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過勞”,一種值得提倡的工作倫理?

2006-12-31 00:00:00吳曜圻
軟件工程 2006年9期

5月28日,深圳華為公司年僅25歲的工程師胡新宇因病毒性腦炎去世,他的全身多個器官在過去的一個月中不斷衰竭。此前,胡新宇在做一個封閉研發的項目,經常在公司過夜,甚至長時間在實驗室依靠一個睡墊打地鋪,加班時間最晚到次日凌晨2點左右,早上依舊早起,8點鐘吃早飯,9點鐘打卡上班。

對于胡新宇的死,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鞠躬盡瘁是一種令人尊敬的工作倫理,并指出上個世紀50至70年代的日本就是靠這種自發的美德創造了發展的奇跡,也正是因為喪失了工作熱情,歐洲的經濟逐漸失去了競爭力;也有人認為,“過勞”若是一種道德上的“自愿”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如果普通員工普遍處于“過勞”的狀態,我們就得客觀地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式和勞動者的權利保障情況。“過勞”,是否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工作倫理?

“過勞”背后,消費主義、新貧困主義抬頭

吳曜圻(成都)/文

對于胡新宇的去世,除了悲傷和惋惜的心緒,以及對工作倫理的爭論之外,我們應當反思:是誰導演了這場悲劇,這類悲劇還會繼續上演嗎?

看看IT人的生存狀態,加班、熬夜、體力腦力超負荷透支現象比比皆是,心理失衡、疾病纏身的大有人在。有位朋友,原是大學教師,后來進入一家跨國IT公司工作,非常勤奮,職位逐年拔高。去年聽說他住院了,我很納悶,身體好好的,怎么會突然得大病呢?到醫院看他,才明白個中原因。他所從事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常常超負荷工作,引起內分泌失調,積勞成疾,才患上了現在難以治愈的疾病。我問他,在感覺身體吃不消時,為什么不休息或調換工作呢。他說,人一走就有人頂替,已經習慣了的高收入生活方式,不想失去,就只能拼命工作向上走。生病以后,才有時間思考以前走過的路,覺得非常傻。現在看來,以前的自己就像在轉盤上跑的老鼠,只看到前面的誘餌,跑得越快,轉盤轉得越快,很可能在轉盤上累死也得不到誘餌。只有在脫離轉盤后,才能看清真相。現在生病,說是不幸,也可以說是萬幸。值得慶幸的是沒有像愛立信中國區總裁楊邁那樣,猝死在跑步機上,或者在類似的場景中犧牲。還可以有機會跳出工作的圈子,反省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向往跨國或者大型IT公司的高收入職位,是大多數IT專業學生的共同心愿。以為較好的工作條件,較高的薪金,就是理想的職業,很少考慮自己的身體能否適應高強度工作的要求。研究表明:在重重壓力下,人在身心兩方面都會表現出一些癥狀。會患上身心綜合癥,如癌癥、高血壓、心臟病等。除此之外,在心理上則表現出越來越有脾氣,“gentleman越來越不gentle”。這些問題直接導致部分人員家庭關系的惡化。例如:某公司前幾年因為業績不好,其中一個事業部的十余名人員中竟有2/3在兩年內離婚。這使我們看到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們當前對自我素質和生存環境的認識,以及由此產生的習慣行為,已經難以讓我們適應環境而快樂生存。許多人是在切身體會或看到身邊的人陷入困境,才會幡然醒悟。但可悲的是有人還我行我素。2004年楊邁猝死,引起了一些議論和震動,現在胡新宇的死,說明產生這種悲劇的原因還在,如果不根除,悲劇還會繼續上演。

那么,殘害IT人身心健康的元兇是誰呢?社會學專家指出,消費主義和新貧困主義是導致現代人身心狀況惡化的始作俑者。現代大多數人生存狀況如同牛馬,消費主義是韁繩,牽引人們走向物欲深淵,新貧困主義如長鞭,驅趕身心過度勞作。這種現象在IT界尤其突出,因為IT人士的斗爭對象是物質世界的最高形態——數碼,作為一種應對策略,物質世界以消費主義和新貧困主義為手段,首先對當前改造物質世界的先鋒群體——IT人士開戰。

