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黨的事業的每一次歷史性飛躍,都是理論創新的結果。因此,廣大理論工作者應在各個層面上,在總結和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致力于理論的不斷創新,要有勇氣、有能力、有決心為豐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黨報理論版作為黨的理論研究和宣傳的主陣地,更應在理論創新方面發揮引導功能和旗幟作用。
然而,多年來黨報的理論宣傳卻處于一種令人尷尬的境地,除了形式仍舊處于嚴肅莊重有余、活潑不足外,陣地也漸趨縮小,有些黨報為了經濟效益甚至取消了理論版,某些采編人員也因經濟利益的驅動不愿搞理論版,理論版很難留住人,這在地市黨報中表現尤為突出。現在,各級黨報在理論宣傳方面的模式大都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其特點是,在內容上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政策;在形式上,主要是專家、學者和領導干部的長篇大論。其優點是,能突出理論宣傳的重點,較好地發揮正確引導輿論的作用。其缺點是,甚少從讀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也甚少從報紙自身的特點去考慮問題。久而久之,使報紙理論版辦成了理論刊物,有了權威性,卻失去了可讀性,失去了普通讀者。
理論宣傳如何在確保正確導向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水平?筆者認為,最根本的是進行理論宣傳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從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入手,注重權威性、指導性、可讀性,這是報紙理論宣傳內容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理論宣傳的內容要在遵循黨性原則的基礎上搞活。理論宣傳有著嚴格的原則和紀律,重大政治理論問題的觀點、提法、口徑,必須聽令于中央,絕不允許另起爐灶、另搞一套,這對地市黨報尤為重要。但是,這并不是說,地市黨報的理論宣傳就可以無所作為了。在“不跑調,不走樣”的前提下,不但應當搞活,而且應當受到讀者歡迎。根據新形勢下報紙理論宣傳的需要,可以在“四個結合”上動動腦筋,即:理論性與通俗性相結合,權威性與科學性相結合,指導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學術性與知識性相結合。以此進行理論選題,把理論從神圣的殿堂降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使理論宣傳聯系當地的實際,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樣,理論宣傳必然會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歡迎。正確的理論就會在輕松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灌輸到干部群眾的頭腦中。
二、報紙理論宣傳的形式必須要有相應的創新。《濮陽日報》的理論宣傳找到了一些新形式,如訪談,通過對話的方式,請專家、學者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理論分析;筆談,就大家關心的同一個問題,邀請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者發表看法;座談,就某一重大理論問題,組織專家、學者進行研討,發座談紀要;主談,就讀者感興趣的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問題,邀請有較高造詣的專家、學者主持系列性專欄等等。由于這些形式是從讀者理論需求出發,為吸引讀者而設計出來的,因而一般都具有短活新深的特征。短即短小精悍,以千字文為主;活,即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新,即話題新鮮,時效性強;深,即有深度,不講空話、套話等,因而受到讀者喜愛。
但創新的同時也必須處理好與繼承的關系。過去被實踐證明了的報紙理論宣傳的好傳統、好經驗、好做法,還應當繼承和發揚。比如說,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政策為重要內容,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組織理論宣傳等,我們必須加以繼承,不能搞歷史虛無主義,不能否定傳統。否則,就會導致理論宣傳的虛化、淡化,就會出現導向問題。但繼承的目的不是為了墨守成規、停滯不前,而是為了發展創新。江澤民同志曾經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報紙理論宣傳也必須以創新為靈魂、為動力。不創新,報紙理論宣傳難以適應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式;不創新,報紙理論宣傳難以適應報紙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不創新,報紙理論宣傳難以適應社會生活的新變化;不創新,報紙理論宣傳就難以逃脫不斷萎縮、削弱的命運,報紙理論宣傳工作者對此應有強烈的緊迫感。
三、報紙理論宣傳要貼近讀者。不考慮讀者的理論需求來組織理論宣傳,就好比不根據市場需求來生產物質商品一樣,生產出來的必然是不適銷對路的產品,甚至是廢品,這就談不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了。講“大道理”,從理論到理論的宣傳,群眾往往不容易懂,也不容易接受,普通群眾畢竟不是理論工作者,因此,必要的灌輸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要相互采用。要減少硬度、增加軟度。
四、理論宣傳既要保持權威性,又要有針對性。理論宣傳必須在黨性原則指導下,遵循新聞規律,認真研究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這樣才能徹底改變黨報理論宣傳沉悶的被動局面。這就需要我們做到三個“加強”,即:加強思想理論信息資源的集散力(增大信息量);加強理論對現實生活的滲透力(針對性與指導性);加強與廣大讀者、作者的聯系(服務與引導)。要達到這些目的,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理論創作隊伍,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搞好隊伍建設。
五、理論宣傳要緊緊抓住社會熱點和人們的興奮點。只有這樣,理論宣傳的功能才能很好地發揮,才會形成巨大的社會影響。另一方面也說明,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乃至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和現象需要理論工作者去進行理性的分析。在社會轉型、經濟轉軌、利益格局調整的變革時代,普通百姓有很多的不解和疑惑,需要我們理論工作者去解答。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研究解決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的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的認識,研究回答現實生活提出的、干部群眾關心的深層次思想理論問題,大力推動理論創新,是事業發展的緊迫需要,是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也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因此,一定要以黨報理論版為中心,帶動社會形成學習政治理論、經濟理論的濃厚氛圍,并形成以各級黨校理論工作者為主體的理論學術研究隊伍,這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總之,嚴峻的現實要求理論工作者要站在時代前沿觀察,站在時代前沿探索,站在時代前沿思考,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對新世紀經濟建設實踐中提出的重大課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太陽天天出,月亮日日異。老面孔、老腔調,會使看膩了的受眾離你而去。只有鍥而不舍地創新,理論版才能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來。
(作者單位:濮陽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