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如一盤棋,教師只有精心設計,用好每個“棋子”,才能使課堂這盤“棋”全面活躍起來。
一、下好“朗讀”棋,尊重學生獨特感悟
由于學生和作者常常不是處于同一時代、同一環境,知識基礎、生活閱歷、文化心理、世界觀等不可能與作者完全相同。因此,對課文的理解,不應刻意追求準確地復制出作者的本意和再現作者的思想。教師應放飛學生心靈,允許他們對課文從不同角度去感受、去體驗、去理解,允許有不同的感悟體會和結論。例如,教學《生命的壯歌》一文時,我們設計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選擇自己最想讀的一句話,自己來讀一讀,并匯報自己的感受。在課堂上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從節奏、重音、語速、語氣上匯報出自己對課文的獨特感受。如有的學生把“蟻團”在烈火中滾動的句子念得既快又重,他說這樣能體現出一種悲壯;也有的學生把寫作者感受的句子讀得慢而重,他說這樣可以讓人們慢慢地去品味“蟻團”的奉獻犧牲精神……學生在自由誦讀與個體匯報中不但掌握了朗讀的方法,還超越文本發表了見解,張揚了個性。
二、下好“背誦”棋,重視過程與方法
“學習語言需要背誦,背誦使人受益匪淺”。背誦是學習語言的基礎方法。在小語教學中有許多精美的文章、段落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可是如今的課堂教學中卻很少有“背誦”的環節。即便有,大都是走過場,缺乏方法的指導。不指導,不注重過程與方法,學生背起來往往就十分費力。如《黃山奇松》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文中有許多優美句子,形象生動地描寫了“迎客松”、“送客松”的奇觀。課后練習有一題“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想一想“你覺得怎樣可以比較快地把這一段背誦下來?”討論后教師出示本課背誦的好方法,然后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背一背。課堂上,學生也確實提出了不少好的背誦方法.如“先理解、再熟讀、后背誦”,“抓關鍵字詞背”,“按照句子所寫的不同方面背”,“一邊想像畫面一邊背”。對孩子們提出的背誦方法,教師不必加以干涉,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當堂背誦,效果十分顯著。
三、下好“想你”棋,引導學生思維拓展
好的課文除了文字的準確精美外,更在于它是否能夠為讀者留下一個想像的空間。好的教師往往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這一“留白”資源,以“留白”為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讓思維、情感自由馳騁。《特殊的葬禮》是一篇描寫生動、具有教育意義的課文,本文通過描寫巴西總統主持塞特凱達斯瀑布的葬禮,以此來呼吁人們保護環境。文中對瀑布壯觀的景象描述較為細致,而對即將枯竭的瀑布樣子只作了一般的介紹,沒有感性的畫面描寫。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通過前后對比,鼓勵學生畫出、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并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引發了感悟,想像催生了情感,情至深處意更濃,就在想像中學生對塞特凱達斯瀑布的現狀產生了痛惜之情。可見閱讀并不是消極的接受,應該是積極主動去發現,去聯想,去體驗。
四、下好“辯論”棋,讓文本走向開放
理越辯越明,也越辯越深。辯論,需要學生有探求真理的勇氣,還要有明辨是非、判斷正誤的能力,它對張揚學生的個性,培育學生的人格和創新品質,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大凡精彩的課堂教學中,“辯”是最放光彩的一個環節,因為“辯”出的思維火花是最美麗、最動人的鏡頭。《蘑菇該獎給誰》是低年級的一篇課文,講的是兔媽媽讓小白兔、小黑兔在家賽跑。小白兔與駿馬比,輸了;小黑兔與烏龜比,贏了。兔媽媽把蘑菇獎給了小白兔。蘑菇獎給了小白兔,這是兔媽媽的決定。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假如你是兔媽媽,你會獎給誰呢”來辯論。同意兔媽媽的觀點不少,因為小白兔敢與強手比;但不同意兔媽媽觀點的也有一定道理,小白兔與駿馬比永遠不可能取勝,畢竟它們之間賽跑的能力相差太遠啦!對學生的辯論,教師要點撥,不盲從,不遷就,因為辯論讓課堂氣氛增添了開放的色彩。
五、下好“演練”棋,提高實踐能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把語文實踐活動引入課堂,比如教學一些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較細致的課文時,我們可以設計導演課本劇,為學生配上適當的道具-練一練,演一演,不僅可以檢驗課堂教學的效果,還可以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還可以設計實踐性的語文課后作業。比如學習《鯨》后,讓學生到網上、到課外書籍中搜集有關鯨的其他資料;教學《煙臺的海》后讓學生開展“我是一個小導游”活動;教學《村居》一詩后讓學生找一找所有描寫春天的詩來一個“春天詩會”等等。全面推進語文實踐活動,是確立大語文觀的重要體現。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紅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