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依然帶著絲絲寒冷。當筆者跨進上海市奉賢區金匯鎮“司法信訪綜合服務窗口”時,卻分明感受到了春的暖意和生機。
接待室,工作人員耐心地傾聽著來訪人員的訴說,不停地記錄著;調解室,司法員從法律角度,對矛盾糾紛當事人合情合理地進行調解;談心室,首席調解員春風細雨般地循循開導著滿腹冤屈的受害者;維權室,法律服務工作者義正詞嚴地批評不孝子女虐待老人的行為……
環顧四周,墻上公示的“司法、信訪綜合服務窗口首問責任制”、“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網絡圖”、“信訪事項處理流程圖”、“110”公安、司法聯動制度、“接待工作程序”等系列規章制度一目了然。
筆者饒有興趣地瞧著一張很是醒目的金匯鎮“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網絡圖”。這張網絡圖將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工作落實到了具體部門具體人。從黨委書記、鎮長到政法書記、分管副鎮長到各職能部門具體工作人員都承擔了化解矛盾糾紛的重任。
黨和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
據金匯鎮政法書記陶志龍介紹,過去,令鎮領導最為頭疼的是,每天早晨還未跨進辦公室,門外就聚集了一群人,擾得他們無法正常開展工作。現在,群眾碰到問題,不再上政府,直接找“窗口”,許多矛盾及時地被消除在萌芽中,化解在“窗口”中。
去年春節前夕,100多名來奉賢打工者因拿不到工資無法回家過年,怒氣沖沖地來到“窗口”,要求政府給予解決。“窗口”工作人員在認真聽取來訪民工的反映,并穩定他們情緒后,立即與鎮綜治科、勞動保障部門等單位聯系,積極參與調處。經過2天2夜的緊張協調,終于討回了拖欠的民工工資款。那天,“窗口”工作人員在發放工資款時,這100多位民工激動萬分,有的人當場高呼“共產黨萬歲!人民政府萬歲!”那場景令在場者都為之動容。
“小城鎮養老保險”是近年來政府在加快發展農村經濟步伐同時,為徹底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逐步推出的一項實事工程。廣大群眾對此十分敏感。前不久,該鎮姚堂村10多名村民情緒很激烈地到“窗口”反映,村委在分配“小城鎮養老保險”名額過程中,開“后門”,進行“暗箱”操作,損害了群眾的利益,要求政府主持公道。并揚言若不及時處理,就到區、市政府上告。接待人員在向分管領導及時匯報后,按信訪事項處理有關規定,即將此事移交給鎮社保科查處。同時,向來訪者承諾,三天內給一個公道的答復!
當天,社保科派人趕到姚堂村調查。經查,該村因“鎮保”名額有限,分配不均。為顯示公正,采取“抽簽”的方式決定名額的歸屬。有一位中簽的村民,考慮到家庭的實際情況,便將自己的“鎮保”名額轉讓給了家人。不明真相的村民認為村干部違規操作,故意用“調包計”進行“搗糨糊”(滬語:搗亂、糊弄)。
真相查明后,“窗口”工作人員趕緊將情況告之這10多名群眾。其中,有幾位村民又當場提出疑問,轉讓“鎮保”名額是否合法?工作人員依據有關法規和政策釋疑解惑:“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公民自愿轉讓自己的權益是合法且受法律保護的。”聽了“窗口”工作人員的合情合理合法的疏導,來訪的村民們終于釋懷了,連說“對不起!”
