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授予不能無償量化存量國有資產
據8月15日新華網報道: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表示,股權激勵是市場經濟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激勵方式,但也是一把“雙刃劍”。目前,境內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規范性辦法經過反復討論,多方征求意見,不斷修改完善,即將正式發布。國資委在推進股權激勵制度建設中,采取的是規范起步、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的做法,先在法制環境比較健全、治理結構比較規范的境外上市公司中實行,然后在境內上市公司中試行,取得經驗后再逐步推開。李榮融特別提醒說,實施股權激勵要與推進企業各項改革相結合,特別是要與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同步配套,外部董事必須要占董事會成員的半數以上,且薪酬委員會必須由外部董事組成。股權激勵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規范進行,在股權授予中不能無償量化存量國有資產,也不得由國有大股東單獨支付激勵成本。
獨董制度醞釀重大調整
據8月16日《東方早報》報道: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周勤業在上證所舉辦的2006年第四期獨董培訓班上透露,中國證監會正在起草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條例》,將可能推出獨董提名的大股東回避制度和獨董的競聘制度,并通過制度安排來保障上市公司獨董的獨立性和知情權。周勤業表示,關于獨董的獨立性,最重要的是選聘制度。今后的改革方向可能是推出獨董提名的大股東回避制度、獨董的競聘制度,讓自律組織如上市公司協會來負責獨董的任職資格管理,在獨董的選舉中采用差額選舉和累積投票制。關于獨董的知情權,周勤業提出,在擬制訂的獨董條例中,將會對上市公司必須給予獨董任職所需的知情權、為其提供必要的材料有所規定。董事會的專門委員會的負責人必須由獨董擔任,且半數以上成員是獨董。這是獨董參與決策,保障知情權的同時,又能夠保持獨立性的一個很好的結合點。
公司治理將成為金融業監管重點
據9月2日《證券時報》報道,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王華慶表示,加強公司治理是銀行業改革開放的核心目標。中國銀行業即將在年底迎來全面開放,下階段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核心將是持續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中國保監會主席助理陳文輝也表示,一個公司治理結構的好壞,對于金融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成本最低的監管方式,保監會對公司治理監管將越來越重視。我國保險業實現有效監管的手段包括市場行為監管、償付能力監管以及公司治理監管,公司治理監管作為一種成本最低的監管方式,將成為監管層的重要著力點。
亞洲公司代理投票制落后于國際水平
據9月4日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目前,亞洲上市公司中的海外投資者很難在公司會議上獲得話語權,因為該地區的代理投票制度陳舊過時,且可能會被濫用。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sociation)發現,股東必須克服諸多障礙,才能在公司會議上行使其所有者的權利。該協會針對這一問題,對其成員進行了首次調查,并在調查反饋的基礎上形成了這份報告。該報告就有關代理投票的10個問題,對10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排名,中國香港排名亞洲第一,得分為67(滿分為100),其后是得到61分的新加坡。中國臺灣和日本名列最后,分別為50和47。中國大陸不在此項調查范圍之內,因為中國政府嚴格限制海外資本投資中國股票。不過,該協會表示,中國香港仍遠遠落后于代理投票方面的國際最佳水平。根據報告結果,美國以79的高分排名全球首位,英國次之。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應健全公司治理
據9月12日中國銀監會網站披露,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出席銀監會在北京舉辦的農村信用社省聯社理(董)事長和高級管理人員第二期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強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結合自身比較競爭優勢,把準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積極改進農村金融服務,切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努力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劉明康強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應認真汲取和借鑒國內外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深刻的經驗教訓,要以健全公司治理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抓緊建立“六項機制”:一是清晰的戰略形成機制;二是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三是激勵約束機制;四是透明度機制;五是人才培養機制;六是業務篩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