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源流汽車營銷咨詢有限公司
東風汽車集團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老二”,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風光。最近幾年不僅一直處在第三的位置,還曾經被擠出過“三強”。2005年以來,在商用車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東風集團在乘用車市場憑借旗下合資企業的良好表現,鞏固了其在中國汽車行業“三大”的位置。
從總體上看,東風集團下屬整車生產企業的布局側重于中國的中南部,主要生產基地是武漢(包括周邊的十堰、襄樊等)和廣州。武漢有東風日產商用車、東風本田和東風PSA,廣州主要是東風日產乘用車生產基地。另外東風還有柳州、鄭州、鹽城等生產基地。
擴張戰略
東風集團能夠在激烈競爭的中國汽車市場保持前三的位置,這與東風集團積極加強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引進更多成型的擴張戰略是分不開的。進入新世紀以來,東風集團逐漸加強了與各合作伙伴的合作,通過擴大產能、引進更多產品等策略有力的鞏固了其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地位。
攜同標致 拓展神龍產品
東風神龍公司和法國PSA集團的擴大合作協議簽署以后,決定引入標致品牌實施雙品牌戰略。2004年6月標致307上市,由于標致307的成功,2006年又引入了標致206經濟型轎車,上市后也獲得成功。在雪鐵龍品牌方面,中高檔車型凱旋也于2006年上半年上市。
2006年4月初,神龍汽車決定引進標致雪鐵龍(PSA)集團高端生產平臺(3號平臺),未來4年內將投放9款車型。目前神龍已經引進了標致雪鐵龍的兩個生產平臺:1號平臺主要生產緊湊型轎車,包括標致206和雪鐵龍T21(將要投產);2號平臺主要生產中型車,包括標致307和雪鐵龍凱旋。在高檔轎車領域還欠缺一個平臺,那就是可以生產雪鐵龍C5和標致407等高端車型的3號平臺。這三個平臺覆蓋了低、中、高檔轎車市場,這意味著未來神龍將擁有從緊湊型到大型轎車的全系列車型,標致雪鐵龍的所有主流車型都有可能在中國生產,未來東風標致雪鐵龍的產品將更加豐富。
與日產全面合作 收購鄭州日產
東風和日產2003年全面合資后,成立了中國汽車行業最大的合資公司——東風有限,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個部分,乘用車用日產品牌,商用車用東風品牌。在2004年底推出天籟品牌獲得成功后,2005年又推出了騏達、頤達也獲得了巨大成功。隨著日產品牌在中國獲得成功,預計日產將會把更多的產品引入中國生產。東風日產年底還將引進一款MPV,2007年將引進3款車型(可能有一款10萬元以下的小排量車),在產品規劃中還將引進混合動力車。
另外,東風和雷諾的合資企業已經獲得批準,現在正處于選址階段,如果不出意外,預計國產的雷諾品牌轎車(第一款車可能是梅甘娜)2007年將會上市。
2005年3月,東風收購鄭州日產51%股權,鄭州日產主要生產SUV及皮卡。此次股權轉讓促使日產汽車實現了在華業務的戰略整合,實現了與東風汽車從轎車、SUV、重卡、輕卡到皮卡的全面合作。更重要的是增加了SUV、皮卡產品系列后,使東風集團的乘用車產品系列更加豐富。
聯手本田 推進乘用車戰略
2003年7月,東風汽車和日本本田共同出資成立了東風本田,雙方各持股50%。2004年4月24日,東風本田的第一款新車CR-V在武漢亮相。這款新車型使東風乘用車的車型系列再一次拓寬,而且也意味著東風和本田將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為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上的更大發展謀取機會。由于CR-V的成功,東風本田2005年決定將產能擴增到12萬輛,2006年4月國產的本田全球暢銷車型思域上市,進一步豐富了東風本田的產品系列。今后根據市場需求,東風本田將適時導入其他乘用車型,快速滾動發展至12萬輛的產銷規模,逐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乘用車企業。有了本田的擴展模式和精益管理,東風通過合資升級,其在乘用車市場中的戰略地位將更加舉足輕重。
在乘用車方面還有一家合資企業——東風悅達起亞。2005年隨著賽拉圖的上市、第二工廠的開工建設,東風被迫撤出東風悅達起亞的危機得以解決,東風又多了一款在中檔車市場暢銷的產品。2006年新遠艦上市后,東風悅達起亞還將引入起亞的暢銷車型RIO,預計價格將處于千里馬和賽拉圖之間。
自主品牌戰略
雖然東風的產品系列比較寬,但東風的乘用車自主品牌建設在“三大集團”中是最落后的。據悉,東風汽車目前已經秘密打造出一款自主品牌SUV,雖然從收購鄭州日產時就說即將生產,但到現在仍然不見蹤影。