這種戰爭以非常隱蔽的形式進行,也許你并沒有意識到,你的心靈正在被物化。信不信由你,以你現在的觀念狀態,你可能是導演胡新宇悲劇的同謀。這種說法你可能難以接受,讓我們實際感受一下,你是否認同這樣的觀點。觀點一:一個人的價值高低、人生成敗的惟一標志,就是其消費水平;觀點二:現在社會保障制度又不完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只有掙到更多的錢,才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持有觀點一的人,就是認同消費主義的人。在現代社會中,以不斷推陳出新的消費方式作為高品位生活以及成功的標志,與旁人進行攀比,致使消費水平節節攀升。凡是在有意無意當中接受了這一觀點的人,其內心均處于焦慮之中。除非能夠中大獎、得遺產,或者偶獲意外之財,否則便只能通過“過勞”這一方式來“飲鴆止渴”了。而且當消費主義在不知不覺變成新的“意識形態”后,單靠個人對其具有免疫力也是不行的。因為如果你不按照這種教條行事,那么在職場和社交生活中,你就會成為一個“異類”,很快就會被邊緣化。持有觀點二的人,時刻感到自己非常貧困,他們并不是缺乏生存的基本物質基礎,而是與高消費相比的相對物質短缺。這是在“告別生活物質短缺”之后的“新貧困”,稱之為新貧困主義。接受這一主義的人,生存在“新貧困”的恐懼中,驅使他們不得不選擇“過勞”。

才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絕不會干出“過勞”的傻事。實際上,在消費主義和新貧困主義牽引和驅使下的“過勞”,會以行行色色的極具誘惑力的面目出現,當你感覺到它們的危害時,已經被糖衣炮彈打中,不能自拔。那么,怎樣從根基上鏟除“過勞”,讓胡新宇這樣的悲劇不再上演呢?

建立有利于勞動者身心健康的制度環境是我們的目標。前提是要在意識方面消除所謂的“過勞”道德。我們正處在一個生產和生活方式變動的時期,各種觀點、倫理、道德相對共存,需要我們用智慧去辨別。在某一區域的某一時期形成的倫理道德法則,并不一定適用于當今,而要批判地選擇和接受。“過勞”是以犧牲人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生產方式,在集團利益受到極端威脅的時候,采用這種方式脫離困境無可厚非。以局部代價獲得全局利益,對于自覺犧牲局部利益的人是種崇高的行為。與戰爭作比較,更容易理解。在戰爭中,提倡舍身利人的行為,并不是要求普遍地“舍身”。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物質積累,也沒有受到極端的外部威脅,所以就沒有必要以損失個人身心健康來轉換物質利益。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以人為本”的社會環境中,提倡“過勞”而為少數人謀取利益是不道德的行為,雖然有些企業已經在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但是,不注意員工健康,或者有意以損失員工健康為代價獲取利益的企業還存在,需要我們呼吁,營造輿論環境,更重要的是思考和提出建設性意見,督促建立、完善和執行有利于技術勞動者身心健康的制度。

制度建立是個漸進的過程,就個人而言,為了提高對“過勞”陷阱的抵抗力,有兩個方面值得關注。其一是,為了心理健康,聽從專家建議,要學會示弱。所謂示弱,就是把自己真實的一面表達出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弱的一面,而人們往往只愿意表現出自己強的一面。示強是人們的天性,而這對心理健康是很不利的。有時將自己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反而會得到理解和支持。至于示弱的對象,首選家人,其次是朋友,再次,在合適的情況下向同事示弱也并無不可。其二是增加克服困難的經歷,可以考慮參加援助貧困地區的青年自愿者組織。如果你想成就事業,一定要有經歷挫折的體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將先苦其皮肉。

“過勞”,不是經濟發展的必經階段

史達(大連)/文

關于中國人“過勞”問題,尤其是IT業“過勞”問題的討論其實早已有之。只不過由于近年來一些知識分子的過勞致死而導致人們對該問題的廣泛關注。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近日出版的2006年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3》指出,2005年,我國七成知識分子走在“過勞死”的邊緣。由此,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使如此眾多的知識分子處在“過勞死”的邊緣呢?

