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團是中國金融界的航母,而孔丹在接近耳順之年終于從大副升任船長。
22年,對于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幾乎可以占到近乎一半。在副手的位置上,孔丹默默無聞地停留了22年,其中16年在光大集團、6年在中信集團,這兩大公司都是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試驗田”。

22年來,孔丹從未站到媒體的面前,也幾乎不為公眾的視線所觸及。在平靜而內斂的孔丹旁邊,多少中國金融界的風云人物如走馬燈似的登臺、謝幕,包括王光英、邱晴、朱小華、劉明康、王軍。孔丹始終在權力核心的外圍游走,而無緣扶正。
22年后,終于中信集團將要迎來一位新的董事長,即使如此,媒體和外界也并未有過多把筆墨和目光放在孔丹身上,而是聚焦于剛剛從建設銀行行長一職上奉命調回原單位的常振明。然而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中共中央、國務院隨即宣布任命孔丹為中信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而令常振明為副手,協助孔丹。
中信新聞發言人說,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由于年齡原因從中信公司領導崗位退下來,這次領導班子主要成員的調整是正常的新老接替。
頗具意味的是,孔丹今年也已年滿59歲,而60歲是規定的央企高管的退休年齡,正是源于此,孔丹最初并未被看好。
可以比對的是,王軍今年65歲,從1993年起任中信總經理,后于1995年起任董事長,至今已有11年。常振明,出生于1956年,現年50歲,在2004年7月突然調任建行行長之前,常振明已經在中信集團工作21年之久,任集團常務副總經理。
孔丹,出生于1947年5月, 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自1984年起至2000年,在光大集團供職16年,由光大實業公司(光大集團前身)駐香港的貿易二部總經理,很快升任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在2000年7月,調任中信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一如既往的低調
孔丹在早年間屬于性格活躍的人,但走入高層后變得異常低調。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965年,北京四中高三的學生黨員孔丹已經是品學兼優、才思敏捷的人。他不僅在高二那一年在全班里面第一個入黨,還主動開始學習第二外語。
然而“文革”的到來,讓他的生活發生了巨變。1966年12月,江青在與首都大專院校代表座談時稱:“許明、孔原都是西城區糾察隊的后臺支持者。”西城區糾察隊在“文革”中,有阻止沖擊領導干部,阻止擾亂社會秩序的傾向,令中央文革領導小組不滿。而許明是孔丹的母親,當時身為國務院副秘書長,此前曾擔任周恩來秘書多年;而孔原是孔丹的父親,當時任中央調查部部長,是一位1925年入黨的老革命同志。
事后不久,許明含恨服藥自殺,孔丹入獄。1967年4月,孔丹被周恩來解救并遠送內蒙古躲避,此后孔丹在當地落戶、從頭干起。這一巨變讓他養成了低調和內斂的性格。
在坐上高位后,孔丹更加嚴謹,從未答應任何一家媒體的采訪。在行業的小圈子里,他卻是一位能言善辯的“鐵嘴”,只是面對公眾場合幾乎寡言。
1978年,孔丹直接考上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生,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許多年后,據說孔丹依然把自己和吳敬璉的合影擺在辦公室里。
1981年,拿到碩士學位的孔丹并沒有繼續做學問。他在國家機關工作了一段時間,并且曾擔任了兩年國務委員張勁夫的秘書。1983年,孔丹決心步入商海,他選擇加盟剛剛成立的光大集團,前往香港。
孔丹不久就身居高位,但其后的二十余年,則陷入一片歷史的空白。因為低調,甚至身邊的同事和友人對他印象也不夠深刻,大致的描述是“嚴謹、謙虛、記性好、有條理”。當然,符合這些條件的人有很多,隨意他在公眾面前總顯得“面目模糊”。孔丹位居“二把手”多年,被身邊一個又一個強力人物的光環所遮掩,更顯得神秘。
新的征程
如今,總資產近8000億元人民幣的中信集團,確立了新的掌門人。回顧1995年,54歲的王軍成為中信第三任董事長。王軍自己回憶說,“我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很多事情都是領導班子討論決定,唯一一次‘獨斷專行’是在1996年出讓中信泰富18%的股份。”
當時的簽字價格是每股32元左右,但轉讓后不久,股價漲到了58元。轉讓6億股,每股差了1元錢,國有資產就流失1個億——當初王軍被“國有資產賤賣”包圍,甚至面臨撤職的風險。
但中信集團因此套現得到108億現金,隨后到來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信沒向國家要錢,不僅渡過難關,還愈發壯大。
在即將到來的孔丹時代,中信將如何發展?據悉,中信集團近期最重要的工作是確保中信銀行年底在港交所順利上市。中信集團內部目前正在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對旗下的眾多企業進行重組和整合。此次行動將包括中信銀行和中信嘉華銀行的整合、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的整合、中信基金和華夏基金的整合。
為了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中信曾經接觸的瑞信集團、法國巴黎銀行、西班牙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和英國巴克萊銀行。8月17日,孔丹以中信集團、中信國際(0183.HK)董事長的身份,出席中信國際的上半年業績發布會。
孔丹表示,要把中信集團發展為金融主業突出、其他非金融業務優勢明顯的國際集團。在中信銀行上市的操作部分,副董事長常振明是“上市能手”。
雖然發布會高調,但中信國際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卻不如人意,凈利潤只有4.9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跌32%。其中凈利息收入下跌11.9%,只有4.98億港元。這主要因為,中信集團剛剛對旗下資產進行了大規模控股公司式改造,使其90%以上的資產為金融業,所以影響了公司收益。
而中信集團金融業內,中信銀行居于核心地位。中信集團總資產80%以上是中信銀行資產,中信集團持有中信銀行90%以上股份,所以中信銀行上市就更顯得重要。
以前孔丹可以隱形,但他上任后,不僅會更加忙碌,而且不得不走向臺前,和機構投資者交流,加強各方聯系,帶領中信集團走向國際化。
孔丹面對的是中國金融業即將全面開放,所以他的步伐必須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