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第1718號決議是“宣戰公告”
10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一致通過關于朝鮮核試驗問題的第1718號決議。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最嚴重的關切”,要求朝方放棄核武器和核計劃,立即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并決定針對朝方核、導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金融等相關領域采取制裁措施。這份決議案由美國提出,經各方討論修改,特別是在中國、俄羅斯等努力下,一定程度體現出“有力”和“適度”。首先,決議排除了武力制裁朝鮮的可能性。決議案援引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第41條的內容,要求制裁手段不能包括武力。要求禁止向朝鮮銷售所有常規武器的提法也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限制運送重型武器,如坦克、軍艦、戰斗機和導彈等;其次,美國要求各國對進出朝鮮的貨物進行檢查,中方認為,這種做法容易導致局勢升級甚至失控。在最終決議案中,對于檢查貨物事宜,強調在有必要時,由聯合國各相關成員國結合本國法律和國際法采取相應行動,措辭也從原先的安理會“決定”變更為“呼吁”。
10月17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發表聲明,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拒絕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聲明說,朝鮮進行核試驗是“為了對付美國日益嚴重的核戰爭威脅和制裁、施壓陰謀,是捍衛國家自主權和人民生命安全的積極的防御措施”,是“主權國家自主的、合法的權利”。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是根據美國的腳本通過的,是對朝鮮的“宣戰公告”。聲明說,“朝鮮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有核國家,絕對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會進行核轉移”。聲明表示,朝鮮將堅持通過對話和協商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朝鮮將注視美國今后的動向,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布什:反對將伊拉克分為庫爾德、什葉派和遜尼派三大自治區
駐伊拉克美軍10月18日發表聲明說,九名美軍士兵17日在伊拉克境內發生的多起襲擊事件中身亡,從而使本月美軍在伊死亡人數超過60人。近來,伊拉克暴力活動愈演愈烈。據統計,截至16日,伊拉克10月有708人死于與戰爭有關的暴力活動,平均每天超過44人。
在伊拉克暴力襲擊愈演愈烈之際,美國總統布什10月16日表示,他將繼續支持伊拉克政府,并反對將伊拉克分為庫爾德、什葉派和遜尼派三大自治區。此前11日,伊拉克議會通過聯邦制法案,規定伊拉克全國18個省可通過全民公決的方式,選擇與其他省份合并,組成享有自治權的聯邦區。然而,在什葉派和庫爾德人期待和歡呼聯邦制到來的同時,遜尼派卻發出警告,他們擔心這將使他們困守石油資源貧乏的伊拉克西部和中部地區,嚴重影響他們的利益。他們還擔心這將導致國家分裂甚至內戰。在這一點上,他們的意見倒是與布什不謀而合。與此同時,伊拉克遜尼派政黨“全國對話陣線”領導人薩利赫·穆特拉克提出一項大膽提議,建立一個由五名政治強人組成的“民族自救政府”,以取代執政的馬利基政府。

潘基文:履新后,望訪問朝鮮
10月13日,第61屆聯合國大會正式任命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為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因此成為聯合國歷史上第八任秘書長和繼緬甸的吳丹之后亞洲人在時隔35年再次出任這一要職。國際社會對新獲任命的潘基文普遍表示祝賀。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對潘基文當選表示祝賀,并表示將繼續積極支持和配合新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工作。與此同時,潘基文也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將努力不負眾望。在諸多棘手的國際熱點問題面前,他首先關注的是朝核問題。他表示,希望在履行聯合國秘書長職務后能夠訪問朝鮮,以促進朝核問題的解決。他敦促朝鮮在經濟和政治等各種困難面前采取更加“現實和明智”的立場。潘基文表示,雖然聯合國方面決定對朝鮮實施制裁,但為了不使朝鮮半島局勢惡化,聯合國依然留有談判解決朝核問題的空間。
安倍訪華,帶動兩國交流
10月15日,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的邀請,日本參議院議長扇千景率領的日本國國會參議院代表團開始訪華。這是日本參議院第一次與中國全國人大進行直接“對口交流”,而且這種交流訪問將固定下來,以后每年進行一次。安倍訪華后,兩國間各種交流也變得“良性互動”。此前,“日本亞洲交流協會代表團”也開始對華進行為期七天的訪問。就在日本參議院議長訪問中國的15日,應日本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的邀請,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率領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對日本進行訪問。中國高中生代表團11日在日本訪問期間,受到日本破格招待,首相夫人也趕來參加歡迎會,這在日本堪稱是一個“特例”。據日本共同社11日進行的民調顯示,反對參拜靖國神社的人達56%,肯定安倍訪華的高達83%。這樣的結果與小泉當政時大有不同。
俄格“間諜風波”,“暗戰”升級
格方釋放被扣押的俄軍官之后,一場全面封殺格魯吉亞的浪潮席卷了俄羅斯。格魯吉亞也不甘示弱,格外交部(見圖)10月12日發表聲明指出,將阻止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一輪談判,以報復俄對格方采取的制裁措施。格總統薩卡什維利14日發表電視講話,號召旅俄的僑民返回祖國。隨著“暗戰”升級,雙方的火藥味越來越濃。一貫口出狂言的俄自由民主黨主席、國家杜馬副主席日里諾夫斯基說:“俄羅斯應該像美國對付伊拉克那樣收拾格魯吉亞……”在回答“俄格之間是否會爆發戰爭”的問題時,俄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伊萬諾夫的態度很明確:“我們不能、也不想與友善的格魯吉亞人民發生戰爭。如果格高層動用軍事力量攻擊我們,俄羅斯不會對此坐視不管。”俄空軍司令米哈伊洛夫也表示,如果格軍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發動戰爭,俄軍就可能出動戰機對格進行軍事打擊。
此外,俄格沖突還鬧到了聯合國。聯合國安理會13日通過了由俄羅斯遞交的關于格魯吉亞問題的決議草案,該決議肯定了俄維和部隊和聯合國觀察團在阿布哈茲地區的重要作用,并將俄羅斯維和部隊駐扎在阿布哈茲的最后期限從10月15日延至2007年4月15日。同時要求格方避免采取可被視為具有威脅性的步驟。對此,薩卡什維利并不買賬。他宣稱,格魯吉亞不會在俄羅斯的壓力下屈服,格仍將繼續奉行面向西方的政策。改善格俄關系的責任在俄方,為此格方不會主動采取任何措施。

賴斯訪問中、日、韓、俄四國
10月17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啟程,開始朝鮮核試驗后的中、日、韓、俄四國之行。她在離開華盛頓前重申,此行的目的是重申美國愿意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但朝鮮也需要明白,他們將會為核試驗付出代價。
臺灣:借朝鮮核爆之機搞核武器?
自從朝鮮宣布成功進行核試爆之后,有國際輿論分析此舉可能刺激臺灣重啟核計劃。對此,臺當局“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向外界公開表示:“臺灣不會發展核導彈,我們在軍事的最佳選擇是增加導彈防御能力。”但是,由于幾十年來臺灣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核武器研制和生產能力,在當前國際形勢再次發生微妙變化的情況下,臺灣的核能力仍然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米德偉認為,臺灣早已擁有很多基本技術,如果臺灣真的決定發展核武器,所需時間可能不會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