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就像展開寫滿“閑適”的紙卷。世世代代的成都人為一生寫下閑適,它浸染了每一個流動至此的生命。于是這里是生活的天堂。
在飛機上,我盼望著抵達那座城市,那座被稱為蜀、錦城、蓉城的城市。常常為了旅游,人們涌入這座城市。
古城有很多歷史言說,它們分散在城中,武侯祠、青羊宮、杜甫草堂……古老建筑記載著被緬懷的物像,寫出成都古老、博大、傳奇的歷史。歷史古跡、自然風光、溫和氣候構成一個個城市的亮點,卻不足以撐起一座城市的厚度。在街頭,在小巷,在茶館,在耳邊處處飄蕩的四川話中,巴蜀人的生活態(tài)度卻真實地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本質。
如果把成都人分類,大體有兩種忙碌的成都人和閑適的成都人,他們交叉運動在成都的街頭巷尾,成為風情影像存入游人記憶。
忙碌、閑適對立地存在這城中,其實都是你看到的一些片段。當片段串起時,你會發(fā)現(xiàn)此時忙碌的正是彼時躺在竹椅上悠閑的那個人。成都人忙碌之后但求一個閑適自在。
“錢是掙得完的嗎?”成都人這么說時很能體現(xiàn)一種生命意識:平和篤定、安之若素。曾聽過這樣一個段子如果一個成都人有了20萬元錢,他一定拿它買房買車,然后過逍遙自在的日子,而一個廣州人會用這20萬投資賺回更多的20萬,而上海人會有所節(jié)制地到銀行存起這筆錢。
人生難以兩全,從掙錢的重負之下解脫出來,知足而常樂是成都人的終極追求。閑適就這樣深深注在成都人的血液中,比一切外在的風貌都真實。他們蹺著腿、汲著茶,散淡的目光中已把浮世煙云看盡。
對時尚一直保持超然態(tài)度的成都人,不調整世代相襲的生活節(jié)奏和方式。也許在不經(jīng)意間,他們的狀態(tài)成了遠離時尚中心的一種,又或許在下一輪潮流中他們的態(tài)度與方式成了主流,但這一切,都不是成都人在意的,他們只在意:生活本身。
成都“古巷風華幽意遠,少城清韻小園多”意境,如今要到寬巷子和窄巷子。縱深的街巷,房屋上的足以細數(shù)歲月的舊門窗,大門兩側的石墩和屋脊上的麒麟都記述著成都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特點。輕輕推開一扇斑駁的大門,濃郁的生活氣息就撲面而來。早先大戶人家居住的合院,現(xiàn)在已是幾戶人家共同生活,頗像北京四合院里的生活。每個院子里滿是綠意,那些花上竹旁樹中晾曬著各家各戶腌制的臘肉和香腸。有人在做飯,有人在晾衣,有人在獨自品茗,也有幾人在對奔……
盡是巴蜀人家本色生活
人被欲望糾纏時,城市的古樸生活氣息能夠留存多長7欲望是藏在腳手架上、懸梯中、臨時圍墻里的現(xiàn)代、舒適、便捷、時尚。在塵土飛揚的建造中,林立高樓取代老街屋舊巷,新復古主義的商廈湮沒于古老酒肆店家。于是,注定要改變的街道、房屋顛覆著人們的集體記憶。成都人隨著灰磚黑瓦的消失寄身在高樓大廈中……
成都人在茶香中迷失,他們賦予一切事物永無止境的散淡力量。
自古以來,天府之國就展延著恬淡、安適的人性化生活方式,不論城外的世界怎樣競爭激烈。當城市在尋找現(xiàn)代化的形式時,成都人也在尋找閑適生活的多種形式。泡茶館、打麻將、吃麻辣燙、擺龍門陣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幾件事,在當下置業(yè)、購車卻成為成都人未來舒適生活不能忽略的事。
成都人置業(yè)的態(tài)度再清晰不過:最大化恬淡,最接近時尚,最徹底的舒適。同許多城市一樣,成都房地產(chǎn)商也在一個城市的各個方位建蓋著不是西洋式就是懷古式的“園”、“苑”。它們大都借鑒了建筑皮毛,重新拼湊出華而不實的混合體,為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找到了“合適”言詞。而為滿足巴蜀人的閑適,他們卻頗費心思地引水筑山。
群山環(huán)抱于外,溪流交織于內(nèi),一片溫和天地使巴蜀居住地多為依山傍水。由于成都民居范式、不突出的風格,使清新婉約的微派建筑被大量追仿移入。一批優(yōu)秀的擬古建筑多伴以山水、樹木、庭園捕獲了人們眼睛,成為這里房地產(chǎn)開發(fā)的經(jīng)典,為成都人在精神和生活上提供了悠閑恬淡的溫床。
散淡的成都人又是善于求新和開放的。當生活向品質升華時,成都人為承載閑適總能找到新的延續(xù)物。他們也使現(xiàn)代家具的一切內(nèi)涵具有了閑適。在沙發(fā)與竹躺椅,茶幾與方桌中不斷演繹著后現(xiàn)代版的閑適。
酒吧是閑適年輕的表現(xiàn)形式
成都雖處內(nèi)陸,骨子里卻與地中海沿岸城市人群的特點極為相似:喜歡刺激的東西,熱情奔放,“心較比干多一竅”的成都人總是跟得上時尚的腳步,人們除了喝茶之外追隨雙眼所見的新鮮事物。因為,悠閑是生活的一部分,時尚也是悠閑的一部分。
紅色年代:一座鋁合金百葉表皮圍合的建筑在街頭平庸的建筑中特別顯眼。一座爛尾樓在成都建筑師劉家昆的設計下重新獲得了生命。白天,暗紅色的外表帶給人強烈而又沉默的印象;夜晚,娛樂中心內(nèi)部的燈光透出百葉顯出鮮明的特征和活力。當建筑引你抵達到它的腳下,絢麗的色彩和燈光在入口處就鼓動著你。酒吧以紅色年代的切格瓦拉做主題,紅色自然成為這里的背景,電子樂和銳舞是紅色年代的靈魂。
舊語酒吧:酒吧有個不惹眼的門面,進去小坐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喜歡它。老板的年紀不大,卻拾掇出一屋的老東西,舊家具、它是這條街最久的酒吧。
小酒館:這是畫家張曉剛早些年一手創(chuàng)辦的,當前前衛(wèi)藝術家的作品都可以從墻上的印刷品中找到。被這個叫陳杰的年輕人收拾的極有情趣。無論在酒吧微弱的燈光下,還是鼓噪的熱舞場,成都人在駁雜現(xiàn)世中繼續(xù)一如往昔的閑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