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瓶,又稱“轎瓶”、掛瓶,壁瓶造型最早出現在明代萬歷時期。它可掛在墻上或床內的柱子上。對壁瓶的評價,萬歷十九年的《遵生八箋》一書記載“四時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滿床,臥之神爽意快,冬夏兩可”。可見,當時文人對壁瓶的喜愛。
到了清代,壁瓶更是文人的喜好品。其中有不少詩是對壁瓶的贊美:“蘅皋掇青藻,氈室伴清嘉”;“宿再朝煙與潤,山花野卉常新”;“動潔路搴秀,靜懸屋盎春”。清宮檔案中還有這樣記載,乾隆三十年,景德鎮御窯廠元旦進貢宮內的貢物中都少不了轎瓶。

清代乾隆時期的壁瓶,從裝飾紋飾風格方面來看,無論是釉上彩,還是釉下彩繪,或者是堆塑、鏤空、雕刻、貼花等工藝,往往采用華麗的裝飾釉色,大部分釉上彩器物均用色地襯托,形成“彩上彩”的新品種。較常見的彩地有紫、黃、綠、松石綠、藍、胭脂紅、紅等。都是富麗繁密,細致精巧,同此時的所謂“太平盛世”的氣象相應,吉祥圖案十分流行。造型方面:更加多姿多彩,有葫蘆形的,還有雙耳蒜頭口式的、有仿汝窯三方形雙耳式的、觚式的包袱式的、犧式的、瓜棱式的、四方式的等等。其制作精美,品種之豐富,遠非前朝所比。紋飾方面:均有嚴謹的構圖和工細畫面,這些器物圖案紋飾滿密,一面保留古代之精華,一面吸收東西洋之藝術,一面又有新意之創造,可謂集瓷器之大成矣。尤其是壁瓶上的繪畫,有仿西洋琺瑯畫法,無不精細入神。特別是花紋兼施以規矩之錦地,且參加幾何畫法,錯彩鏤金,窮妍極巧。其滿畫花朵,種種色色,給人一種榮華富貴的感覺。值得一題的是,乾隆時期常以御題詩句配合畫面為其特征,曾風靡一時,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內容各異,長短不一。論其書體有楷、有隸、有篆;論形式有五言、六言不等,其中以五主及七言為多;論裝飾手法有寫刻,這些詩句大多書寫于壁瓶之上,內容豐富。從清宮造辦處檔案查知,這些詩均為受皇上旨意,特命當時陶督官唐英燒制的。器型也多樣。 以下是廣東省博物館館藏乾隆時期的八件官窯壁瓶,從這些壁瓶的器物中,我們可以知道它們與皇帝的特殊關系。

清·乾隆黃地粉彩開光詩文壁瓶
器高21cm、口徑8.1cm、底徑7.7cm。整器呈扁形,敞口外撇,長頸,圓腹,底足為菱形足。頸部兩側飾雙獸耳。外壁黃釉為地,腹部用黃料繪花形開光,開光外通體繪紅綠彩纏枝花卉。開光內用墨彩楷書御題詩一首。詩文左下方有朱文、白文二方珊瑚紅印章“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兩行四字篆書款。器物內及足底施松綠釉,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橫款。此器所繪的粉彩濃艷、華麗,繪畫技藝精細,是官窯器中的典型佳作。
清·乾隆黃地粉彩開光詩文雙夔龍耳壁瓶
器高21 cm、口徑8.1 cm、底徑7.7 cm。器形呈扁方形。唇口,長頸,頸肩部用青花料裝飾兩夔龍耳,腹部為扁方體,外撇長方足。器內施松綠釉,外壁黃釉為地,腹部正中央為白地開光,內用墨彩書寫楷書乾隆御詩一首。御詩右下方落款:“乾”和“隆”二方白文、朱文方形篆書款印章。開光外繪通體纏枝花卉。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橫款。此器制作精美,線條流暢,是官窯的佳作器物。
清·乾隆粉彩纏枝蓮荷花壁瓶
器高21.6 cm、口徑2.5 cm、底徑6.2 cm。長方形撇口,口底相若,扁方形體,長頸,兩肩飾紅釉蝙蝠耳,器內施松綠釉,口沿飾金彩,此瓶以白釉為地,周邊飾粉彩纏枝蓮、蝙蝠紋,腹部中央飾一開窗, 內畫荷花紋,底書紅彩“乾隆年制”四字橫篆書款。圖案清新活潑,色彩燦爛,不失為一件官窯佳作。
清·乾隆藍地粉彩番蓮紋雙夔花耳壁瓶
器高l7.1cm、口徑2.5 cm、底徑5 cm。花形口,長頸,扁圓腹,外撇圓足。頸部飾夔形花耳,內外及底均施松綠釉,腹部滿繪粉彩紋飾,以纏枝番蓮花紋為主,間飾胭脂紅蝙蝠。整器構圖緊湊,色彩艷麗,制作非常精細。
底部書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篆書款。
清·乾隆紅地粉彩開光山水雙夔龍耳壁瓶
器高18.7 cm、口徑5.6 cm、底徑6.1 cm。長方形撇口,長頸,扁方形體,略呈圓形,長方形連體鏤空圈足,施肥脂紅釉加金彩,器內施松綠釉。外壁施胭脂紅釉,頸部飾雙夔龍耳,腹部繪一開窗,內繪粉彩山水圖,窗外周邊繪纏枝花紋。底書墨彩“乾隆年制”四字橫書篆書款。此器在胭脂紅釉濃艷上繪粉彩是乾隆時期的典型佳作。
清·乾隆粉彩白地開窗人物雙獸耳壁瓶
器高19.8 cm、口徑5 cm、底徑5 cm。侈口,長頸,圓腹部至足漸收,雙圈足。器內外施白釉底,頸部飾紅釉雙獸耳,腹部飾一開窗,內繪粉彩松樹、山石、人物圖,開窗外飾如意云頭、蝙蝠紋。
此器色彩艷麗,布局疏朗,是乾隆時期官窯代表作。
清·乾隆粉彩藍地開窗牡丹紋雙夔龍耳壁瓶
器高18.8 cm、口徑5 cm、底徑6 cm。侈口,長頸,腹部為半圓形琢器,半圓形連體胭脂紅釉底足。
此器內壁施松綠釉,器外壁以藍釉為地,繪粉彩蓮花、蝙蝠紋,頸部兩側飾夔龍雙耳,腹部開窗內繪粉彩牡丹紋。底書紅彩“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橫款。造型生動,色彩嬌艷,制作十分講究精制。

清·乾隆粉彩花石壁瓶
器高17.1 cm、口徑3.1 cm。山石形琢器,短頸、小直口。瓶口兩側至足堆塑鏤空松樹、菊花紋,施紅、綠、黃粉彩,器物正面為白釉開光,開光內用金彩題御詩一首,詩的左下方鈐“自嗚”二方白文印章。此瓶制作精工,畫圖精細,是同類器中的突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