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本人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現淺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思維環境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創造民主、寬松、友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形成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他們積極思維.敢于標新立異。如果課堂氣氛過于嚴肅,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其思維發展。例如,教學“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引導學生回顧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和“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有意滲透轉化思想,借以暗示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接著教師用親切、溫和的語氣說:“今天這節課讓大家都來當小老師,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推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看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探究出了多種推導方法。學生有些方法屬一般常規思路,有些方法則很有創造性,水平教師的意料。這是在十分寬松的教學環境下取得的一種獨創性的結果。
二、積極鼓勵學生,培養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山現的“標新立異”的現象,要給予激勵性的評價,用一些簡短而有激勵性的語言,如“你講得真好!”“你真聰明!”“這個見解很獨特!”或“不要緊,慢慢說。”“你再想一想。”“老師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勵,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求異的價值,產生更強烈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一次復習課上,我出示了一道應用題:風林化肥廠2000年生產化肥64800噸,2001年前5個月的產量就等于2000年全年的產量。照這樣計算,這個化肥廠2001年比2000年化肥產量增產百分之幾?大部分學生按常規思路列式:(64800÷5x12-64800)÷64800。教師啟發、點撥學生看是否有更簡捷的算法。有幾位學生經過思考認為:把2000年全年的產量看作單位“1”,那么2001年每月完成的產量為2000年總產員的專:2001年全年完成的產量就是12個5/1,因此2001年比2000年增產百分之幾列式為:(12x5/1-1)÷1。這樣教學不僅實現了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還培養了創新意識。
三、創設科學合理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創造性思維決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思維的流暢、求異也不是純靈感的產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個長期培養訓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選擇典型的例題,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以“小兔請客”為主題情境教學中,情境(一)小兔端來3盤果子,每盤10個果子,又端來2盤,每盤還是10個果子,小猴、小松鼠、小刺猬來吃,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情境(二)小刺猬一不小心倒在一個盤于里,扎走10個,還剩多少果子?學生很快就解決了書中的兩個問題。這時我問,你們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熱情高漲,參與積極性高,提出了很多精彩的問題:
這樣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意識。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在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作者單位:富錦市;龍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