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海歸到國企,田溯寧的理想沒能敵過現實的殘酷,他只能重新踏上創業的征程
2005年5月17日,田溯寧在擔任了2年中國網通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CEO后,選擇了辭職。是田的理想過于脫離現實,還是失去了在網通的價值?人們眾說紛紜,但對于田本人來說,離去可以使他擁有一個新的開始。
1999年6月,離開自己親手創立并有一定反響的亞信來到中國網通公司(小網通),就足以表明田溯寧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而小網通的逐步成長也見證了田溯寧的理想漸漸成為事實。走出這一步,意味著田溯寧必須面對不同的體制,正如他所說,從“系統”外轉戰“系統”內,需要不同的技巧和智慧。于是,田的第一步就是用行動證明一切。
田的到來令小網通面目一新。不到一年內,小網通用了就擁有了一張以IP為基礎的覆蓋全國的網絡,2001年年底,小網通就覆蓋了全國近50個大中城市的2000多座商務大樓。2002年,小網通成功實施了中國電信運營商的首次跨國收購.以8000萬美元將價值十幾億美元的東亞電信大網——亞洲環球電訊收入囊中,從而擁有了覆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等地區電信資源。
2002年4月,田溯寧更加堅定了他要做寬帶業務的信念,網通寬帶公司隨之問世。幾次融資之后,網通在中國南方建立了一張寬帶網,在廣東和香港間建造了一條寬帶電信通道,人們也對“中國網,寬天下”漸漸熟悉。2002年5月,田溯寧帶領的小網通、原吉通及原電信北方10省組成了網通集團(新網通)。
為了新網通在與競爭對手的賽跑中保持不敗,田溯寧在其個人的能力幾乎發揮到了極致。從2004年7月,網通北方、南方和網通國際三大地方性公司被注銷,網通(集團)公司成立,為網通上市打下了基礎;2004年11月,田溯寧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成功地將中國網通帶到了香港和紐約交易所上市:2005年1月,中國網通有以10億美元買下香港電訊盈科20%股權……這一系列組合拳既讓網通向外界展示了更為國際化的形象,也將田溯寧帶到了其在網通的頂峰。
然而,頂峰之后便是下坡路,出乎意料的是,田溯寧在網通的地位并沒有因為網通的上市而更加穩固,相反,他被調離總部所在地北京,被派往香港任新參股企業電訊盈科的聯席CEO,這一將田邊緣化的舉動被看作田遲早要離開的最初征兆。
是卸磨殺驢還是另有他因?有一種說法是,在田溯寧的帶領下,網通雖然實現了兩地上市,但其力推的國際化路線并沒有得到公司內部的認同,這位具有海歸背景的職業經理人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其實,除了在資本層面參股香港電訊盈科以及引入西班牙戰略投資外,網通的國際化擴張其實早已停滯不前。國際化為網通賺足了表面的風光,但成本也極為高昂。海底光纜的維護,網絡擴容,這些巨額投入已經讓網通不堪重負。
在田宣布辭職不到20天后,6月5日,中國網通香港上市公司宣布,其所持有的亞洲網通全部股份將以1.69億美元出售給Spinnaker Capital及安石(Ashmore)投資管理公司。此舉表明,網通的國際化戰略開始全面收縮。此次出售行為在資本市場卻被視為利好,因為亞洲網通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要想博得資本市場的歡心,網通只能做出如此選擇。
田溯寧一手塑造的網通國際化夢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被徹底擊碎。作為理想主義者,田帶著他的嫡系團隊將專注于“中國寬帶產業基金”的管理和運營,希望田對寬帶的堅定能夠掃除創業路途中的一切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