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已經過去五個年頭了,可是五年來整個世界卻依然被恐怖主義的陰影所籠罩。美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反恐戰爭”似乎并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軍事行動使美國陷入重重泥潭,無法自拔。在美國國內,民眾及政治對手開始對布什的全球反恐戰略提出全面的質疑。而就在此時,布什政府將重新闡釋的反恐戰爭和盤托出。8月31日,在美國退伍軍人大會上,布什正式將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爭”重新定義為“反伊斯蘭法西斯戰爭”,并指明美國的這場戰爭是“一場21世紀的意識形態決戰”,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力量”與“伊斯蘭法西斯主義”的一場戰爭。

眾所周知,“9·11”事件以后,國家安全被列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首要目標。五年來,美國不遺余力地在全球打擊恐怖主義勢力和伊斯蘭極端勢力,并先后入侵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伊斯蘭世界日益激化和升級的針對美國的反抗,尤其是一些中東國家對核能力的強烈訴求,使美國感到“伊斯蘭極端勢力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結合”是美國面臨的“最嚴重威脅”,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是美國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
此前,美國的決策者出于戰略方面的考慮,并沒有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直接掛鉤。但是,美軍在伊拉克死傷人數的不斷增加,阿富汗塔利班咄咄逼人的反擊勢頭,以及美國的心腹大患伊朗在核問題上日趨強硬的立場,終于讓美國按捺不住了,在“9·11”事件五周年前夕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據權威人士分析,美國公開將戰爭定義為“反伊斯蘭法西斯戰爭”,可以說是美國共和黨政府“精心打造”之作。其用意在于,美國“越來越認為用‘反恐戰爭’來形容目前的形勢已經不恰當了,因為恐怖活動只是一種工具,不是一種意識形態”。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美國在不同國家與法西斯主義進行的一場戰爭,而現在,美國也是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與擁有同樣意識形態的敵人進行戰爭,這個敵人就是“一種新型的法西斯主義”。布什政府意圖將原來的“恐怖主義”定義為“法西斯主義”,以求證明戰爭的合理性和長期性,從而贏得美國國內民眾的強有力支持。
可以看出,布什政府將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爭”貼上“反法西斯主義戰爭”的理論標簽,預示著一場更大的戰爭準備已經開始。同時也表明,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矛盾在進一步激化。新的定義將意味著什么?人們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