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我國目前的蔬菜品種,其總數已逾160種,常見品種也在100種上下。一些我們現在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蔬菜(在100種常見品種中,大約占一半左右),系歷代以來從國外引進的,例如黃瓜、南瓜、絲瓜、刀豆、豌豆、扁豆、菜豆、花菜、菠菜、大頭菜、萵苣、草頭、夜開花、茄子、番茄、辣椒、胡蘿卜……而其中的不少又是從印度傳入的,這里就有茄子——它早在1500多年之前就已經在中華大地落戶了。
茄子的別名:
落蘇、紫菜、昆侖瓜……
據說,原產印度的茄子,狀如雞蛋。什么時候,它從印度來到中國?有人說,它是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成書于公元533年至544年間的《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中,已經介紹怎樣種植茄子了。這證明至少在南北朝以前,茄子就已經從印度引入并播種。不過,剛傳入中國時,茄子乃是“進口蔬果”,當時十分金貴,一般平頭百姓根本吃不到它。東晉時代的公元328年,陶侃與溫嶠的軍隊在石頭城(今南京)外、長江邊上的“茄子浦”會師(事見《資治通鑒》卷九十四晉紀十六)。這個“茄子浦”原系水濱,《資治通鑒》注釋道:“其地宜種茄子,人多于此樹藝,因以名浦”,可見這是個專門培育茄子的種植園。然而,那時(一直到唐代)未曾普遍栽種,生活在唐代的段成式(《酉陽雜俎》作者)年輕時,隨父親段文昌赴劍南節度使任,在四川吃到茄子(可見以前從未吃過),不知茄子的來龍去脈,因而請教他人:
“(段)成式因就節下,食伽子(即茄子)數蒂。偶問工部員外郎張周封伽子故事,張云:一名落蘇。”(《酉陽雜俎》前集十九·草篇)
由此可知,即使到了唐代后期,茄子并未普及,但當時已有人稱它為“落蘇”了。
初傳入中華時,它叫“伽”(音qie)有人認為它是草本植物,因而就移“伽”為“茄”。然而,這里的“茄”字讀音為“伽”(qie)而非其本音(jia)。從此,“茄”一字而有二音。古代,伽茄互用,后來則統一寫作“茄”。
上引《酉陽雜俎》中,張周封告訴段成式:伽子又叫落蘇;段成式問他落蘇出典,張回答:事具《本草拾遺》。意思是:張周封講伽子又稱落蘇是從《本草拾遺》一書中看來的。于是,我們查《新唐書·藝文志》,知道《本草拾遺》是盛唐開元時人陳藏器所撰;該書“昆侖瓜”條下云:茄子也,一名落蘇,一名昆侖瓜。
茄子引入中華后,人們把它當成瓜。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中,即把茄子附在“卷二·種諸色瓜”之后。據說,隋煬帝楊廣就稱紫色茄子為“昆侖紫瓜”。又因其無論圓形、卵形,抑或條形,皆以紫色為多,因此它有時又被稱為紫菜。自然,這不是我們現在吃的紫菜,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紫色的蔬菜”。
茄子稱“落蘇”的緣由
最早產自印度的茄子,隨著人類交往活動而傳到印度以外的地方,中國、東南亞、日本、歐美均有。
英文中茄子一詞為egg plant,直譯為“種植蛋”、“蛋形種植物”,意譯為“蛋果”。可見,他們的祖先也把橢圓形的茄子當作“瓜果”,正如我們的祖先把它當作瓜果一樣。但后來,我們的祖先至少在唐代時候就稱它為“落蘇”了,這可是英美人叫不出來的別名。
落蘇,這個中國式的叫法,究竟從何而來?唐代人又為什么要稱茄子為落蘇呢?筆者以為,這又與中國佛教僧人有關。
茄子的傳入,首功當推佛教僧人。漢魏六朝時期,來自西天(中國古代泛指為西天的乃指印度和西域多國)的僧人,隨著輸入佛教的同時,也帶來了茄子(前后引進的還有黃瓜、扁豆、夜開花等)。
茄子經佛教僧人的引進后,漸漸地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唐代時候,又從暹羅(泰國)傳入較為罕見的白茄。此類白茄,其味優于紫茄而彌足珍貴。當時能吃到白茄的都以有地位者為多,估計上文所引《酉陽雜俎》作者段成式在四川吃到的正是此類白茄。段“食伽子數蒂”后,感覺良好,因而要刨根究底追問“伽子故事”,并寫進他的書中。宋代的黃庭堅(黃山谷,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有詠白茄的詩句。黃的朋友送他一些白茄嘗味,黃在嘗了白茄之味后寫信給他的友人說:“君家水茄白銀色,絕勝壩里紫彭亨。”意為:你們家送來的白茄,其味絕對勝過壩田里產的紫色的大胖落蘇。
此類暹羅白茄,必定味美無比,加之它的色(白銀色)、狀(燒熟如酥),使人們很容易把它聯想成乳制品。這首先也許是僧尼們的“創作”。因為佛書上說:乳生酪、酪成酥,酪酥即乳的精制品。燒熟后如酥狀的白茄,色又如乳制品,中國僧尼們把它比作乳的精制品,因而戲稱為酪酥。于是,口口相傳,不脛而走,由“酪酥”轉化為“酪蘇”或者“落蘇”;繼而又將不是白色的茄子亦照樣一視同仁地稱之為“酪蘇”或者“落蘇”。至今,有的出版物上,例如《家庭廚房百科知識》(上海文化出版社版)上“茄子”條下為:又名酪蘇或落蘇。
于是乎,茄子從唐代開始就“酪酥”、“酪蘇”地一直叫到現在,自然還要子子孫孫地一直叫下去。但,宋代的王之不知唐人已稱茄子為“落蘇”,竟捕風捉影地把它與“杭人為避錢愛子跛足之諱”掛上了鉤,且寫進他的《澠水燕談錄》一書中,實見笑后世之舉。其實,即使是宋人,也不認為茄子俗稱落蘇是為錢王避諱,陸游的《老學庵筆記》中就這樣認為:“《酉陽雜俎》云:茄子一名落蘇;今吳人正謂之落蘇。錢工有子跛足,以聲相近,故惡人言茄子,亦未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