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周莊,被譽為“江南第一水鄉”,這個有著900年歷史的古鎮,不僅有著滿眼鐘靈水秀的美景,還繞著濃郁的茶香。在周莊里,“人人愛喝茶”,周莊的“阿婆茶”是當地的一大特色。鄉鄰街坊,男女老少。圍坐“吃”著“阿婆茶”,顯現出周莊人恬靜安逸的生活。
周莊的“阿婆茶”年代久遠,由祖祖輩輩流傳下來,到現在已形成了一種民俗文化。據說,在周莊的商榻,有一個善良的老婆婆,名叫阿蒲。她愛茶種茶,把采來的一些茶葉送給貧窮的鄉民們,接濟他們。此后,人們就養成了喝茶的習慣。所以為了紀念她,就養成了一種吃茶的風俗。稱為“阿婆茶”。
“阿婆茶”之所以為“吃”,是指人們在喝茶時,往往要加以搭配各色可口小點,如瓜子、酥豆、各式蜜餞等。在“吃”茶間,談天話家常,即增進了鄉人的情誼,也豐富了鄉人們的生活。阿婆茶所用的茶種很多,有紅茶,綠茶,大麥茶,袋袋茶,籽茶等。吃“阿婆茶”不僅講究吃茶的點心要精致,吃茶的茶具要古,吃茶的水更純凈,泡出的茶更要香。
吃“阿婆茶”,已經成了當地的約定俗成。吃“阿婆茶”多是由鄰里輪流作東,待定好時間后再由主人家準備好茶具,茶點,然后再邀請客人來吃茶,當告別時就商量好了下次吃茶的約定。吃“阿婆茶”的大多為中老年婦女們。現在,年輕人和男人們也跟著圍坐著吃茶了。
在周莊里,流傳著一句俗語,“未吃阿婆茶,不算真正到周莊”。“阿婆茶”在江南很有名氣,因此吃茶中也衍生出好幾種不同的方式。有“燉茶”,“喜茶”,“吃講茶”,“春茶”,“滿月茶”等,現在已成為特有習俗。燉茶,是比較傳統的一種方式,家里的年長者把天然落水儲在大水缸內,吃茶時,在陶瓦罐中放入天然水,置于風爐上,以枯樹枝等燉,然后選用蓋碗或紫砂壺來沖泡,泡出的茶味香濃郁。清甘爽口;喜茶,是在婚慶時吃的茶,吃茶時間是在舉行婚禮的第二天早上,在等待賓客們給新人們祝福后,主人給每一位客人準備好茶點,然后再由新娘為客人——斟水:吃講茶,是很有意思的一種,當有鄉民們發生糾紛后,約個時間去茶館泡茶勸解,常由老茶客來調解,然后“一笑泯恩仇”;春茶,是在每年春節大年初一開始,每天一戶人家輪流,清晨時主人家就“喊吃茶”,很是熱鬧。
如今,當地鄉人們已經離不開了吃茶,做壽吃茶,做生日吃茶,考上大學的吃狀元茶。年夜飯吃元寶茶。周莊的“阿婆茶”,作為一種民間習俗,它不僅豐富了人文文化,也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經濟,“阿婆茶”在迅速向外推廣的同時,也讓愛茶的人了解了“阿婆茶”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