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荏原駐中國首席發言人酒井拓夫風趣地說:“你們黨組織的目標任務與我們企業的目標任務是一致的”
退居二線的黨員干部到企業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退休后的黨員干部到企業擔任黨組織書記,已成為今日溫州普遍現象。
“黨支部書記”在浙江私企越來越風光,已成為許多黨員干部退休后發揮余熱的首選平臺。
溫州“獨創”的“民外合璧”企業,對想去做“書記”的干部更具誘惑力,他們的薪酬價位一般是企業高管待遇,有的上不封頂,即便是鐘點工式黨務工作者,最低年收入也超過10萬元。
不能偷偷摸摸做黨的事
浙江華爾達線纜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黨支部書記張賢延,稱自己是做黨務工作的有心人。他向記者演示的“快餐式黨課”的確生動。“我把黨章規定的黨員權利義務歸納為8個性,從原來的1542個字簡化成24個字,‘牢記我黨的宗旨’大家就有興趣了”。張賢延說上黨課要創新,“關鍵要說到點子上,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話,才有人聽”。
在日資控股的水泵企業做黨支部書記的曾一松,退休前是一名機關干部,看上去親和友善,一臉生動的皺紋,刻錄了官場過來人的人生經歷。“好口才、好人緣、好講段子”,曾在浙江瑞安市的私企黨支部范圍內小有名氣。
“現在很多單位請我給他們黨員上黨課,忙不過來,有時候一天三場。”曾一松說自己的特點是精確概括、通俗表達。
“在家庭不孝順長輩,就不是共產黨員,對孩子沒有教育好,就是沒有盡到黨員責任。”在曾一松的眼里,自己要扮演好社會和家庭雙重角色。
“日本首先要承認過去的侵略歷史,我們的合作才能面向未來。”曾一松說,這叫旗幟鮮明。“我就公開跟他們(日本資方)提出,我們黨的建設是要求活力與和諧,這是和企業發展理念一致的,意圖也是一樣的。我約見他們來我的辦公室,注意這是約見,不是匯報。”
曾一松強調,不能偷偷摸摸做黨的事情,要亮出書記室的牌子。曾一松也承認,在企業開展黨的活動一定要得到資方的認同,比如活動場所等,要解決的問題“老板不支持,你很難開展工作。”
曾一松服務的這家中外合資荏原·嘉利特泵業有限公司,是“世界制造業500強”日本荏原制作所控股的中日合資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有石化企業都是其重要客戶。
覬覦這些龐大客戶已久的日本“荏原”,一直被限制在中國裝備制造業之門外。嫁接這家溫州民營企業后,利用中國石化行業的產業平臺,曲線獲得成功,連日本人自己都感到意外。
而另一個意外則是中方老板李國斌提出要建立黨支部。
如今,“荏原·嘉利特”黨支部成了溫州市“活力和諧企業”黨建工作標志。
在荏原·嘉利特,寫入黨申請的員工很多,共產黨員是最吃香的群體。“黨員全是骨干,整個支部不是花瓶也不是掛個牌子的,絕對是有地位有作為有影響的。”曾對自己工作的滿意度來自日本資方老板的一番表述:“這里支部好,黨員模范作用好,支部書記好,會做思想工作。”
日本荏原駐中國首席發言人酒井拓夫風趣地說:“你們黨組織的目標任務與我們企業的目標任務是一致的。黨啊,也給我一點溫暖吧。”
“正縣級”私企黨委書記
200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考察團要來溫州“正泰”開個“四川民工座談會”。接到通知的嚴厥忠有點不高興:“我們這里只有四川籍的工人,沒有四川籍的民工。”認真的他馬上打電話給四川方面糾正提法。
“正泰有1萬5千名員工都是‘打工仔’的話,這就關系到員工的地位問題了。黨委要維護企業的利益,更要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一定要把我們的員工看成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一分子,黨委腦子要清楚。”從樂清市政府辦公室主任位置上退下來的嚴厥忠,是被“正泰”聘請來的,是第二任集團黨委書記。
“今年四月份,我在樂清有個發言,結束的時候有幾個老同志拉著我說,共產黨白培養了你這么多年,現在不是共產黨人了,是正泰人了。我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說,發展非公經濟也是黨的任務,我還是去為黨工作。”這種“刺激”,嚴厥忠在不同場合都遇到過,但他從來不在乎。
但是,嚴卻出人意料地主動請辭。他認為自己不適合繼續做黨委“一把手”的原因是,正泰的競爭對手企業德力西請了一位“正縣級”的前溫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都還去擔任該集團的副總裁,這位副總裁擔任了集團的黨委書記。
