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月4日晚泰國看守內閣總理他信宣布不在大選后組成的新政府中出任總理職務,泰國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政治危機看上去終于要結束了。回顧這次世人矚目的大選,不僅可以看到泰國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體會到不同政黨之間競爭與妥協的政治藝術,而且可以感受到他信作為一名政治家的責任意識。
一樁買賣引發抗議風潮

引發泰國這場政治“血案”的“饅頭”是一樁買賣。今年1月23日,一樁看似普通的巨額跨國股權交易,由于交易雙方特殊的背景引起了媒體和外界的諸多猜測,進而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抗議風潮,最終讓他信——泰國歷史上第一位實現連任的民選總理不得不黯然下臺。
今年1月,他信家族控股的泰國最大的電信及媒體集團——西那瓦集團將其49.6%的股權出售給新加坡淡馬錫公司和一小批泰國投資者,資產總價值高達733億泰銖?穴約合19億美元?雪。而出售股份的數天前泰國政府剛剛修改了相關法律,取消了外國投資人不得在泰國電信企業中擁有超過25%股份的限制。法律的修改加上“技術性操作”使這起售股交易不僅完全合法,而且不用繳納任何稅費。
該事件被披露后,立刻引爆了泰國社會中部分人對他信積蓄已久的不滿情緒,反對黨和其他反他信組織紛紛指責他在這起商業活動中以權謀私,涉嫌內部交易和逃稅,認為他已經失去了作為國家領導人應該具備的“合法性”與“道德”。此外,反對派還指責他信“獨裁”。于是,一場十多年來泰國最大規模的民間運動爆發了。2月4日和5日,約5萬~10萬名泰國人走向曼谷皇家廣場示威,強烈要求他信辭職。而此次大規模抗議活動的發起人竟然是他昔日的商業伙伴和最積極的支持者——泰國媒體業大亨林明達,這也是一個月之內林明達發起的第二次倒他信運動,林明達不僅率領民眾向國王代表遞交請愿書?熏而且呼吁軍方不再支持他信政府。一時間,在反對黨控制的媒體上,攻擊他信的文章連篇累牘;總理府外,隔幾天就有一場10萬人的集會,人們高呼口號要求他信下臺。泰國前副總理、曼谷前市長占隆·西里芒以及泰國三個主要反對黨民主黨、泰國黨和大眾黨先后加入反他信陣營。雪上加霜的是,他信內閣的文化部長烏萊旺·天通、信息和通信技術部長梭拉阿·金巴吞在倒他信運動爆發后相繼辭職,兩名部長陣前倒戈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信的危機。
提前大選以求擺脫危機
面對這場嚴峻的政治風暴,他信堅持認為西那瓦家族的所有商業操作都是透明、合法的,強調“惟一能讓我辭職的人是國王”,但他表示不會在壓力之下辭職,因為他相信泰國的民主機制是大多數人的民主機制。
2006年2月16日,泰國憲法法庭召開緊急會議,就反對派議員提出的指控他信在處理個人資產問題時存在舞弊和隱瞞行為的訴狀進行磋商,最后憲法法庭以證據不足為由駁回了對他信的指控。2001年,憲法法庭也曾駁回過類似針對他信的訴狀。但是,這一判決沒能平息反對派的不滿,泰國國內反對他信的呼聲更為高漲。
2月24日傍晚,他信在覲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后宣布解散國會下議院,成立看守內閣,并決定于4月2日重新舉行大選。他信敢于這么做,是因為在他的任期內泰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2003年泰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達6.7%,2004年為6.1%,在東南亞國家中是除越南之外最高的。泰國還提前兩年還清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43億美元的債務。此外,他信還向農村和城市平民提供大筆低息貸款或基金,改善了全國低收入階層的經濟狀況。在處理禽流感、非典和海嘯等危難事件時他信果斷得力,外交上亮點頻現,提高了泰國的國際地位,特別是他信身先士卒、形式新穎的親民作風贏得了泰國基層民眾的推崇。一名他信的支持者曾質問反對派:“想想在泰國歷史上,哪一位總理三天兩頭往農村跑?哪一位總理想過要出臺廉價醫療政策幫助窮人?又是哪一位總理幫助泰國走出金融危機?”
