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體是青少年所接觸的主要媒體,收看電視節目在青少年課余生活中占據了較高比例。可見,電視媒體對青少年的吸引力。然而,正因為電視媒體對青少年具有如此的吸引力,電視節目的不良內容、電視廣告的不良影響和不良的收視行為才會對青少年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
電視節目存在的問題
暴力信息危害嚴重。有些涉案劇采用紀實手法,要案從案件重演到案件偵破,各種細節展現無遺。對還沒有形成完善價值取向的青少年來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易引起由好奇引發的模仿行為。
卡通片是青少年喜愛的一種電視節目形式。然而,電視上播放的很多卡通片都帶有暴力內容和暴力色彩。卡通片中包含一種“暴力英雄觀”。雖然是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但正義戰勝邪惡的方式是以暴治暴,并且在卡通片中有很多搏斗、血腥、痛苦和受傷的場面,這些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色情信息泛濫。目前,色情信息充斥在影視劇、音樂MV和廣告中,一些赤裸裸的場面和一些含有性信息的電視節目到處可見。還有很多廣告都會使用美女形象,而洗發水、沐浴露廣告更是充滿了美女出浴圖。這些色情信息都會對本來還沒發育成熟的青少年產生強烈刺激,容易引起他們的過激行為。
媚俗現象嚴重。目前,很多電視節目媚俗現象嚴重。許多娛樂節目大搞“造星”工程、選美比賽。由于節目形式活潑、輕松,很多青少年都喜歡收看此類節目,崇拜節目中的偶像明星,并對這種一夜成名的節目有很大好感,渴望成為那些明星中的一員,這種投機心理,對青少年具有負面影響。而這種明星式的成功形式成了青少年的范本,導致了時下青少年參加這種炮制明星比賽的熱潮。這種導向不利于青少年樹立健康的成功意識。
問題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是使思維機制僵化。由于電視節目的傳送是直線式的,缺乏互動性,長期看電視往往會使人的思維發生惰性化和庸俗化傾向。吃過飯,只要往沙發上一躺,手拿遙控器,什么都不用想!時間一長,人也就成為了“信息接收器”。長期被動地接受電視節目,容易扼殺青少年的創造性,影響其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
另外,長期面對動畫空間,孩子們會不知不覺地對圖畫產生依賴心理,而對文字熟視無睹。據一項調查顯示,長時間看電視的兒童很少有時間閱讀書本或從事室外活動,更少有時間提高閱讀能力和培養閱讀習慣,在閱讀上也就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這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二是對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威脅。研究表明,強烈光電、噪聲對未成年人視聽感官的刺激和電磁污染會誘發多種疾病。目前,被認定與電視相關的病癥已有50多種,包括多動、痙攣、頭痛、睡眠障礙、厭食、恐怖癥、孤獨癥、胃腸道功能紊亂、近視或散光以及皮膚斑疹等。長時間看電視的未成年人,經常表現出聽力和視力降低、體能下降、作業效率低、缺乏求知欲和耐心等癥狀。
三是使青少年易形成沖動消費觀。電視廣告是青少年最喜歡看的節目,而一些電視廣告將市場鎖定青少年,一些廣告詞語易引起青少年對商品的注意度。如“今天你喝了嗎”、“我就喜歡麥當勞”、“媽媽我要喝娃哈哈果奶”、“綠力膠囊送給我們孩子的禮”,這些廣告語都易引起孩子們的認同感,易使青少年產生盲從、沖動的消費觀。
預防和應對措施
當前的電視節目良莠不齊,它們所傳播的電視文化對青少年又有如此多的負面影響,電視還能不能看?調查表明,20.4%的家庭反對孩子看電視,干脆就不讓孩子看電視了。這種做法顯然不可取。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電視是他們學習知識和文化的途徑,更是獲得外界信息的最重要渠道,是促進其自身個體社會化的重要方式,調查表明,64.8%的家長主張限制孩子看電視。他們的這一主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電視文化是一種滲透力極強的社會文化,僅靠部分家長對青少年收視行為的限制,既無法消除其負面影響,又堵塞了他們與外界溝通的渠道。我們需要從全社會各個方面共同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從電視中完全消除暴力似乎還不太現實,還需要一個艱苦的過程。因此,首先要完善電視節目的管理機制,凈化電視屏幕。
嚴格節目的審查。對于有暴力、色情等內容的節目不予播出,或者經過修改后再播出。最近,國家廣電總局發出了《關于在廣播影視節目中做好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宣傳的通知》,要求廣播電視要嚴格控制暴力新聞的報道,如爆炸、兇殺、綁架、投毒、劫機、制造騷亂等犯罪活動的報道。特別重大的暴力性新聞確需報道的,應按規定報批。影視節目要嚴格控制暴力、恐怖鏡頭。廣播影視作品及廣告要杜絕帶有色情的描寫和畫面,嚴格控制床上戲和帶有性暗示或有過多裸露的鏡頭。
實行分級管理。我國電視的頻道化、專業化發展較好,但沒有對電視節目實行分級管理,沒有注明哪些節目不適合青少年觀看,也沒有對電視節目的播出時間進行系統規劃。對不適合青少年觀看的節目應安排在較晚的時段。
其次,是應當從法律和技術上加以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但沒有具體規定對播出了含有暴力、色情、恐怖、兇殺內容的電視臺、電影制作部門的懲罰措施。我國還沒有頒布新聞法,很多方面還存在著空白。雖然,國家出臺了一些相應的政策,但尚不具有法律層面的約束力。
此外,還應當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引導力度。學校在教育青少年、引導青少年擺脫電視節目對青少年負面影響方面應該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近年來,一門新興學科即媒介教育學開始興起。這門學科是教授青少年如何解讀媒體的學科,它告訴孩子們應當如何思考媒體上出現的信息。我國的媒介教育學雖然剛剛興起,但必然會對青少年產生積極的影響。
由于青少年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是不成熟的個體,因此,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外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控制的內容應包括收看時間、節目內容、坐姿和收看方式等。
時間控制。首先要給他們規定每天最多看多久電視,一般來說,中小學生,每天不宜超過一小時;其次,要給他們規定好什么時間看電視,這要結合他們的作息時間和電視節目表來安排,遇上好的節目可適當多看一會兒,節假日可適當延長時間,要做到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但一定要留有戶外活動時間。
內容引導。家長平時要多注意電視節目預報,及時篩選出可供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以備選擇。家長要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教育水平,批判地、審美地看電視,結合學校教育,培養孩子的觀看興趣。
方式指導。不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心看,鼓勵孩子對電視節目進行及時評價。
注釋:
①田杰:《傳媒、權力與權利——現代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媒介背景及防護策略分析》,《當代青年研究》,1999年第5期。
②陳舒平:《兒童電視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07頁、第308頁。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