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曦——為接應戰士獻身
夏曦,1910年8月生,湖南桃江人。在湖南一師讀書時,參加新民學會,成為省內群眾運動的重要骨干,是湘省早期團員之一。1921年秋,同郭亮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任中共湖南區委委員。1926年7月,北伐軍攻克長沙,任國民黨省黨部中共黨團書記,成為中共湖南省委主要負責人之一。1927年4月,當選中共五大中央委員,繼李維漢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1931年3月,任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期間,犯貫徹執行肅反擴大化的“左”傾錯誤。1934年10月,紅二、紅六軍團會師,經批評和自我批評后,任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新成立的湘鄂川黔省委委員、軍分會委員和革命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35年11月,隨部長征。1936年2月28日,為接應戰友,徒涉畢節河時,被河水卷進漩渦犧牲,時年35歲。
曾中生——為真理而獻身
曾中生,1900年6月生,湖南資興人。1919年5月,參加“五四”運動。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9月,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冬回國后,到上海中央軍委工作。1930年4月,到南京負責中共市委黨的組織工作;爾后,調上海黨中央工作;11月,以中央特派員名義,到鄂豫邊特委,任鄂豫皖蘇區特委書記兼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成為紅一軍主要領導人之一。1931年1月上旬,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合編為紅四軍,任政委,與徐向前同為該軍主要領導人。1933年6月,因反對張國燾,堅持真理,被降職,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8月初,被非法逮捕,長期監禁。1935年3月,隨紅四方面軍長征;8月中旬的一個夜晚,在川西北卓克基以北的森林里,被張國燾秘密處死,時年35歲。
尋淮洲——紅軍長征的先鋒
尋淮洲,1912年8月生,湖南瀏陽人。1927年初,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9月,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先后任排長,連長,紅五師師長等職。1933年11月中旬,紅三十五師與紅十一師合編成紅七軍團,任軍團長,成為紅軍中最年輕的軍團長。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政府執行委員;7月,紅七軍團組成抗日先遣軍,率部從瑞金出發,拉開了紅軍戰略轉移的序幕,成為長征的先鋒;11月,到達閩浙贛蘇區,與劉疇西部合編為紅十軍團,任十九師師長,繼續執行長征先遣任務;12月,戰斗失利,壯烈犧牲,時年22歲。
彭雄——血灑長征路
彭雄,1904年農歷八月生,湖南郴州人。1926年,投身革命,加入縣總工會,任油漆工會小組長。192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2月,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任了鳴區赤衛隊長;4月,隨部上了井岡山。1933年1月,任紅一方面軍一軍團某團團長;不久,升任該軍團獨立師師長。1934年10月,率部長征。途中犧牲,犧牲地不詳。時年30歲。
陳樹湘——為中華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
陳樹湘,1905年8月生,湖南長沙人。1922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葉挺獨立團。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任特務隊長等職。1932年,任福建軍區第七師師長。1934年4月下旬,任紅三十四師師長;10月,率部長征。在搶渡湘江時,為紅軍總后衛,從11月28日起,在距湘江渡口75公里的廣西水車一帶,阻擊敵人,苦戰4天4夜,掩護紅軍主力于12月1日渡過湘江后,被敵人截斷,無法追趕主力,率部轉戰廣西灌陽、湖南道縣、江永、江華、寧遠等地,孤軍奮戰18天,一直打到彈盡糧絕。在道縣四馬橋的一個小山寨受傷被俘。在抬往縣城的路上,自己絞斷腸子,壯烈犧牲,時年29歲,實踐了他“為中華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在長征中,犧牲的湘籍重要人物除上述5人外,還有中央政府執行委員王如癡、劉疇西,紅五軍團政委曾日三,紅軍軍、師級將領鐘偉劍、龍云、王光澤、胡定國、李鳴鐵、梁曠生、程翠林、曹仰山、張輝等。他們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