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村 1954年出生,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農業大學人文發展學院副教授,他主編出版的《中國茶文化》一書,以優美的圖文洋洋灑灑展示了中國茶的過去與現在,是中國茶文化的大觀園。 武陽。今天的雙江鎮,是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茶葉交易市場。2000年前的王褒《僮約》,為我們留下了“武陽買茶”的記錄。
二千多年前的漢代。當時著名的文學家王褒到成都看望亡友的遺孀楊惠。仆人便了對女主人熱情款待王褒表示不滿,王褒一怒之下從楊惠手里買下了便了,并寫下一份要求極為苛刻的“工作守則”。這便是茶學史上的重要文獻《僮約》:“奴當從百役使。不得有二言。晨起早掃,食了洗滌,……烹茶盡具。……武陽買茶……。”
“烹茶盡具”。說明當時茶已成為經常性的飲料,而“武陽買茶”則表明當時已經有了專門的茶葉市場,而且這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茶葉市場。
武陽。在2000年之前聲名顯赫。繁華如織。想當初成都及川西北部分地區下行出川的茶葉于此匯合,順岷江東下,是何等的繁榮興旺,當年貨如山積,商賈云集。
如今,雙江鎮依然悄然佇立在江中。薄霧籠罩著江面,江面上只留一只孤零零的小船。
站在高處,你會看見有兩條江在這里匯合。它們一條叫做南江。一條叫做府河,在這里平靜地融為一體之后,便蕩蕩洄洄地奔向了滾滾長江。
可以想象,在公路運輸極不發達的時候,這條天然水路是何等重要和繁忙,而雙江鎮便是這水上通道的重要碼頭。
隨著水上運輸的凋零,作為碼頭和著名茶葉集散地的雙江鎮成為了歷史。堆積如山的茶葉不見了,穿梭往來的船只消失了。就像一位歷盡了繁華的美人走進了平常人的日子,如今。這里只是一個普通的四川小鎮,寧靜而樸素,甚至顯得有點冷清。但是,在它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你仍能找到昔日雙江鎮的若干痕跡。
雖然四川人素以吃苦耐勞著稱,但是連女人也去當搬運工。還是讓人感到有點意外。這足以說明過去雙江鎮的貨運業務是何等繁忙。
昔日的繁榮逝去得并不遙遠。這里應該還有更多歷史的見證。我們找到了一位老人的倉庫。偌大的房子,顯得有點空曠。代人儲物的生意的清淡可想而知。
或許僅僅是出于習慣。這位老人還在頑固地堅持著這古老同時也日趨冷落的職業。也許再過幾年。雙江鎮就再也沒有代人存放物品的地方了。
我們應該感謝這位老人,因為他保留了一點雙江鎮的過去時日。
當然不會僅僅是這些。無論歲月怎樣改變著世界。過去的一切總不會徹底湮滅。
橋上的茶館已經蕩然無存,眼前只有空蕩蕩的大橋和大橋下靜靜流淌的江水。但是我們仿佛聽見了那些茶館里的人聲鼎沸,看見了那些出入驚濤駭浪的水手和那些精明的商人與粗豪的船主們,看見了江面上林立的帆檣。然而這一切都是想象。眼前只有一只擺渡的小船,在慢慢駛過江面。
然而,我們站在這里。仍能清晰地聽到那歷史的回聲,如深沉而豪放的船工號子,由遠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