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原副部長張明遠將軍,是一位對革命有重要貢獻的老紅軍。在他60多年的軍旅生活中有許多傳奇的故事。其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其在長征途中奉命在岷山縣當了56天縣長的事。
進入故鄉被任命為縣長
1936年8月上旬,隨紅二、四方面軍行動的張明遠帶偵查隊第三次通過草地,進入甘肅岷縣,總司令部進駐岷縣三十里鋪。
一踏入熟悉的甘南山鄉,張明遠的心情就格外激動,因為這里是他的故鄉,是他出生的地方??!
1909年12月一個異常寒冷的冬日,張明遠出生在窮困偏僻的岷縣西寨鄉砍堡塔村一個雇農家庭,他們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老六。由于家里人口多,收成有限,全家終年少吃缺穿。為了活命,13歲那年,張明遠不得不到三十里鋪一個地主家去放羊,干一年只得一斗糧食的工錢。不久,父親因病去世,欠下地主許多債。為了幫家里渡過難關,1925年,16歲的張明遠賣身當壯丁,到西北軍馮玉祥部當兵。
1931年,由于西北軍改編的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路軍,被蔣介石調到江西去“圍剿”紅軍,張明遠隨軍來到江西寧都縣。不久,“九一八”事變發生,全國人民掀起了抗日熱潮,不少士兵不愿再打內戰,要求北上抗日,張明遠便是其中積極的一員。在紅軍反“圍剿”不斷取得勝利和全國人民反蔣浪潮的推動下,1931年12月14日,二十六路軍1.7萬余人,在軍參謀長共產黨員趙博生和旅長董振堂、季振同等人的率領下,在寧都縣舉行起義,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紅五軍團。張明遠也獲得了新生,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在革命大家庭里,他的階級覺悟提高很快,于起義的當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被提升為排長,他作戰勇敢,不怕犧牲,4個月后被提升為連長。又過了半年,他擔任了紅軍保衛局偵察科科長……
張明遠屈指一算,自己離家已11年了。這11年中,由于交通不便,部隊行軍不定,他與家里中斷聯系,家里人一直不知道他的生死存亡,更不知道他已成為一名工農紅軍的指揮員。進入甘南后的一天,劉伯承對張明遠說:“你到何長工同志那里去報到。組織上決定,你去岷縣當蘇維埃政府主席,也就是縣長嘍!”
原來,經黨中央同意,剛過完草地的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南一帶暫時停留,休整待命。同時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政權。為使這一工作順利進行,成立了以紅九軍團原政委何長工為主席的甘肅省蘇維埃政府。
放羊娃出身的張明遠,聽說自己要當縣長,有點手足無措:“這,這縣長可是個大官啊,要察民情,斷案件,征糧抓稅,教化民眾,咱能行嗎?”
劉伯承看著他的樣子,開玩笑說:“是呀,這縣太爺歷來是個肥缺,民國前要十年寒窗,考舉人,中進士,才可能選上。就是民國以后,不少人也要靠行賄買官,才能坐上這把交椅。今天白送給你了,你還不要?”
張明遠嘿嘿一笑說:“咱這水平,怕當不好嘛!”
劉伯承嚴肅地說:“共產黨的官,只要為勞動人民掌好印把子,不為個人撈錢,就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對了,你這個縣長,可不發一分錢的薪水喲!”
張明遠說:“這一點沒問題,咱決不當貪官、糊涂官!”
接著,劉伯承告訴張明遠:“你是這個地區的人,一定要利用你的鄉情、鄉音和影響力,迅速開展工作。我們當前的情況你是知道的,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吃了很多苦頭,現在要休整,但群眾受國民黨欺騙宣傳都跑光了,找不到糧食,物資得不到補充。所以要迅速建立臨時政權,籌集軍需糧餉,補充兵員,治療傷員,到時還要繼續行動北上?!?/p>
揭露國民黨的反動本質
接受任務后,張明遠立即走馬上任。他在部隊抽調十幾名干部,搭起架子,下分組織、宣傳、婦女3個部。他交待任務,要大家立即下鄉,去尋找和發動群眾,開展工作。
為了建立縣政府的權威,張明遠找人刻了一枚縣蘇維埃政府的大印,隨身攜帶,發布告、出通知,他都要蓋上這紅紅的大印。
張明遠不敢貿然回老家探望,決定先去見見住在三十里鋪的表兄張季農。
找到了表兄家,張明遠老遠看見了一個衰老的身影。他依稀記得表兄的模樣,就問:“你是……是張季農吧?”
對方驚恐地望著他:“你、你是誰?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張明遠肯定他就是表兄,忙說:“你看看,我是誰?”
表兄瞅著這個穿著軍裝的人,茫然地搖頭道:“認不得,認不得!”
張明遠心里一酸,說出了自己的乳名:“我是云存啊,你的表弟!”
“啊,你還活著!”兩人抱在一起,熱淚漣漣。
張明遠說:“哥,別哭了,我不是回來了嗎?我家里人都好嗎?”
表兄說:“好!家里人都艱難地活著。噢,你這是從哪里來呀?”
張明遠告訴表兄,自己已參加了紅軍,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為窮人打江山的隊伍。如今,上級派自己來這里當縣長了。要表兄協助自己開展工作。
此時的張明遠,一點沒有榮歸故里的感覺。他問:“哥,人都到哪里去了,為啥村里找不到一個人?”
