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
至少不能任人宰割!
讀者曉風回應《一個真實的謊言——經濟專家解析美中貿易迷局》
在美中貿易逆差的假象及其原因這個問題上,我想說,這些年來中國自己也有心病:總想擺脫威脅者制造給中國的“威脅論”陰影,這成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做出很大妥協讓步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幾年來的事實證明,在世貿組織里,中國是最循規蹈矩的角色,為了加入WTO,中國成了世界上關稅最低的發展中國家,并同意暫時接受“非市場經濟地位”。可是這種近似于自虐的循規蹈矩,不但沒有換來平等,反而屢屢招來超級霸國的恣意蹂躪。所謂的“巨大中美貿易逆差”本質上是什么,美同人怎么可能弄不清楚。作為一個全球性經濟體,美國與德國、日本等國都在不同時期有過貿易逆差,美國的貿易逆差長期以來就在不同國家之間轉移,現在以此遷罪中國,實為司馬昭之心。
面對此,我們當如何是好?是繼續一味忍讓,還是揭竿而起。在這個問題上,歐盟的經驗很值得借鑒。在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中,歐盟幾乎沒讓它占過多少上風。秘訣何在?重要的一點就是歐盟敢于據理力爭,要么將美國“上訴至世貿組織”,要么由歐盟法院傳喚審判微軟、英特爾等美國企業甚至向他們開出巨額罰單。中國什么時候也能玩一把“上訴至世貿組織”,甚至罰倒美國巨頭呢?我們期待著。單就現在來說,至少不能任人宰割!
加息不會影響房市熱潮
讀者小菁回應《貸款利率調整能夠立竿見影嗎?》
對于個人來說,購房計劃與購買面積、單價、工資收入及各種福利息息相關,央行的加息舉動是政府宏觀調控的體現,也許加息從全國整體來看是個不小的數目,但對個人來說并不是無法承受的。以我自己為例,雖然目前我沒有房屋貸款,不過最近幾年是有購房打算的,當然就要申請房屋貸款。央行的這次加息舉動對于我們個人來說,談不上增加壓力,因為和貸款產生的利益相比,這點加息畢竟是很小的數目。因此,我不會因為這點風吹草動就提前購房或者提前還貸。由小見大,既然個人所受影響不大,那么從整體房市來看,若干年來基本一直處于白熱狀態的房市,面對此次央行加息,也就像在白熱的鋼爐中加了一瓢涼水,影響當然會有,但不會很大。說句玩笑話,要真想對房產市場產生影響,我認為央行的加息幅度應該是27,而不是目前的 0.27。
日元激烈升值是前車之鑒
讀者林海回應《復蘇的東洋》
關于日本此次經濟復蘇的原因,我與文中觀點不謀而合,認為科技創新、廢除終身雇傭制、推進銀行改革是三人重要原因,在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誘導日元貶值促進出口這一條。事實上,日本的這次經濟復蘇給我們的啟示頗為豐富,尤以此條為甚。因為明眼人都已發現,現在中國的情況與當年的日本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當年日元激烈升值給日本經濟帶來了惡劣影響,實在是一個血淋淋的前車之鑒,不可不防。當我們今天處在關口,面對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壓力時,不由憂心忡忡,期望政府控制下的匯率制度對穩定人民幣幣值能夠發揮作用,以免走入泡沫經濟,鬧出更大的亂攤子。
國企改革決定股市頑癥
讀者木子回應《股市上漲的幕后玄機》
股市再“牛”,也改變不了中國股市始終存在先天性缺陷的事實:股市尋租、高溢價發行、股權分置,這些早就人所共知。當年張衛星一語道破玄機,使得股權分置的積弊與秘密暴露于天下,之后全流通就成了共識。然而說白了,這些仍不是問題的實質,所謂股權分置與全流通仍只是冰山一角。眾多觀點包括對立的意見都只是就市場談市場,無形中把證券市場當作孤立的案例而與我們的經濟改革相分離,因而都帶有市場的狹隘性。股市功能異化的原因其實不在市場之內而在市場之外,在于國企產權改革舉步維艱,國有企業無論是通過證券市場還是銀行融資,本質上都是命令經濟模式的運行結果,其融資風險不是落到投資者身上,就是落到儲戶頭上。而由于這些上市公司的績效低下,又導致了市場狀況的惡性循環。因而顯而易見,只要國企改革舉步維艱的問題不解決,股市就“牛”不起來。
更正:本刊2006年6月號第58頁,安慶衡的現任職務應為“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北京奔馳戴姆勒一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對此編輯錯誤,本刊向安慶衡先生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