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出臺。《通知》規定,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不得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規定收取的相關費用之和。其目的明顯在于抑制地方政府低價出讓工業用地的做法。據新華網報道,受此政策影響,我國工業土地價格預計將提高近50%。

當前,我國土地價格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取得成本,包括給予被征地農民的征地補償安置費,以及給予城鎮居民的拆遷費用;二是開發成本;三是政府收益,包括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耕地占用稅等相關稅費,以及政府以出讓金形式獲得的土地純收益。此次出臺的土地調控政策,將使以上各主要成本都有所提高。
據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甘藏春介紹,如果相關措施全面推開,征地補償安置費將提高1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將提高1倍,城鎮土地使用稅將提高2倍,耕地占用稅征收標準也將有所提高。這將使地價總水平增長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不同用途地價受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房地產用地出讓價格將基本持平,小城市會有所波動;工業用地的出讓價格將提高40%到60%,恢復到基準地價的水平。
為什么新政策對不同用途地價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房地產用地主要采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土地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在實際操作中,土地出讓價遠遠高于其成本價,因此用地成本的提高不會對地價產生太大影響。但就工業用地而言,情況則完全不同。目前,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是按基準地價的70%確定,而在實際操作中,各地為了招商引資,往往推出超低地價,甚至“零地價”。《通知》的核心就是要調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關系,逐步減少地方政府盲目擴張用地中的經濟利益驅動。因此,這次地價成本的提高,對工業用地價格的影響會很大,工業用地價格上漲已成定局。
盡管此次政策調整從理論上講對房地產地價的影響不大,但有專家也指出,在實際操作中還是要謹防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利用新政策的出臺,再次拋出所謂“地荒論”,把房地產價格上漲歸因于國家嚴把土地“閘門”,甚至利用國家土地調控政策的變化惡意抬高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