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的“共享軟件國際論壇”上,當聽到25歲的千萬富翁戴志康在他激情四溢的講演中,深情回憶自己年少時使用的《輕輕松松背單詞》軟件時,蔣剛的欣慰是不言而喻的。《輕輕松松背單詞》是屬于那個年代的青年們英語學習歷程的共同回憶。它是蔣剛的處女作,他賦予了它生命與靈性,它帶給他自我價值的實現。
蔣剛是個有個性的創業者——
創業,從“背單詞”開始
1993年前后,中國的教育軟件市場開始勃興,新產品如雨后春筍般相繼涌現,但大多不過是秀場上的匆匆過客,你方唱罷我登場,瞬間的輝煌轉眼就成了歷史。十幾年后的今天,僅有蔣剛的《輕輕松松背單詞》依然活躍在人們的視野里,這是一個奇跡,偶然中孕育著必然。
“從93年前后,我開始潛心《輕輕松松背單詞I》的研發,直到2000年5月,《輕輕松松背單詞II》在全國近50個城市首發,我的程序寫作經歷了從使用文本界面的可編譯的數據庫語言Clipper,到圖形界面的開發語言VC,產品的形式也由五寸軟盤到如今的多媒體語音光盤。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產品越做越完美,界面越來越人性化,但唯一不變的,是我貫注始終的精雕細琢的寫作態度。”
《輕輕松松背單詞》的問世頗有些戲劇性。原本蔣剛是為自己學英語寫的,后來,他嘗試著在報紙一角刊登小廣告兜售,反響竟然出奇的好。從此,他開始思考創辦蒲公英教育軟件公司,全心致力于軟件的開發。“隨著《輕輕松松背單詞》的商業價值的凸現,我被它推進了市場。”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正值軟件市場的黃金時期,借著大環境的良好氣候和產品本身的優越性能,1996~1998年間,《輕輕松松背單詞I》光盤銷售量突破了30萬張,軟盤銷售近3萬套。隨后推出的《輕輕松松背單詞II》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將輝煌銷售業績延續。
“事實上,《輕輕松松背單詞》的商業模式是不成熟的”,面對昔日的風光,蔣剛清醒而坦率,“就好比,我盡心盡力將產品做到完美,將所有的優質服務,在面世時,一股腦兒全打包塞進產品中。這樣一來,贏利不再具有可持續性。反觀持續性的贏利模式,比如打印機的銷售,通過對專用墨盒的推薦,使得用戶對墨盒的消費形成忠誠度,這樣,贏利才會更為長久。”鑒于此,繼《輕輕松松背單詞》之后的《隨意啃英語》系列,蔣剛開始思考新出路。《隨意啃英語》系列采用了“學習平臺+經典教材”的開發模式,平臺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一旦用戶對它形成使用習慣,持續選購該系列的其它教材將成為可能。目前已經陸續推出了基于《隨意啃英語》平臺的《美國之音》《美國歷史》版。
然而,不容回避的嚴峻現實是:目前的軟件市場已經風光不比當年,一種日薄西山的蒼涼感開始時時向蔣剛襲來。“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只要埋頭寫程序,銷售商自然會找上門來。但現在不行了,主動上門推銷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這是個普遍現象,最典型的例子,近年來,通過連邦軟件連鎖銷售軟件的品種數量,已經由曾經的600余個,銳減至200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在的許多消費者開始習慣于從網上下載免費軟件,掏錢購買軟件的習慣開始慢慢淡去,此外,還有猖獗的盜版。當然,銷售渠道也有待進一步開發。比如,在線賣軟件,通過獲取注冊費贏利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寫程序就像文學創作
“公司的程序員,就我一個。此外我還要承擔策劃和美工的工作,可謂一人兼三職。很多人都對我說,這種手工小作坊的開發形式注定是沒有前途的。印度軟件業的分工細化、分模塊操作,是必然的趨勢。”說這話時,蔣剛依舊樂呵呵,也許,至少目前,他并不想改變現狀。
“我寫軟件的狀態很原始,我依靠靈感,喜歡邊構思邊寫。然后精耕細作,細細研磨,直至可以完美呈現。因此,我的工作過程,更像文學家的藝術創作。這是個完全個人化的過程,盡管很辛苦,但我癡迷于創作的快樂。”我也試著招過一些程序員,但是他們都無法很好地實踐我的構想,做出來的東西都不理想,而且花費的時間,比我自己做還要長。自己做,整個架構、各個細節了然于胸,節省了溝通的成本。”所以就成了后來的樣子:每一行程序都自己寫。蔣剛的數字是:DOS5.0版《輕輕松松背單詞》程序量是14213行,Windows版《輕輕松松背單詞》是75377行。
蔣剛把他尊重個性、崇尚自由的理念貫穿在他的程序中。他追求完美,注重每一個細節,隨時都有靈感迸發,他因此而激動不已,接下來是近乎偏執的不斷修改:比如按鈕,一排十幾個,看起來整齊美觀,而蔣剛偏偏要放大了看。他會發現其中的某一個按鈕歪了——差一個點,這個誤差一般人的眼力是看不出來的,但是蔣剛會特別難受,他要全部重做一遍。如果誰要是跟他一起干活,一定會體會到“吹毛求疵”意味著什么,幸虧這個程序完全是他自己來做,否則不知要有多少人備受他這個完美主義者的折磨。用蔣剛的話說,“效率不知要低多少”!