東風集團旗下的MPV“風行”在該細分市場中占有一定地位,廣州車展期間又推出了“風行菱智”搶占高端MPV市場。下半年還將推出小型家用MPV“B11”。
2005年,東風自主品牌微客“東風小康”上市,使東風的乘用車產品覆蓋所有乘用車細分市場。作為國內主要的汽車制造企業,東風集團的產品涵蓋重卡、輕卡、客車、中高級轎車、中級轎車、經濟型轎車、MPV、SUV等細分市場,汽車品種比一汽集團、上汽集團都多。但在微車方面,東風始終薄弱,滯后于上汽和一汽。2005年5月,“東風小康”微型客車上市,目前來看其市場表現強勁,將沖擊微型客車的市場格局。東風小康的上市,標志著東風產品線已覆蓋了各細分市場,市場綜合競爭力將大大提高。
另外,在鄭州日產生產的自主品牌“銳琪”,將在下半年上市。


產品戰略
東風集團的商用車產品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具有較大的優勢,產品覆蓋了貨車、客車的所有細分市場。在商用車方面,盡管東風集團在客車市場的競爭力比較弱,但在貨車市場的實力卻是最強的。總體來講,無論是銷量還是整體實力,東風集團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乘用車方面,雖然自主品牌的實力比較弱小,但隨著和各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從各合作伙伴那里引入車型的大量增加,東風集團的乘用車產品將越來越豐富,逐漸覆蓋乘用車的每個細分市場。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東風集團將會從合作伙伴那里引入更多符合中國市場的車型,將來各細分市場的車型將更加豐富。例如:東風將從日產引進首款MPV產品“駿逸”和經濟型轎車;從標致雪鐵龍引進高端車型標致407、C5等,以及雪鐵龍的經濟型轎車T21;從起亞引進RIO等車型;當然,也會從本田引進全新的轎車車型。
縱觀中國各汽車企業,在乘用車領域涵蓋如此多不同風格的車型、品牌,東風應該是走在前面了。
國際化戰略
隨著東風集團的逐漸壯大,由中國走向世界已成必然。從和日產全面合資,到由“深山”移師武漢,再到香港整體上市、國外建廠,東風“借道外資、資本先行、產業跟進”的國際化戰略在逐步實施。
香港上市
由于受到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影響,東風香港上市的時間一拖再拖,2005年12月終于上市。此次東風整體上市,涵蓋了東風旗下除東風悅達起亞(東風參股25%)之外的所有合資公司以及其它子公司。成功上市不僅為東風的進一步發展募集了大量資金,為下一步的發展搭建了融資平臺,而且進一步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結構,為今后推出具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產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海外上市為契機,東風汽車集團完成了資產重組、業務重構、管理體制變革、組織結構變革。制定了符合境內外監管要求的相關管理制度,成立了董事會及由董事會成員組成的專業委員會,聘請了相關專業人士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并建立了以股票增值權為核心的長期激勵計劃。
移師武漢
2006年6月在東風有限成立3周年之際,東風有限總部和商用車技術中心正式移師武漢。
東風有限是一個業務遍布全國的汽車制造企業,并正在將其業務擴展到全球。這次搬遷,標志著東風有限在經過3年強化基礎管理和“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下,基本完成了內部的適應國際化改造,已經到了成為一家真正國際化企業的入口處。搬遷到武漢不僅留住并吸引了更多優秀的人才,更加貼近市場、貼近用戶,強化了以市場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而且將加速企業運營,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使企業更加透明和開放。
海外建廠
東風汽車日前與烏克蘭BOGDAN工業投資控股集團公司在武漢簽約,在烏克蘭合資建設CKD工廠,主要生產“東風”輕型商用車系列產品。
CKD合資工廠將由“東風汽車”提供生產工藝設計,烏克蘭BOGDAN公司投資3500萬美元共同在烏克蘭組建,計劃于2007年5月前竣工,年計劃生產能力1.2萬輛。期間,將與BOGDAN公司達成更廣泛共識,加快CKD工廠建設進程,不斷拓展合作空間,提高合作層次,最終實現雙方共同贏利。
此舉標志著“東風”牌輕型商用車已由單純的產品出口提升為技術出口,也可借道烏克蘭進軍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