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在日本經濟開始從二戰后的廢墟中恢復,并逐漸趕超歐洲的過程中,日本員工承受了超常的工作壓力,最終導致很多員工不堪重負而自殺。這樣的例子在亞洲非常常見,比如香港、新加坡、韓國等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因此,人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過勞是一國經濟發展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這個結論體現出人們的兩種潛意識,其一,過勞是不可避免的;其二,過勞是光榮的。但實際上,我們可以找出很多的反例,比如挪威、丹麥等北歐國家,這些國家經濟發達,社會福利高,民眾幸福感很強,而且也沒有經歷“過勞”這個階段。從統計學的角度看,經濟發展與過勞之間有相關性,但沒有因果關系。所以,我們不能得出“過勞”一定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經階段這樣的結論。事實上,即便是在目前經濟已經十分發達的美國,其IT業仍然大量存在著這種“過勞”現象。

在美國眾多有著不眠之夜經歷的人群中,IT行業的從業人員怕是占有大多數。在高科技領域激烈的競爭中,他們擔心喪失那十億分之一的機會,擔心專利、資金、新產品和市場被他人搶先占有。因此,睡覺成了一種奢侈。“跟運動員比腿上的傷疤一樣,我們比誰睡得最少”,“睡覺是一種無產出的時間消費,是科技向未來高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令人厭煩的驛站”,雅虎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戴維費洛說:“我常常想找一種方法來避免睡覺。我認為人在生理上并不需要睡眠,睡眠只是精神上的事。”盡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樣,盡管更多的人被迫在睡眠和工作之間做出選擇,但是一旦養成通宵達旦工作習慣的人,他們往往還會選擇后者。一本介紹硅谷的書中,引用了一位工作室經理的一段話:“……我曾厭倦過這個工作,當時我寧愿呆在床上。每天晚上,一喝到坎貝爾湯(一種提神的湯液),我就惡心。于是我改變自己,培養其他的興趣。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我的生活變得平淡無奇,于是我又想去征服世界。”

一位在美國生活了19年的從事IT業的朋友對我說,美國的IT業是沒有工會的。就我自己在英國生活的體驗看,盡管英國人的生活節奏較慢,比較注重休閑和家庭,周末很少有人加班,但是仍有一些行業,比如金融業或者IT業的員工,掙了很多錢但是沒有時間花。

當然,對于“過勞”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很多答案。比如企業文化的影響、員工處于“工作狂”的心理不健康狀態、知識分子缺乏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識、工作節奏太快、競爭壓力太大以及亞洲國家和地區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等等。但我認為,“過勞”更多的應該是一個跳出了經濟發展階段、民族、文化等約束和限制的普遍存在于眾多國家的企業倫理問題。因為企業倫理實質上就是規范企業與員工之間、企業與社會責任間的倫理原則。很多時候,隨著新的社會改革的出現,人們往往更關注“發展”這一現實問題,結果倫理問題往往被忽略。并且,社會發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整個社會根本沒有時間可以從容地消化倫理內容。

那么,如何解決“過勞”這個企業倫理問題呢?先讓我們來看一項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2004年的研究成果。該研究表明:越勤勞的國家越貧窮。當然,這是從宏觀經濟學角度進行的研究,該結論不一定在微觀層面正確。也就是說,我們并不能認為,“越勤勞的人(或家庭)越貧窮”。

根據該項研究成果,荷蘭、挪威、英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等國家的年工作時間較少,而人均GDP卻很高。相反,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中國等國家年工作時間長,而人均GDP卻較低。陳志武教授將原因歸結于中國等國家用“勤勞”來對沖高額的“制度成本”。什么是制度成本呢?制度成本是那種不利于市場交易的制度從而使交易成本變高的成本。制度成本的范圍比較廣泛,打個淺顯的比方,一名員工日常8小時工作時間中,有1個小時考慮晚上請政府哪個部門的官員吃飯、應當說些什么話才能使自己單位的項目運轉順暢;有1個小時的時間考慮孩子上重點小學需要找什么關系才能辦成;有1個小時的時間考慮家里的下水道堵塞了如何找人修理;有1個小時的時間考慮如何幫助大姐家孩子就業找工作的問題;有1個小時的時間考慮近來單位傳聞有外派美國工作名額的事情是真是假;還有1個小時與同事聊聊足球;剩下2個小時用來開會安排工作。晚上的時間以及周末只能用于加班,因為該做的工作還都沒有來得及做。

一個良好的制度注重產權保護與合約執行機制。從人才保護的角度看,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人才環境問題。因此,“過勞”問題的解決需要社會為知識分子創造更好的人才環境,還需要企業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對員工、顧客、供應商、環境以及他們所處的社區,及至整個社會承擔相應的倫理責任和倫理義務。當然知識分子也需要更加關愛自己的身體。

