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身為意大利現任總理、代表國家形象的貝盧斯科尼在競選中居然隨口胡說什么中國在幾十年前煮嬰兒當肥料,而且在遭到中國及國內的批評后還不愿意道歉。考慮到中意兩國的關系,估計貝盧斯科尼此言對中國人看意大利這個國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已經有喜愛意甲聯賽的中國球迷放出話來,聲稱今后再也不支持貝盧斯科尼控股的AC米蘭足球俱樂部了。
貝盧斯科尼此舉除了可氣之外,也不乏可笑的成分在里面,他說這句話的本意是想在大選中通過誣蔑社會主義國家來打壓左派政黨,而他對其言論的解釋居然又是“小時候從一本教科書里看到的”。事情發生后,貝盧斯科尼引來國內國外一片抨擊之聲。
冒犯別國的劣跡斑斑
其實,自打貝盧斯科尼當上總理以來,在他身上發生口出“狂”言冒犯別國的事就沒有斷過。從各種媒體披露出的新聞看,貝盧斯科尼“惹事”之錄大體上有兩類。
第一類是無中生有挖苦別人。最典型的事兒有這樣幾件。2005年6月,在意大利帕爾瑪舉行的歐洲食品安全局總部落成慶典上,貝盧斯科尼對從2001年起就與意大利競爭這個總部所在地的芬蘭人說:“我去過芬蘭,不得不忍受芬蘭的食物,所以我有資格將芬蘭的食物與意大利的食物做一比較。今天巴羅佐(歐盟委員會主席)可以嘗嘗我們的熏火腿,而不是芬蘭的熏鯡魚。”更令芬蘭人難以容忍的是,他還說,芬蘭女總統塔里婭·哈洛寧是因為被他這樣的“花花公子”式的“男性魅力”所折服,才放棄與意大利的競爭。2003年7月,在歐洲議會的一次會議上,德國議員舒爾茨指責意大利政府在貝盧斯科尼受賄案上進行“保護”。結果,貝盧斯科尼怒不可遏,怒斥舒爾茨道:“意大利正在拍攝一部反映納粹集中營的影片,我會推薦你出演一個(納粹)小頭目。”
第二類是信口開河美化自己甚至美化惡魔。今年2月,他先是在一次電視訪談節目中說,“只有拿破侖做得比我多,但我肯定比他高明”;后又將自己比作受難耶穌,聲稱“我是政治上的基督。我是有耐心的犧牲者。我容忍所有人,我為所有人犧牲了自己”。而早在2003年9月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說過,墨索里尼并不像人們說的那么壞,他是一位慈善的領導人,從未殺過人。
纏身的官司不斷
貝盧斯科尼不僅對外頻頻惹禍,在國內也是一個麻煩的制造者。他原本是一個商人,用意大利人自己的話說,光是貝盧斯科尼的經營之道,就足以寫成一本上千頁厚的書。1994年貝盧斯科尼從政以來,仕途并不平坦,最大的麻煩就是纏身的官司不斷,1994年第一次當上總理沒幾個月,米蘭法院就傳訊他,要他親自到法庭就一家集團賄賂稅務警察一案接受法官的訊問。逃稅、洗錢、勾結黑手黨、行賄官員等指控雖沒能將貝盧斯科尼送進監獄,但是,他還是于1995年1月被迫辭去總理一職。既覺委屈又不服輸的貝盧斯科尼頂住輿論的壓力,于2001年領導中右聯盟再次參加大選并獲得勝利,第二次出任意大利政府總理。然而,檢察官對貝盧斯科尼經濟犯罪的調查直到現在也沒停止。
為何任由他在臺上胡亂表演
有人說,貝盧斯科尼是在演戲。可問題是,貝盧斯科尼在臺上胡亂表演,臺下的意大利人似乎并沒有因此非難他什么,而且竟然能夠容忍這么長時間。要理解這一切,恐怕還要從意大利的政治文化發展軌跡中看個究竟。
眾所周知,到了近代民族國家形成時,在秉承羅馬古風和中世紀城市國家傳統的意大利,人們已習慣享有安穩度日的權利和樂趣,政治只是一部分人的事情,政治家不論怎樣只要能經營好民生就行,百姓需要的是“面包和演出”。
從政治立場看,貝盧斯科尼呈現給意大利人的面目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意大利傳統文化中的領導人形象。身為商人的他為國民提供過廉價住宅和電視節目,發行大量的書刊雜志,還扶持了支持者眾多的AC米蘭足球俱樂部。所有這些都頗為符合自古羅馬時期就流傳下來的領袖的標準——能為意大利人提供“面包和演出”。了解了這些,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意大利人偏偏容忍貝盧斯科尼這樣一位口無遮攔的總理了。
可是,意大利人常常忘了,貝盧斯科尼這樣做,卻給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帶來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