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來了,從百里以外的家趕來學校看我。我卻面無表情,麻木得沒有任何感覺。同寢室那些對父母日夜想念的同學見到此情此景驚詫不已。我故作堅強僵硬地一笑,把她們統統嚇跑了,寢室里只留下一個孤單瘦弱的我,縮成一團。
我不想告訴任何人,父親身旁那個穿紅裙子的年輕女人不是我媽媽;不想告訴任何人,我八歲那年父親拋棄了我,拆散了家;不想告訴任何人,從小到大他從未抱過我一下;不想告訴任何人,我不想見眼前的“爸爸”!其實,原因很簡單:只因我是女孩兒!
我與奶奶家里的人行同陌路,只因為從我出生的那天起,他們沒把我當人看。母親坐月子的時候,奶奶一家十幾口人,沒有一個人去看過她,給她做過一頓飯。堅強的母親挺過來了,倔強的她一個人把我帶大。也許她以為靠她的勤勞、賢惠,靠我的聰明、可愛,可以感動我的父親。
直到有一天,一大群孩子把我堵在墻角,大聲地說:你爸爸是壞蛋,帶著“紅裙子”滿街跑!我哭著跑回家告訴母親,母親抱著我哭了。
我永遠忘不了那個下著大雪的大年初二的夜晚。我們母女倆在夜里被那個殘暴的男人趕出了家門?;椟S的路燈下,我們踏著半尺深的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街頭徘徊。凜冽的寒風吹散了母親的長發,吹著她那盡管年輕卻已憔悴不堪的臉、那麻木得已流不出半滴淚的眼。在簡陋的旅店里,母親抱著她以為已熟睡的我,默默地流了一夜的淚。
五、六歲的我聽懂了父母無休止地爭吵,和那些“狐貍精”、“離婚”一類駭人的字眼兒。從小到大,父親從未正眼看過我,我和他幾乎沒怎么說過話。從來都是他大聲吼讓我干這干那,我毫無表示,不反抗也不應承,低頭做完事,轉身就走。我聽慣了他指著年幼的我大叫“你為什么還活著”“為什么不出門被車撞死”之類的毫無半點兒愛的、幾乎失去人性的話!
八歲那年,法院的一紙離婚協議書遞到母親手的里,噩夢般的生活終于結束了。從那時起,再沒有了打罵與指責。我在慈母的關懷呵護下度過了快樂的小學、初中。為了證明給父親看,女孩兒比男孩兒更強,我拼命學習,當然,也是為了給辛苦奔波的母親一絲安慰,從小學到初中,我的成績從沒下過班里前兩名。而當我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這所省重點高中后,父親帶著他的“紅裙子”來看我。我想不出該對他說什么,更不想和他說什么。父親看著冷漠的我,一臉的羞愧還夾雜著無奈的表情,慢慢地帶著他的“紅裙子”離開了。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我最后一道感情防線崩潰了。
點評:
《只因我是女孩兒》一文確切地說這是對現今社會中殘存的封建思想的揭露和控訴。精當的選材和融入字里行間的真情是本文最成功的因素。作者自然地把自己的真情融入幾件典型的事例中邊敘邊議,中間的議論不但沒有割斷敘述,反而起到了承上啟下,首尾呼應,使讀者的心靈為之震憾。
責編 李桂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