有秩序的奮斗才是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奮斗

王甲佳(溫州)/文

這個案例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所觸發的思考也是很多的。在工作精神上我們是贊同、倡導,還是批評?恐怕不是這么極端的語言能回答的,許多時候無言就是一種回答,然后思考不能沒有。

這事情我想我們要從文化角度去看,華為公司有一種典型的軍隊基因比較強的文化,它倡導一種在共同價值認同的基礎上的奉獻。當然在商業社會里面,這些奉獻是有償的,由于青年人面臨著比較大的生存壓力,對那些聲望好、報酬好的公司非常珍惜,在文化上有一種被動適應性,有人能從被動快速變成主動,有人卻不能。就經常用類似軍人的絕對服從,不斷超越極限的基本精神要求自己。使自愿加班成為一種經常情況,出現死人這樣的極端情況看起來就不是很奇怪的。

我曾經和一位同樣在深圳的一家著名軟件公司的工程師談這個話題,他說,有什么辦法?工資只夠基本生活的,許多人的收入還是看年終獎金的,你不加班,確實沒有人管你,要求你。但是領導會記住的,年終獎比別人少一大截。不如就多吃幾年苦吧。要結婚,要買房子,還有小孩的教育,上面的老人……

過度工作不僅是文化的要求,還有生存的驅使,雖然社會上有一些人紙醉金迷,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包括優秀公司的職員,大家還必須通過直接面對生活,談工作的樂趣幾乎是一種奢侈。

對于我們大部分人來說,辛勤勞動還是第一位的,我們需要的是必須注意勞逸結合。具體怎么結合,如果企業提供不了,就自己設計,這就是要一個秩序。所謂秩序,就是有一定規律的工作與生活。比如星期天一定要空出來,給自己和家人,保證三餐的質量,一周加班不超過3次,通宵不超過1次,每半年一定有個休假。不要說上面的話就是機械的,它是有依據的,我認識一個CIO,一周工作六天,平均每天工作時間是12小時,確實很累。但是他按照上面的規則來安排,結果很是自如,睡眠很好,還能經常與朋友小聚,工作基本也是按照計劃完成,許多地方還超過計劃。他說,有秩序的工作,效果會更好。有些事情老板催得緊,他絕對不會急于求成的。雖然這個CIO屬于中高層,但是對于基層人來說,其實道理是一樣的。作為一名職員,我們需要在和公司的協同中,涌現出適合自己的一個秩序來,這個秩序首先是被動出現的,之后甚至可以主動地進入公司文化,因為公司也在進步。我們要相信這一點,對于公司而言,我們首先一定是適應,然后調整到合適位置。否則,最終對公司對自己都是傷害。

許多人很羨慕歐美的福利制度,要不是工業革命以來多少代人的辛勞,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制度。日本在二戰以后的發展,也說明需要有幾代人的超負荷勞動才能奠定現在的經濟基礎。對于我們許多人來說,我們還很難每天只要從容的八小時工作,就能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和未來需求,一定還要付出另外的勞動。“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工作還需要悠著點,否則“年輕時拿健康換錢,年老時拿錢換健康”,對自己對社會都是損失。這個方面的教育我們已經得到很多,只是還很難入心。

現在有許多管理理論,都講究流程,認為合適科學的流程是保證最終效果的重要基礎,對于個人的時間管理,也有許多課程。然而,人在自己管理自己的問題上,從來都是不從容的,非常容易情緒化。不管是主動也好,被動也好。過勞而累,過累而衰,過衰而死,似乎是一個俗命。社會上還有相當一部分不是為勞動而累,而是為享樂而累,在網吧、游戲廳、舞池消耗青春、樂不思蜀最后保持亞健康狀態的人似乎是越來越多,這些現代都市病的形成與工作壓力不無關系,一樣讓人唏噓。

有一個故事說,一只麻雀以一個穩定的頻率,在一個很長的鋼索橋中央的一個點上跳,最后把橋給搞斷了。只有一個道理,有秩序是很可怕的,很可貴的。對我們普通職員來說,也是一樣。

