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濫用公權營私舞弊現象橫行社會的話,就會引起整個社會的不滿
日本首相首次作為罪犯接受司法審判的“洛克希德案”已經過去30年了。
1976年,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跨國企業JJ、委員會上,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為了向日本兜售大型客機而展開的對日“攻勢”被曝光。以此為突破口,特搜部(“東京地方檢察院特別搜查部”)開始調查案件,以受賄和賄賂罪對包括當時的田中角榮首相在內的三位國會議員,以及作為洛克希德公司在日本的代理商一一家大商社的高級職員等16人進行了起訴。
那件案子發生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當時的日本經濟增長率一直是兩位數,并持續了20年。政府實施的“國民生活輿論調查”顯示,那會兒80%以上的日本國民認為自己的生活處于“中等程度”。
一個接受審查的大商社高級職員對特搜部的檢察官很憤怒——“是我們這些人用貿易重建了日本。”也許他們是出于一種自負吧,認為自己才是支撐經濟高度成長的中流砥柱,但農村出生的檢察官,從小就幫著家里干農活補貼家用,他一邊講述著過去的艱難日子,一邊淡淡地訓斥這位商社職員:事實勝于雄辯,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是以普通老百姓腳踏實地的苦干和努力為基礎的。這位職員感到羞愧,垂下頭道歉道:“實在對不起,講了很不禮貌的話。”解開涉及田中首相的“洛克希德案”真相的背后,隱藏著很多類似的人與人之間的“格斗”。
檢察官還曾對我講過這樣一個小插曲:庭審休息時,一位被告主動跟在休息室里的檢察官搭話,看似無意地說,日本戰后的發展應歸功于特搜部,如果都讓那些瀆職官員逍遙法外,勤勤懇懇工作的老百姓會覺得自己犯傻,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日本人勤奮的傳統也會消失殆盡。對于由企業引發的貪污受賄瀆職案件,一般老百姓還很難產生自己是受害者的感覺,但是,如果濫用公權營私舞弊現象橫行社會的話,就會引起整個社會的不滿,4/5的國民生活水平達到中產階級的理想便不可能實現了。
調查政界瀆職案件的特搜部成立于1947年,前身是為清查舊日本軍隱藏的物資而在地方檢察院內設置的“隱藏案件搜查部”。在經濟不景氣的1954年,特搜部在調查造船業為達到降低銀行向造船業貸款利息而賄賂部分政治家的“造船賄賂案”時,曾摔過一個跟斗。
特搜部想逮捕當時的自民黨干事長佐藤榮作(即后來的首相),但法務大臣卻依據“檢察廳法”,首次行使了他對檢察官的指揮權,下達了“鑒于國家重要案件的審議,在特定期間內決定不辦理逮捕手續”的指示。于是,法務大臣辭職,對佐藤干事長的調查也隨之停頓。據說,當時檢察廳負責人含著眼淚,向負責調查的年輕檢察官們下跪道歉。直至現在,作為調查政界貪污受賄史上的一個污點,這件事還常常會被人提起。
如此,圓滿解決“洛克希德案”也就成為特搜部恢復自信心的契機。一位檢察官回首往事時,十分感慨,“特搜部在那個案子上再受挫的話,那恢復國民對我們的信賴,起碼是20年以后的事了。”可以想象出他們當時冒的風險有多大。現在,普通老百姓對不正之風的監督意識有所加強,逮捕政治家再也不會遇到頂頭風,和過去相比,宛如隔世。
特搜部的檢察官平時工作壓力很大,常會聽到抱怨,比如“不檢舉揭發政治家、官僚們的貪污受賄,上司不會放過我們”。這成為揭發犯罪行為的原動力,但同時也催生出一些不應出現的事情。1993年就發生了一樁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當時,特搜部承擔調查一宗建筑行業受賄案件,有一位從地方抽調來增援的檢察官,在調查中使用暴力,對被調查人拳打腳踢,令其胸部和腰部遭受重創,治療了三周。這位檢察官最后因特別公務員暴行致傷罪遭逮捕,并被判有罪。在法庭上,他承認,“來到期待已久的特搜部,立功心切。”精通法律的檢察官也會動用甚至連警察都很少采用的刑訊逼供,這事震動了整個社會,也成為特搜部歷史上的又一個污點。
近年來,特搜部揭發了諸如活力門總裁堀江貴文粉飾結算案、村上基金總裁村上世彰內部交易案等許多案件。對那些無視法律的經營者采用的“煉金術”,老百姓大多感到憤慨,不過,也遭到少數人批評,覺得他們是在迎合媒體。
加藤隆則: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資深日本媒體人,負責司法、皇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