”
參賽選手:少林寺有最純正的武學氛圍
21歲的袁龍由于在北京賽區的比賽中進入三甲而獲得進入少林寺閉關修行的機會。現為北京體育大學大三學生的他已經習武14年,地躺拳、自選劍、拳法套路都是他的拿手好戲。
談及閉關期間的生活,袁龍說:“在少林寺凡事都有嚴格的規矩。晚上11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如果有早課就得4點半起來坐禪、念經等。早晨的齋飯一般吃油條、饅頭、粥和咸菜,小和尚派飯的時候,你把大拇指放在食指第一個指節處就表示我要多一點,放在小指第一指節處就表示我要少一點,兩手手掌外翻則表示我不要了。吃飯時不能發出聲音,碗筷的碰撞聲也要盡可能避免。就連端碗的姿勢都有標準和名稱,叫‘龍含珠’。”
對于寺里的諸多“規矩”,美國選手Philip Sahagun也深有體會:“如果是新人寺的僧人,走路時要兩手放在胸前,目光不能斜視,只盯著前方三步以內的地方。聽師父說,受過具足戒的僧人要遵守的戒律足有250條。”
盡管絕大多數選手從未遵守過如此多的戒律,教導功夫之星武藝的釋延莊師父仍然覺得,選手們還是挺“守規矩”。
坐禪是對這些平日里風風火火的“武林高手”的又一項考驗。袁龍說,剛開始,每次一兩個小時的坐禪對他這個年輕好動的人來說簡直稱得上“煎熬”,就算是兩炷香的時間也會覺得那香火燒得格外慢。
美國的Dyra Sao對坐禪的印象也格外深刻。“我發現自己在心智方面不夠堅強。”他說,“我原以為功夫靠的是身體強壯,現在覺得心智也很重要。我希望回國后能以自己的思想去幫助他人,所以我自己的心靈首先要足夠強大。”
除去每天的練武、參禪等功課外,36位中外“功夫之星”在閑暇時也有不少交流。中國選手在功夫比試時總能獲得最多掌聲,來自美國的Dyra則以其超群的街舞功底被稱作“舞林之王”。
俄羅斯選手尼古拉在談到9天的閉關生活時說,少林寺給了他最純正的武學氛圍,他在這里找到了平靜的心態。今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訪問少林寺期間為全世界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就應該相互尊重,加強交流與溝通。
回應非議:佛不避世
1982年,電影《少林寺》在全球掀起一股少林功夫熱。為了弘揚“少林功夫”這一中國文化瑰寶,少林寺在方丈釋永信的主持下,專門成立了“少林寺文化傳播公司”,計劃投資拍攝電影《新少林寺》30集少林功夫史詩電視連續劇《少林僧兵》以及好萊塢制作的同名電影。為此,少林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深圳衛視攜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這次規模盛大的“中國功夫之星”全球海選活動。
此次尋找“中國功夫之星”的活動從去年11月對外正式宣布以后便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大賽于今年3月啟動并開始接受報名。5個月的時間內,從深圳、鄭州、北京三大國內賽區和六大海外賽區中選拔出了36名武藝超群、同時具備表演才能的選手進入到在中國進行的決賽階段比賽。
在9天的閉關修煉階段,9位表現突出的選手已獲得率先晉級18強的機會。全體功夫明星在湖南完成第二階段的修行之后,余下的9個名額也將被確定。
在海內外選拔“中國功夫之星”,這在中國影視史和武術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但這次影響力巨大的活動同時也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少人把“功夫明星”海選一事看作“媚俗”的選秀活動,矛頭直指千年古剎少林寺。
對此,少林文化傳播公司方面澄清,他們做的是文化推廣而不是文化產業:產業是盈利的,而推廣是公益的。少林寺從來沒有進行過商業操作。“功夫之星”的投資和營運由深圳電視臺負責,少林寺并不參與任何營運活動。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也不止在一個場合表示:“出家人學佛修行,不能老待在山里、寺里,安于清凈的山門,而是應該主動走進眾生的日常生活。我希望同修們能明白,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滅亡了。”
同時,釋永信大師還解釋到,少林寺的工作分為兩大部分,僧人是核心,他們保持傳統的生活和修行方式,而作為外延的文化傳播,則完全聘請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