勞動不是人類的唯一需要

一清(北京)/文

勞動是人類的第一需要,這是偉大導師馬克思的光輝論斷。但是我以為,勞動至少不是人類的目的。勞動只是完善自身,愉悅自身的需要。馬克思也說,勞動創造了人。在這個意義上講,勞動是手段,是過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不是創造了自身而是損毀和枯竭了自身,那么這種勞動就是不正確的。一位西方哲人說過,一連串個人失敗的總和就是社會的失敗。雖然有些偏頗,但是把它應用于大范圍的普遍過勞現象,至少是時代的失敗,時代對于人性的失敗。

為了整體利益自愿自為的個體犧牲是一首壯歌,而為了基本的生存和就業而熬干了個體的犧牲則是一出悲劇。年僅25歲的華為員工胡新宇的死無疑是一個悲劇,因為他是自為的但不是自愿的。這樣的悲劇并不僅僅限于一個胡新宇,前一些時候,有關調查研究表明中關村的白領平均壽命只有50多歲。在這個過度競爭的時代,“過勞”并不僅限于華為,也出現于日本、韓國,乃至全世界。實際上,高速增長和過度競爭的車輪輾過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和心靈,是構成了全人類的我們每一個人的悲劇。胡新宇們的早逝,實際上是對增長偏執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對過度競爭的血淚控訴。

“過勞”作為一種工作倫理,是可歌可泣甚至值得尊敬的,但不是值得提倡的,特別是不值得普遍效仿。如果它成為一種強迫,無論是制度上的強制,還是情勢所迫,都是不道德的。因為“過勞”既違背人的本性,也不符合人類的整體目標。正如個體的犧牲固然常常會為整體換得利益,但是,一連串個體犧牲的總和就是整體的失敗。

當然,華為作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企業,其狼性文化曾廣為人們贊揚。其企業文化氛圍形成了員工普遍自愿加班加點的行為,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可以發現自愿自為的加班加點是出于情勢所迫。這種情勢并不是華為這個企業單方面施加的,而是市場的競爭和職業場生態與企業綜合作用的結果。不然的話,就沒有那么多優秀人才爭著搶著要進入這個企業了。企業的競爭壓力和應對行為是市場競爭環境的產物,過度競爭導致企業處于危機之中,企業的危機感必然以這樣那樣的方式作用于企業員工,無論是制度化的要求和安排,還是文化的引導與感召,最終都將導致員工提高勞動強度,以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就可能贏得更多的勝算。無法發動員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企業則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失利。因此對于企業而言,倡導(有的企業則是強迫)員工為提前或超額完成工作任務而努力就成了不得已的選擇,事實上可以說是情勢所迫。加班加點便是提前超額完成任務方便而有效的手段。在很多企業中,有時表現為在特定時間和條件下完成一般情況下難以完成甚至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于是加班加點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雖然我們不能排除的確有一些企業有壓榨員工的故意,但是對于大多數企業,員工過勞現象的確是和過度的市場競爭密切相關的。因此,對于胡新宇的死,如果撇開市場競爭的大環境孤立地去評判,對于他所供職的企業——華為將是不公平的。

職場生態即就業市場形勢嚴峻是胡新宇事件的更深層原因。由于就業壓力太大,數量龐大的求職大軍,找一個一般的職位都比較困難,更何況希望找一個理想的企業就職。這導致員工在和企業的關系中處于嚴重的劣勢。為了獲得就業機會或者鞏固自身的職位,員工除了不得不接受強制的過度勞動和服務之外,還會迫于情勢自覺自愿地加班加點。從勞動市場的角度來看,一家愿打一家愿挨,自愿交易,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這恰恰是市場的問題所在,市場也許有一天會調節到這個問題,但是這個滯后的調節可能遙遙無期,也可能周期性震蕩,是我們不能接受的。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指望看不見的手——市場調節,需要看得見的手——政府干預。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市場經濟國家在這方面通過國家手段,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對勞動者的工作條件和權利保障進行了調節,很值得我們學習。很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在促進經濟增長和企業效率的同時,應該更多地關注勞動者的工作條件和權利保障。相對而言,后者更是增進國民幸福創建和諧社會的重點。

要將勞動者的健康提到法制日程

婁偉(北京)/文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信息時代的來臨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迅速提高。然而,隨之而來卻是人們的工作負擔的大大加重,生活節奏的明顯加快以及身心疲勞程度的空前加劇,同時,各種與工作壓力相關的疾病也在不斷增多。