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開心鎖”
這兒,四季如春。“我們在用黨和政府的溫暖融化百姓心中的冰凍”。法律服務所所長張志平很是動情地向筆者講述一件甚為感人的事。
去年9月2日,來自安徽的打工人員韋俊廣,在拆卸建筑木板時,不慎從6米高處摔下,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張志平與“窗口”工作人員接到報案后,迅速趕至現場,在詳細了解情況后,即將死者運至火葬場,并通知死者家屬。同時,成立了由“窗口”工作人員、職能部門等有關人員參與的事故接待小組及處理小組。
第二天,死者家屬及所在村的支書、主任等20多人匆匆趕到“窗口”。面對悲痛欲絕的家屬,張志平十分同情地告知他們,事故的性質屬工傷,政府會幫助他們妥善處理這一事件。隨即,廠方通報事故情況并請死者老鄉就目擊事故的發生作證。死者家屬代表提出賠償款115萬元,理由是39歲的韋俊廣正值年富力強,上有年邁父母要贍養,下有2個兒子在讀書,其妻患有精神病,喪失勞動能力。
瞧著2個已失去父親的孩子,張志平他們內心在隱隱作痛。對于死者家屬來說,最大的安慰和彌補是能給予最大額度的賠償。然而,賠償數額得有章可循的。按照《上海市外來人員綜合保險實施辦法》計算,韋俊廣家屬能得到賠償20萬元人民幣,但這筆數額與家屬要求有一定距離。為了化解可能引發的矛盾,張志平他們一邊耐心地進行相關政策法律的宣傳,一邊主動熱情地幫助他們料理后事,為死者整容、穿衣、辦理火化手續,忙前忙后,儼然成了死者的親朋好友。隨即又讓廠方送給韋俊廣家屬1100元慰問金,其中100元用于購置花圈。這一系列舉動,不僅深深感化了死者的家屬,更讓村干部們佩服感慨“上海干部就是不一樣,心中裝著百姓,真情為百姓辦實事!”
鑒于韋俊廣家庭的實際困難,張志平又說服廠方作了讓步,又增加3萬多元作為對其兒子讀書、妻子生活的補助。最后,雙方達成一致協議,以一次性賠償24萬元人民幣妥善解決了這起工傷事故。
9月6日下午,死者的哥哥領著死者的2個兒子來到“窗口”,感謝張志平等給予他們的關愛。
“你們真比親人還親,是孩子們的大恩人啊!”說到動情處,死者的哥哥淚流滿面。
百姓信得過的“老娘舅”
“金匯鎮司法信訪綜合服務窗口”建立后,先后被評為“上海市示范窗口”和“上海市老年人維權示范窗口”,其成功之處就是突破了傳統“老娘舅”式的被動調處,把化解矛盾的關口前移,著力把好“預防關”。對可能引發矛盾糾紛,主動出擊,超前處置,及時將矛盾消除在萌芽中。陪同筆者采訪的上海市奉賢區司法局的有關領導介紹說,“構建和諧的社會,需要消除不和諧的因素。許多矛盾糾紛可以避免。問題的關鍵是必須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養殖水污染引發的矛盾糾紛一直是金匯鎮較為突出的問題。每年“窗口”工作人員在調處這類矛盾時發現,產生水污染的關鍵原因是養殖戶缺乏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去年5月份,在高溫梅雨來臨之前,“窗口”工作人員編印了許多防止水污染的宣傳資料送到養殖戶手中。該鎮政法書記帶著農業技術人員及“窗口”工作人員下各村,對養殖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由于防范在先,措施到位,去年全年,該鎮沒有發生一起因養殖水污染引發的群體性上訪事件。
動拆遷賠償糾紛也是近年來較為棘手的問題。村民房屋的評估直接影響到賠償款。村民們反響最大的是對評估公司不信任,誤認為政府與評估公司有關聯。去年11月,該鎮因開發“游艇城”涉及到北行村68家農戶要動遷。為了避免矛盾糾紛,確保動拆遷工作順利進行,“窗口”工作人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邀請5家評估公司向村民自我介紹,自我推薦。村民代表根據各家公司的實力,最終一致推薦了其中一家信得過的評估公司。該公司在對68戶農戶評估中,村民們沒有一句怨言。評估工作結束,動拆遷隨即啟動。
采訪中,一位腿部殘疾的中年人興致沖沖來到“窗口”。這位陸姓村民得知筆者來意時,一個盡兒地夸“‘窗口’是百姓信得過的娘家”。他帶著十分敬佩而感激的口吻告知,“窗口”為他解決了好幾起麻煩事。10多年前,由于工作人員疏忽,他家的宅基地使用證上登記的面積比實際面積少了好幾個平方。眼看家就要拆遷,少一個平方意味著少一份賠償。老陸十分焦急,多次找有關部門要求更正,均未得到解決。老陸懷著一絲希望找到“窗口”。那天,正是鎮長信訪接待,他當場答應一經查實給予更正。這起拖了2年多的麻煩事很快得到了妥善解決。
前幾天,老陸居住的一幢樓常常斷水,經向有關部門反映不見回應。無奈中,老陸又跑到“窗口”,在窗口工作人員的積極協調下,這幢樓的供水管全部換新,斷水的問題被徹底解決。
“平安是福,和諧是金”。奉賢區金匯鎮“司法信訪綜合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實踐著這一信念。
編輯:靳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