盡管相信自己領導的泰愛泰黨能夠贏得大選的勝利,但他信仍試圖通過與反對黨妥協的方式來化解政治矛盾。在從解散議會到舉行新的大選過程中,他信曾多次表示愿意與反對派進行談判,組建一個中立的協調委員會協調各派分歧,甚至主動邀請反對黨入閣。但他的這些提議都遭到了堅決拒絕。在反對黨看來,只有他信下臺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令人欣慰的是,雖然支持和反對他信的各種集會始終沒有間斷,但對立雙方一直都保持克制,均以和平的方式表達各自的意愿,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且都遵守憲法和法律。
沒有競爭對手的大選
在和平氛圍下落幕
泰國大選如期在4月2日上午8時開始投票,8.6萬多個投票站準時對全國4500萬選民開放。雖然泰國三個主要反對黨聯合抵制大選,但仍有包括泰愛泰黨在內的18個政黨、589名候選人報名參加角逐。整體而言,投票是在和平氣氛中進行的,只有泰南陶公府的三個選舉站在投票終止后20分鐘發生了爆炸事件。
在反對黨抵制下,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在全國400個選區中有276個選區沒有競爭對手,使得這次大選成為一次幾乎沒有懸念的選舉。但是,按照泰國選舉法的規定,候選人仍需取得每個選區至少20%的選票才能當選。
投票活動于4月2日當天下午3時結束,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獲得了57%的支持率,贏得全國500個議席中的349席,但與2005年的大選相比,泰愛泰黨獲得的支持率已有明顯下降(當時獲得的議席是377席),所獲得的選票也從1900余萬張減少到1600余萬張,而且泰愛泰黨的支持者集中在北部和東北部,而在泰國南部,該黨普遍未能獲得20%的支持率。此外,大選中出現了創紀錄的40%的“棄權票”,這導致400個選區中有39個因票數不足而“流產”。
適時辭職是明智之舉,
也是負責任的表現
盡管他信贏得了大選,但泰國的政治僵局依然難以化解,反對派仍在策劃新的街頭抗議活動,并要求他信辭職。來自泰愛泰黨內部的壓力也開始顯現,該黨一些核心成員也要求他信“立即辭職”以解決當前的困局。重重壓力之下,4月4日下午,他信覲見普密蓬·阿杜德國王,晚間回到總理府后不久便對全國發表簡短電視講話,正式宣布他將不在本次大選產生的政府中擔任總理職務。其理由一是希望國家盡快恢復穩定和團結,二是希望不要影響泰國國王今年6月登基60周年的慶典活動。
他信的辭職無疑是明智的,為已經持續了兩個月的泰國政治危機帶來了真正的轉機,使這個深陷混亂的國家有可能重新走上各派和解與恢復秩序的軌道,這是最符合泰國國家和民眾利益的。同時他信的辭職還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政治策略,不僅為泰愛泰黨獨立執政或者是與反對黨組成聯合政府奠定了基礎,也為自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為將來東山再起埋下伏筆。
泰國三大反對黨都對他信辭職表示接受和歡迎,認為這一顧全大局的決定是結束泰國政治危機的良藥,只有“人民民主聯盟”表示了有保留的滿意。他信宣布辭職后,泰國股市也一路上揚,泰銖兌美元匯率也上沖到一年來的最高點。泰國憲法委員會隨即決定于4月23日在39個未產生議席的選區進行補選。
盡管他信的辭職遠不足以徹底解決泰國政壇和社會的深層矛盾,但他信的告別演說卻相當精彩,他說:“這個國家發生了許多事情,我想,是維護團結的時候了。如果每一方只想贏,那么輸的就是國家。”“在政治紛爭中,總有人贏,總有人輸,但最終得益的總是國家。”這種為國家和民眾大局利益而暫時放棄部分個人利益的抉擇,為他信樹立了負責任的政治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