信息社會新技術的采用加大了人們的工作負擔。就技術對社會生活的沖擊和影響來說,一個名為“未來學院”的組織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英國,辦事員平均每天會收到171條信息、46個電話、15條備忘錄、19封工作信函、22封電子郵件,而且這一趨勢今后還要加劇。其次,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使人們透支健康。如今,人們普遍生活在一個更加復雜、更加相互影響的世界中,在一個幾乎每分鐘都會成為一個聯系機會的世界中,欲罷不能。24小時的商業和社會活動,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使得每個企業都把獲利作為至高無上的原則,在激烈的競爭中,作為企業生產工具之一的白領工作者,不斷被壓榨,以創造出更多的產能。主管為了生存競爭,不斷要求員工更加賣力工作,并致力提高工作效率。為了保住隨時有可能失去的一份微薄工作,員工唯有盡量符合公司的要求,賣命地工作。這使得人們的睡眠時間大大縮短。而嚴重的睡眠不足,往往會導致心臟病、癌癥、腦溢血和抑郁癥的發生。現代人生活步伐加速,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過勞死”有日趨上升的趨勢,在發達國家也相當普遍。

在美國,亞健康和艾滋病一起被醫學界稱為“21世紀人類最大的健康敵人”。據統計,有長期疲勞問題的人約占看病人數的1/5;認為自己相當疲勞的人,也占一般社會人數的相當比例。根據美國家庭與工作協會于2001年發表的《工作過勞》(Feeling Overworked:When Work Becomes Too Much)調查報告顯示,約有28%的美國人表示時常感到工作過勞;也有高達28%的人感覺被工作的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2001年出版的《白領階級血汗工廠》(White Collar Sweatshop)一書,對這些情況有所著墨,該書揭露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景氣繁榮的背后,白領工作者所面臨的殘酷的現實——全年無休的工作文化、薪資縮水、工作缺乏保障。

“過勞死”現象在日本也相當普遍。眾所周知,日本人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勞動大軍,在日本人身上體現著“傳統的工作價值觀”。日本人似乎沒有下班的概念,到了標準的下班時間也不下班,而且加班也不索取任何報酬,即所謂的奉獻加班。據有關資料顯示,日本制造業的員工一年的勞動時間要比德國、法國長530多個小時,比英國、美國長200多個小時。有數據顯示,日本每年約有1萬人因“過勞”而死。據1991年的《日本經濟新聞》訃告欄中通告逝去的公司現任董事192人中,至少有46%被認為是“過勞死”。

近幾年,在我國部分城市尤其是各項事業相對發達的沿海城市,“過勞死”問題有日益嚴重的趨勢,而且呈現出向低齡化人群蔓延的態勢。世界衛生組織(WHO)一項全球性調查表明,目前有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在我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已經有超過7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占全國總人口的60%~70%。中年人是亞健康的高發人群,比例接近50%;腦力勞動者明顯高于體力勞動者,知識分子和企業管理者的比例最高;2002年從全國16個超過100萬人口的城市調查發現,北京亞健康人群占75.31%,上海占73.49%,廣東占73.41%。經濟發達和沿海地區高于貧困落后地區,從行業分布來看,城市新興行業,如高新技術產業、電子信息、IT業、新材料業、廣告設計、新聞及行政機關等人群高達50%以上。

對于企業家群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公布的《中國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十年報告》顯示,1994年企業家每天的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上的比例高達98%,10小時的為62.3%,12小時的占19%,而年齡在30~40歲年輕的企業家們工作的時間還要更長。