面對“快魚吃大魚”的市場競爭法則,員工們都嫌蔣剛的開發速度太慢,盡管蔣剛寫程序的速度并不慢,但追求完美的個性,使得他不斷地修改每一個細節,甚至小到一個按鈕。較世面上其它同類產品,蔣剛自言:“在教育軟件的開發者中,我可能是唯一曾經研讀過《教育心理學》的人。做教育軟件,一定要懂得教育,懂得用戶的心理和接受過程。我在寫程序時,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孩子們用它時的心理狀態、接受過程和使用感受。從這些出發才可能真正將產品做到用戶的心里。”
會生活,才能更好地工作
“我更喜歡接受面對面的采訪。”談起自己的興趣愛好,電話那端的蔣剛異常興奮。“如果是面對面,我一定會向你展示我玩的杰作。比如圍棋、攝影作品等等。”蔣剛的愛好相當廣泛,而且屬于那種不玩則已,一玩就玩精的高手玩家。1985年從北京到安徽的“自駕游”(注意!是騎自行車),留下筆記攝影作品若干。憶及途經上海時,花五元錢借宿旅館老板值班用鋼絲床的情景,蔣剛至今難以忘懷。
圍棋是蔣剛的鐘愛,他不僅自己打到了業余3段,還將8歲愛子調教到業余2段。“看兒子下棋比看F1還過癮,兒子的思維無拘無束,每一招都充滿變數,看兒子下棋就像坐上了過山車,玩的就是心跳,看的就是刺激。”
攝影也是蔣剛的一大愛好,從2002年開始,幾乎天天不落,平均每天50余幅作品,美其名曰“視覺日記”。蔣剛拍攝的理念是“捕捉人的心靈”,他主要關注家人,即通過拍攝人物在特定情景的特殊表情,來折射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所以說蔣剛的作品就是一部部“人物志”,也可以說是家史,“因為我拍攝對象主要是家人和朋友,妻子和兒子是我最主要的model。”
“我愛玩,興趣相當廣泛,所以成不了‘老板’”,電話那頭傳來了蔣剛爽朗的笑聲,“你聽說過準時用餐,一周只工作5天,從不加班的程序員嗎?呵呵,我就是。”上班時間勤奮地投入程序的創作,八小時之外還涉及攝影、教育,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平凡卻又精彩,簡單而又豐富,“這些不是我的目的,我追求快樂的人生!”
年輕人應該尊重自己的興趣
八年教齡的老師、《電腦愛好者》副主編、蒲公英教育軟件公司總經理,當蔣剛被要求在這三個曾經的職業中選出自己最鐘愛的職業時,蔣剛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教師”,在他內心深處,一年的高中支教生活,是一段永遠不能割舍的燃情歲月。
1984年,蔣剛報名參加了中央講師團,回到故鄉四川甘孜州的康定,擔任康定二中高二數學老師兼班主任一年,“當時的我,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熱情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三尺講臺和我的學生們。要問我這是為啥,我說不清,似乎純粹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或者說是興趣。除了吃飯睡覺,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琢磨教學問題。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實行的,是典型的素質教育。我從不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而是根據課堂上學生們的反應,循循善誘,幫助他們建立思維的習慣,而不是告訴他們既定的答案。”課外,他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興趣班,在活動中,開拓孩子們的視野。班上學生的履歷、家庭詳細情況,他爛熟于胸,他甚至為了給學生爭取到安靜的家庭學習環境,和家長發生過爭執。學生們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連自己青春萌動的小秘密,都愿意向蔣老師傾訴。
“年輕人在職業選擇和人生規劃時,應該尊重自己的興趣”蔣老師在寄語青年人時,依舊有著蔣剛式的理想主義。尊重人性、關懷心靈,人文主義的精神實踐在他的言行中時時彰顯。“只有喜歡的事情,才可能做得更好,并且可以享受過程的快樂,興趣是最大的原動力。”
“有機會的話,青年人應該嘗試創業。首先,為自己打工,至少你可以選擇自己的興趣所在,可以致力于經營自己的優勢。比如,我喜愛寫程序,我就專注于寫程序,至于企業運營等其他事情,我可以招人來做。任何一項愛好,只要不是與社會前進方向背道而馳的,潛心經營到相當深度時,商業價值自然會出現。現在社會的自由度和開放度,給年輕人的成功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而你要做的,就是專注。其次,創業經歷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它給你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平臺,面對激烈的商海競爭,你已經不再只是一名水手,而是掌舵者。這是對一個人整體素質的綜合考量,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潛力被前所未有地激發。現在的許多年輕人,沒有為自己創造這個嘗試的機會,許多能力就白白荒廢,這是一種自我放棄。”
好為人師的蔣剛,談起教育滔滔不絕,從為師的經驗之談,到為父的教子之道,蔣剛的話匣子里傳遞著難以抑止的熱情。“我還是喜歡當老師,退休后,我會去做一名少兒圍棋教師,在引導孩子們博弈的過程中,啟迪他們的思維。”
編后語:
蔣剛是個性情中人,天馬行空的他追求快樂地做事,并做到盡善盡美。他笑言自己不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因為他至今還堅守著手工作坊般的創業方式。他是公司唯一的程序員,但他的身上印證了“小的是最好”的觀點。
并不是每一個創業者都可以把事業做成盛大或百度,即便是在美國,支撐硅谷大廈創新的仍是眾多的小公司。將愛好轉化為事業,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平凡中體味人生精彩,對于莘莘創業學子也許更有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