表兄說:“都躲到山里去了,跑光了!”
于是,在張季農的帶領下,他們找回了眾鄉親。大家奔走相告:“張家的云存娃當縣長了,咱們鬧翻身了!”
張明遠用地道的家鄉話,向鄉親們宣傳共產黨的主張,揭露國民黨和土豪劣紳壓榨窮苦勞動人民的反動本質,要求大家組織起來,建立自己的政權,支援紅軍北上抗日。
在張明遠和大家的努力下,不長時間他們就在岷縣三十里鋪、哈達鋪等地區建起了80多個基層政權,發展了一批骨干。
為了打開局面,張明遠認為必須堅決鎮壓一批一貫橫行鄉里、作惡多端的惡霸和反動民團。他經過調查了解,把幾個被群眾稱為“活剝皮”、“假善人”的劣紳及匪霸和反動地主抓了起來,召開公審大會,公布他們的罪行,然后報經上級批準,予以處決。這為群眾出了一口惡氣,為勞動人民撐了腰。與此同時,在全縣開展了“打土豪、分浮財”的斗爭活動,沒收大土豪、大地主的財物和糧食,分給窮苦農民,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斗爭熱情。他們跟著自己的縣長監視壞人,籌糧籌款,護理傷員,支援前線。
支援紅軍部隊
在那些日子里,27歲的張明遠晝夜連軸轉,他不但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父母官”,而且成為部隊后勤官兵追逐的對象,大家追著他,向他要人要糧要物。搞后勤供應的同志告訴他:部隊每天至少要5萬斤糧食(粗糧),才能維持下來。這對一個偏僻落后的小縣來說,不能不說是個沉重的負擔。張明遠總是想方設法,全力滿足部隊需要。一是拿出一些現款,向群眾購買余糧。當時傷病員很多,僅麻子鄉就住有1700多名身體狀況極差的病員。有時糧食欠缺,就派人挖鮮洋芋(土豆)和采摘青豆角來補充,基本保障了他們的需要。當紅軍攻打岷縣縣城時,張明遠指派榮埠鄉的干部每天套八九輛牛車給部隊送糧菜,保障了部隊的供應。另一個辦法就是通過打土豪和沒收一些惡商的糧食來補充軍用;同時也歡迎一些開明紳士和愛國商戶捐糧捐款支援紅軍。在紅軍的感召和張明遠的宣傳下,寺溝鄉的開明人士寇三娃一下捐給紅軍糧食700公斤,羊100只;扎地村的周文廉捐糧600公斤;甘寨村的馮守安兄弟捐糧400多公斤,肥豬一頭;等等。據統計,在紅軍長征中,岷縣共為紅軍籌供糧食(粗糧)200多萬公斤,此外還提供了一大批羊、豬、菜和柴、草等。
艱苦卓絕的長征和連續的行軍作戰,使部隊中傷病員幾乎過半。盡快幫助傷病員恢復健康,是張明遠這個縣長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張明遠說:不少同志已倒在了長征路上,僥幸活下來的人都是革命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對得起他們。為此,他動員各鄉、村都騰出房子和熱炕,分頭安置傷病員;還派人上山打野味、尋找中草藥,為傷病員補養身體和治療。不少鄉幾乎“村村住傷員,家家有看護”。傷員們又享受上了蘇區時的日子。當紅軍繼續北上時,大部分傷病員都痊愈歸隊,不能行動的一些重傷員,在部隊的協助下,交給可靠的老鄉繼續掩護療養。全國解放后,1953年經岷縣人民政府統計,留在當地活著的紅軍戰士還有70多人。
由于部隊減員很大,急需補充兵員,壯大力量。于是張明遠立即行動,做出部署,他通過各區鄉政權,廣泛宣傳動員,全縣立即掀起了一個報名當紅軍的熱潮。張明遠率先示范,動員他的幾個侄子、侄女帶頭參加紅軍。很快,各區鄉都根據參軍人數的多少,編成了一個或幾個新兵連。最后,張明遠經過審驗,集合各區鄉的新兵連,編成了一個3000多人的新兵團,被人們稱為岷山獨立團。上級任命張明遠為岷山獨立團團長兼政委。
10月上旬,根據中央的安排,經過休整的紅軍奉命繼續北上。劉伯承總參謀長通知張明遠:結束縣長的職務,率岷山獨立團隨軍北上。
張明遠屈指一算,他共當了56天的縣長。張明遠戀戀不舍地處理了善后工作,和故鄉人民揮手告別,帶著3000多家鄉子弟走入了革命隊伍。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后,經朱德總司令同意,岷山獨立團編入了紅五軍團序列。
張明遠雖然只當了短短56天縣長,但群眾口碑卻極佳。群眾稱贊他:一不做貪官,二不做糊涂官,三不做清閑官,是個實實在在為民辦事的清官、好官。這事很快傳開了。不少人記住了他的名字。
抗美援朝前夕,身為東北軍區后勤部副部長的張明遠,奉命到北京中南海晉見周恩來。見面后一報上名字,周恩來就說:“你就是長征中在甘南地區我們派出的第一任岷縣縣長嘛!”
其實張明遠當縣長時,隨紅一方面軍行動的周恩來早已到達陜北,想不到他對十幾年前的事還記得這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