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球!點球!點球!格羅索立功啦!不要給澳大利亞人任何的機會!偉大的意大利的左后衛,他繼承了意大利的光榮的傳統!法切蒂、卡布里尼、馬爾蒂尼在這一刻靈魂附體!……托蒂!托蒂面對這個點球。他面對的是全世界的意大利球迷的目光和期待!……球進啦!比賽結束啦!意大利隊獲得了勝利!淘汰了澳大利亞隊!他們沒有再一次倒在希丁克的球隊面前!偉大的意大利!偉大的意大利的左后衛!馬爾蒂尼今天生日快樂!意大利萬歲!……”這是北京時間6月27日凌晨在世界杯八分之一決賽中意大利隊與澳大利亞隊比賽的最后2分26秒時,央視主持人黃健翔的一段充滿激情幾近歇斯底里的解說。
作為一個體育類電視節目主持人,黃健翔以豐富的足球知識、激情的現場解說、到位的精彩點評,一直深受廣大觀眾的認可和喜愛,但此次他充溢著個人感情色彩的解說,雖個性率真、激情澎湃,無疑還是犯了主持大忌,其主播形象亦因此大打折扣,全國媒體掀起一波聲勢浩大的“掃黃”聲浪!主持人素質缺失的問題又一次凸顯在國人面前。那么,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
思想素質。思想素質主要表現在:世界觀和人生觀、政治原則立場、政策理論水平、工作思想作風、職業道德和組織紀律觀念等方面。節目主持人是與受眾直接交流,是“臺標”,是節目的代表。因此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思辨力,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理論水平。主持人的水平,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個電視節目的水平,乃至一個頻道甚至一家電視臺的水平。
由于主持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言行不僅反映著個人的行為,更是群體形象的代表。節目主持人在公眾中產生的巨大影響力毋庸置疑,一旦失去行為水準,忘卻職業道德規范的約束,忽視社會責任感,將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
黃健翔在賽后接受央視連線采訪時解釋道:“你知道1981年我們中國隊在世界杯預選賽是被怎樣的爛隊擋在了世界杯門外的嗎?就是像澳大利亞這樣的爛隊新西蘭……2009年澳大利亞就會像當年的新西蘭一樣,將和我們中國隊,我們亞洲的球隊爭奪世界杯預選賽,所以我從情感上討厭澳大利亞……他奈何不了韓國、伊朗,但是偏偏奈何得了我們,他打我們一門靈,所以我不喜歡他們贏球。”黃健翔的這段開脫之詞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適得其反。首先他“此地無銀三百兩”地抖出了中國隊的不佳水平,同時也表露出了他個人的心胸狹隘和不夠光明磊落。作為中央臺的主持人,如此言論無疑太過情緒化,太失水準,也太有違職業操守了!
精神素質。節目主持人的精神面貌、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都基于其良好的精神素質,也決定著其主播節目的品位和魅力。將個人的價值取向和社會道德規范統一起來,以善為基,以真為準,以美為根,以誠為本,是做好主持人的基礎。受眾能否從節目中受益,與主持人的素質密不可分,所以節目主持人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素質,不斷鑄造完美的人格。
業務素質。學識廣博,閱歷豐富,一專多長,興趣廣泛是主持人應有的修養。主持人應該是博學多才的有識之士,這樣才能面對億萬觀眾從容不迫,侃侃而談。淵博的知識來自工作中的積累,也來自平時勤奮的學習采集。
黃健翔1990年畢業于北京外交學院英語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受聘于中央電視臺體育部,從事體育節目解說、主持工作,現為一級播音員。他善于吸收各種知識營養,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文學水平,在解說、主持工作中精益求精,力爭開創新境界,完善新風格,被許多報紙雜志撰文大加贊賞,認為是“新時代的體育解說”風格的代表人物,在由雜志、報紙組織的民意測驗中多次被評為最佳體育節目主持人。在2000年中國電視榜評選中,當選年度最佳體育節目主持人。在2001年中央電視臺央視國際網站舉行的第一次觀眾投票的網絡評選中,榮獲中央電視臺十佳主持人稱號。應該說,黃的文化素質還是不低的,就以往的工作情況看,也得到了電視觀眾的普遍認可。
節目主持人還應具有扎實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穩定健康的心理素質,敏捷機智的應變能力,積極主動的協調能力,良好的形象、狀態、風度和氣質。主持人要口齒伶俐,表達清楚,勤于鍛煉自己語言和語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語有心,言語用心,加強吐字歸音的基本功訓練,要把話說好、說通、說順、說巧、說妙。要具備嚴密清晰的邏輯思維,不能看似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實則空洞無物,盡說些插科打諢的話。作為一名主持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刻意培養自己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大腦思路清晰、條理分明,以利于更好地表達,更好地與觀眾溝通、交流。
一名現場主持人,面對大型體育賽事,更要不受人聲鼎沸的現場氣氛所左右,不為任何偏激的立場去鼓吹,始終保持公正、準確、客觀、不情緒化,就需要具有較高的理性控制力和超強的職業精神。應明確其職責是現場播報節目實況,主持人不是評論員,不能把個人觀點帶到節目中。這是常識問題也是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就專業知識和語言表現方面的基本功來衡量,應該說黃健翔是優秀的,這次的“真情流露”顯然是“激情”有余、“自控”不足。看看事后黃健翔的自我辯解,“裁判判罰點球的時候我就站起來了,我的手幾乎要把評論席的桌子打破了,至于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了……”這樣的辯解有效嗎?作為一個國家級的節目主持人,如果連起碼的自控能力都不具備的話,又怎能委以重任呢?
此外,超越“自我”,融入“大我”是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重要素質。主持人是媒體的代言人,代表的是媒體的形象,肩負著宣傳和引導輿論的重擔,其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受眾。而人的言行是受其人格素質制約和思想影響支配的,黃健翔的此次解說,顯然在“自我”和“大我”的關系問題上沒有處理好,僅從“自我”的角度來觀察、評述,忽視了“大我”的存在。
有人分析黃健翔當時的狀態,“絕對是一種無心快語。激情與恩仇勾銷的感覺,讓他暫時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不排除他愛意大利足球,但是這次的宣泄,并非純粹為意大利,更多的是,糾纏交織的亞洲足壇的恩怨,和對中國足球命運的擔心”。作為球迷,有愛、有立場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此刻,作為國家電視臺的直播節目主持人,置身于億萬觀眾翹首以盼的比賽第一現場,要知道這樣的幸運,這樣的責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人民給予你的,不要忘記你的工作,不能漠視你的本分,總之個人情感應收斂,客觀公正據實傳。
當然,黃健翔身陷“解說門”暴露的是主持人素質缺失的個案,但其中反映出的共性問題卻值得每一位節目主持人深思!
(作者單位:河南商報社)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