“鄭達東是正縣級的副部長,我是正科級的,正泰的黨委書記比德力西的黨委書記層次低兩級,不合適。為什么呢?去開會發言,坐在一起很尷尬。誰先呢?按級別,我們老是放在后面,對正泰企業品牌也會有影響。”
接替嚴擔任任正泰黨委書記的林可夫也是前溫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和鄭達東稍稍不一樣的是,林是常務副部長。“不是說你有才能人家就愿意請你。也不是說你要請我,我就來。要不是南存輝的個人魅力和對黨委工作的支持,我才不要干,我們也要看企業家的個人素質的”。林可夫一邊給記者說明為什么到企業去,一邊強調自己做了41年的黨務工作,“對黨的事業是始終有激情”。
媒體在溫州采訪好像有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去了正泰不能不去德力西。對一直在較勁的這兩家溫州“龍虎”企業,當地領導也已習慣如何去平衡。
自稱“打工干部”的貴州籍員工、正泰宣傳處處長廖毅深有感觸地介紹,正泰在成立黨委時提出的一個目標,實行全員勞動保險制度,當時浙江省政府領導動員正泰帶頭,光這一項支出,股東們就要拿出一億元。
正泰黨委關心企業員工,對于德力西集團黨委來說,是一件“敏感”的事情。
“在企業忙的時候,黨委不安排活動,我自己也到車間勞動。”德力西黨委書記鄭達東說,我們這些二線干部到民營企業做黨務工作,黨組織就是執政黨在民營企業的存在方式。”
鄭達東和一線工人走得很近,他自比為“帶綿羊的獅子”,獅子和綿羊建立了很好的關系,帶出來的就是一群“獅子精”。平時關心幫助員工解決一些生活上的事情,鄭覺得很開心;每次順利地給技術骨干子女解決了上學問題,鄭覺得是黨組織應該做的;委托妻子去照看住院的職工,鄭覺得女人比自己更細心;有一天,在電梯里鄭書記碰到被關照過一位員工,被喊了一聲“鄭書記萬歲”。“難道這不是在喊‘共產黨萬歲’嗎?”鄭達東被自己的員工感動。
坦承自己在企業具體經營方面處于無知狀態的鄭書記告訴記者,“德力西”已經被法國施耐德圈定收購。記者問他并購之后的德力西黨組織工作會不會像過去那樣順手,鄭達東對此略有擔心。“關系到企業核心的經濟戰略,自己沒有了話語權,不能參與其中。”
黨務“鐘點工”
度過了三年清苦的“北漂”生活后,頭發花白、已經66歲的邱安順重回故里,到民營企業500強的金州集團下屬的一家企業做黨支部書記。他還有一個頭銜:副總經理。
2002年的夏天,國家體委為備戰2004奧運會,將邱安順請到了“鐵人三項運動”國家隊,擔任教練。此前,邱安順在多家打火機企業穿梭,做流動黨支部書記。他戲稱自己是“黨務鐘點工”。
中共十六大召開之前,“全國看溫州”,非公企業黨建成為一個看點。能說會道有能力的黨支部書記成了一些私企應急“派大用場”的特殊人才。邱安順便是其中一位。
邱安順是新中國第一屆北京體育大學本科畢業生,1959年畢業后一直在國家隊做長跑教練。1987年回溫州當了體委主任,兼體校校長。
8月15日,邱安順在電話的另一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此番再度回到溫州,是因為“在北京三年完成任務了,不僅培養出教練,也培養了一批運動員。溫州這邊需要我回來繼續做民營企業的黨建工作了。”
“因為溫州過去窮,它是逼出來的,現在的是改革開放放出來的。由于起步早,企業以民營為主,資金以民資為主;溫州政府也比較開明,對待民營企業不看成分看發展,發展越快越好;不看比例看貢獻,貢獻越大快越好;不看規模看效益,效益越高越好;一句話:實事求是。政府對待民營企業多服務少干預,多幫忙不亂管,在這種情況下,溫州民營企業才發展比的順利。”邱一口氣說完。
溫州民企黨建擁有20多年的實踐,許多企業主意識到,黨組織發揮的作用是:辦了企業主想辦卻辦不到的事情。
“符合中央的政策與號召,民企黨組織可以起到參謀部的作用,不插手企業具體的經營工作,但絕對可以扮演高參的角色,”邱安順說,有的時候,老板的話職工不一定聽得進去,書記卻可以協調溝通,一些職工的想法建議直接跟老板說會比較硬,通過黨組織,事情就可以做得比較和諧。
讓這位“資深書記”頗有感觸的是,回溫州后發現,黨務工作變得跟過去不—樣了。以往是組織部門去協調工作開展黨建,現在是企業家主動跟組織部門提出要建立黨組織,而且黨務工作者、支部書記往往兼職副總,參與部門工作生產,對決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溫州現在大小企業紛紛建立黨組織,各種目的不一樣。也確實有做花頭的,他們覺得,自己的企業有了黨組織,企業的知名度能高一點,政府信得過一點。嘗到甜頭的老板也愿意分出某些職位了。恰如其分地利用政治資源,這是花錢買不到的。”邱安順顯然知道記者想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