在白領階層方面,2003年,北京白領工作壓力研究報告單顯示,有1.1%的白領正面臨著較大的壓力、61.4%的白領正經歷著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勞,尤其是中年白領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令人擔憂。調查顯示白領的工作壓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即“在太短的時間內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和“要長時間地工作”已經“不得不迫使自己跟上新科技和本領域的發展”和“擔心未來的工作或業績”。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今天的“過勞死”危機呢?發生在今天我國的許多社會現象,與日本20世紀50至70年代的情景很相似,社會學家將它定性為轉型期的問題。所謂轉型,是指社會在急劇向城市化和工業化過渡期間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混合形態。在轉型期間,競爭壓力的增加,使人們的精神和諧和健康面臨巨大叢集,而首先受到影響的是站在變革前沿的泛知識分子和精英知識分子們。轉型期問題表現在社會層面,就是社會問題,而表現在人的身上,就是精神疾患和心理問題。“過勞死”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是社會因素。在現代社會中,生存壓力過大,不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以及工作時間過長等與“過勞死”現象有密切的關系。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信息超載、新舊文化和價值觀的沖突、下崗失業、環境污染、住房擁擠、人際關系緊張等,給人們造成了強大的精神壓力。工作超時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普遍工作現象,長時間加班無休息日的工作等違反生理規律的勞動極易導致病理性疲勞。用人單位不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也影響員工的健康。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修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1995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五條也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帶薪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1年以上享受帶薪休假。”但目前,大多數人享受不到或不能享受這項應有的權利。主要原因是很多企業對員工“帶薪休假”是不鼓勵、不提倡的。規范一些的企業推行“用假期換獎金”的制度,而更多企業則是實行“不帶薪休假”或者“扣獎金”制度,有的企業甚至根本就沒有年假。另一方面,從個人的角度講,忙碌的工作也常使員工脫不開身去休假。

其次,不良的生活方式因素。英年早逝,除了遺傳、環境和社會壓力等因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科學的生活方式。據中國醫療保健專家的研究,睡眠規律紊亂、休息和閑暇時間很少或者沒有、飲食習慣多變、家庭生活不穩定等因素導致疲勞淤積,嚴重的可能導致過勞死。還有資料顯示,吸煙、酗酒、缺乏鍛煉、高脂和高膽固醇飲食、肥胖、緊張和濫用藥物等行為,都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或早死。另外,就是慢性疾病和焦慮、挫折等心理因素也嚴重損害人的身心健康。

對于“過勞死”現象,應從多方面進行思考和反思。首先,在制度層面,要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規和政策。國外普遍將“過勞死”作為一種工傷,承認社會對這一現象負有責任。我國也應盡快出臺相應措施,防止高強度的勞動對人造成傷害。另外,一旦“過勞死”現象發生應提高賠償額,讓用人單位即使從利益考慮,也不希望以勞動者的生命健康作為代價了。要進一步落實和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規范,防止最長勞動時限、帶薪休假制度、加班加薪等成為勞動者的“象征性權利”。也應盡快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不僅對公民的顯形疾病給予關注,而且更應該就公民的潛在致病因素給予高度關注,防止“過勞死”發生。

在社會層面,要加強宣傳,普及健康教育。長期以來,我國的健康教育比較落后。不重視健康教育,尤其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而過多地宣傳拼命式的工作精神、吃苦精神;另一方面,廣大國民的保健意識也十分淡薄,甚至缺乏必要的保健常識。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對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有外界壓力威脅健康時,要有配偶、父母、親戚、朋友以及社會群體給予幫助。

在企業層面,應努力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為員工提供更具人性化的工作環境。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時期,市場機制還不健全,而一些企業追求效益最大化或政績,違反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任意延長員工的勞動時間,漠視員工的生命健康權,釀成許多不應有的悲劇。用人單位應合理地安排員工的工作時間、工作量,不要超過員工的正常承受能力;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績效考核標準等。

在個人層面,要防止“過勞死”的發生,要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人和汽車一樣,如果不注意保養很容易老化。因此每個勞動者要樹立防病意識,最好每年做一次體檢,隨時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學習,使正常的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不遭到破壞;保證充分的睡眠,不要經常熬夜、長期通宵達旦地工作;要重視體育鍛煉,保持適量的體育運動;同時要保持心情舒暢,在繁忙之余應給自己留出一點閑暇時間,調節和放松自己,防止疲勞過度,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態。

歸納來說,由于社會節奏的加快,也由于“過勞死”現象有日趨增多的趨勢,國家應重視“過勞死”問題的研究和探討。不能急功近利,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形成科學的競爭和激勵機制,把勞動者的健康上升到法制層面。

(作者婁偉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亚洲第七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综合亚洲网| 婷婷伊人五月| 婷婷中文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色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91视频99|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天堂亚洲网|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毛片在线看网站| 亚洲日本www|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91视频|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午夜性视频|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国产男人天堂|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国产啪在线91| 国产爽爽视频| 99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视频影院|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国产人人射|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精品99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小视频|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欧美日韩导航| 不卡无码网| 久久国语对白| 亚洲国产黄色|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7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国产欧美高清| 国产新AV天堂| 国产性精品|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激情视频综合网|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婷婷色狠狠干|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