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馬來西亞的很多公共場合,如街頭、車站、公園等等隨時可以看見這種景象:年輕人邊走路邊全神貫注其手機,還不斷用大拇指按鍵盤。手機成了馬來西亞人的最愛。據統計,目前馬來西亞年輕人手機的擁有率高達90%,真是到了人手一機的地步。發手機短信已成為青年人時下最為流行的溝通方式。
然而,科學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利的一面也就有弊的一面。人們在享受拇指文化的同時,也在吞食著它的苦果。
最時髦的溝通方式
根據一項調查,時下馬來西亞青少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媒體,依序是手機、互聯網、電視及報紙。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青少年認為,手機在生活中的重要度最高,其次才是互聯網、電視及報紙。
手機出現的初期,它依然還是人們一般的對話工具??扇缃?,馬來西亞的青年人卻把它當交友、娛樂的工具,已經到了手上不能片刻沒有它的上癮狀態。尤其是新型手機不僅可以通話,還有傳遞文字的功能,收發電郵的方便,這就可以使馬來西亞的年輕人能夠在“嚴肅的”場所,包括在學校埋頭打手機,手機當然成了年輕人的新寵。上課時,學生們常常利用手機打幾個字問候對方,開一個小玩笑,甚至傳一封情書,既可打發時間,也可消除孤獨。
不僅如此,馬來西亞的手機短信甚至成了現代“丘比特”!
據西門子在馬來西亞調查3000名人士后發現,有17%的該國公民把手機短信當成現代月老,藉此結識對象。這意味,每五個馬來西亞公民當中就有一人使用手機短信期盼可結交新的朋友。
可以說,新型手機改變了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使得信息交流和溝通變得快捷且趨向多元化,并且因此產生了一種新型的文化——拇指文化。而所謂的拇指文化是指用手機編寫的短信息并保存下來的內容。
這些短信息具有即時性、簡潔性、經濟性、保密性、隨意性等諸多特點。它的出現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梢哉f沒有什么能比這更快捷更方便地表達人的思想情感了。由于短信比較含蓄,有些在電話里不便表達、當面又開不了口的話,通過短信就能傳達。而且大小節日期間朋友相互間的祝福都可以通過短信得以真誠地傳遞。更有種類多多的幽默短信,搞笑圖片可以在短信迷之間頻繁交換;短信作為一種溝通的介質,早已融入馬來西亞年輕人生活中了。
可以說,在今天的馬來西亞,短信的功能優勢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社會各階層人士互通消息的一種重要的方式。馬來西亞的一家法庭甚至作出判決,用手機短信離婚也屬合法行為。
然而,什么事情有其利就有其弊,在人們充分享受短信帶來的方便的同時,也被它大量的不良信息所干擾。尤其是短信一旦被一些壞人用,那么“拇指文化”就將會危害到社會的安寧,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短信惡作劇驚動衛生部
“請問你是否知道誰是O型血?緊急!有人在醫院急需,若找到捐輸者,請聯絡012-627xxxx,也請你把短訊傳給他人!”
以上是不少人頻頻接到的電話短信的內容,內容中指有某病人目前迫切需要O型血來救命。
這個電話短信在短短幾天內,已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很多人都頻頻接獲此短信。
更有甚者,也有部分電臺也在空中廣播這項事件,呼吁群眾發揮救人的精神。
一位市議員表示,他接獲有關需要O型血的求助訊號后,即聯絡衛生部長辦事處,要求為該病人提供相關的血型。他說,國家血液中心已作好準備,為有關病人提供O型血,此外,他也成功找到3名擁有O型血的熱心公眾,答應捐血給相關人士。
大家都說,如有這樣的病人需要協助,他們隨時會施予援助。
此短信一傳十,十傳百地傳到不少人的手機短信信箱中,雖然有不少人本著一片善心,協助發短信者四處尋O型血的同時,卻始終苦于無法聯絡短信上的手機機主。為此,人們懷疑可能是個別人的惡作劇。
盡管如此,征血短信仍舊鬧得沸沸揚揚。對此,有關部門不得不站出來呼吁:若此事屬實,望當事人站出來接受大家的幫助;倘若這只是無聊人士的惡作劇,也敬請公眾停止再傳送此電話短信,以免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及玩弄熱心人士的誠意。
拇指文化導致學生成績下降
近幾年來,馬來西亞大、中、小學的英語考試成績幾乎是一路下滑。有的學校的及格率僅為30%,還有的甚至更低。2003年,馬來西亞全國初中評估考試英語及格率為68.1%,與2002年69.9%的及格率相比,下滑了1.8個百分點。這一現象引起馬來西亞社會各界的擔憂。畢竟,英語是該國僅次于母語的主要語言。
究其原因,馬來西亞教育總長阿卜杜勒·拉菲·馬哈特認為,學生在平時過多地發送手機短信和網絡消息是導致學生英語成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他向新聞媒體介紹時說:“英語答卷清楚地表明有些學生忽視了英語的基本語法規則。答卷時,不少學生用了不規范的縮略形式?!?/p>
馬來西亞教育部門對學生的英語答卷進行了研究后發現,不少學生丟分的原因是他們在考試中“偷工減料”,頻頻使用不規范的詞語縮寫和句子縮寫,如英文單詞“you”就常被縮寫成“u”,本來應以完整的句子回答的題目常被學生用一兩個單詞“搪塞”。很明顯,學生把“手機英語”(人們在用手機短信聯系時,為了能比較快地傳遞信息,經常使用英文單詞的縮寫和句子的縮寫,有人稱之為“手機英語”)搬上了試卷,單詞變得“面目全非”,語法規則也被“破壞殆盡”。
拇指文化帶來性騷擾和誹謗事件
一些人專門利用短信的辦法騷擾女性,使其人身心受到侮辱,終日活在恐懼的陰影下!
一位馬來西亞的心理學家指出,性騷擾是性歧視的一種形式,通過性行為濫用權力,在工作場所和其他公共場所欺凌、威脅、恐嚇、控制、壓抑或腐蝕其他人。這種性行為包括語言、身體接觸以及暴露性器官。性騷擾會給受害人造成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傷害,對女性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接受采訪的一些女性說,最近她們的手機上頻頻收到黃色短信,有時一天收到幾則,是由一些她們不認識的號碼發來的。當她們把電話打過去時,對方總是不接,偶然接了一次,說是別人用他的手機發的,雖然她們再三警告機主,但黃色短信仍然源源不斷,令她們非常懊惱。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議會大選期間,很多市民都收到了涉及攻擊一位參選議員的誹謗短信,內容大概是諷刺這位議員的,這則短信諷刺這位議員不僅私生活放蕩,而且當自己的私生活事情遭揭發后,自己不但沒有反省,反而還怪責他人。
在大選期間,這些真真假假的短信,為大選添加了不少硝煙的味道。
積極應對拇指文化的騷擾
科學在它給人們帶來好處的同時,也會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面對拇指文化諸多的弊端,馬來西亞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民眾都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
最近,馬來西亞教育部已經頒布有關指示,全面禁止將手機帶入校園,要求校方進一步采取相關的紀律行動杜絕這種不良的風氣。
不少中學的校長表示,學生如果在校園內被老師發現帶手機上學,校方將沒收其手機,并聯絡其家長前來談話,家長須擔保孩子不會再重犯后,才將手機交還他們。
個別學校規定學生不能在上課時間使用手機,但是允許學生帶手機來學校,并在上課前將手機交給訓導老師收存,直至放學后才可領回。
一名銀行職員在接受采訪時說,她曾接獲類似性騷擾的短信。起初并不以為然,但是連續幾天都接獲該短信時,她就開始覺得騷擾者就在她的周圍,監視她的一舉一動,令她很沒有安全感,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集中精神。無奈之下,她回了一則短信予騷擾者,告訴對方已報警,而且將對方手機號碼已通知警方。從此,性騷擾的短信才消失得無影無蹤。
她認為,女性在接獲性騷擾的短信時,不可膽怯,要挺身而出,那么,騷擾者才不會得寸進尺。
一位大學生透露,每當她受到短信的性騷擾時,甚至想把自己的電話號碼換掉,但又擔心朋友聯絡不上她,所以面對這種苦惱,她只有大膽地回電警告騷擾者,若再次發黃色短信,將會報警并將騷擾她的電話號碼登報。她認為任何一名女性在接獲類似短信時,不要感到害怕或驚慌。相反地,她們應該“反擊”。
面對拇指文化帶來的性騷擾問題,馬來西亞司法部門的一位官員認為,無論是在語言或行動方面向對方作出性騷擾都是有罪的。性騷擾實質上是一種侵害人身權利的行為,從憲法角度來講,是違犯憲法的。他指出,如果接獲類似性騷擾的短信,可以立刻報警,然后由警方調查電話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