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江蘇沭陽縣沂濤鄉農民編寫反“三亂”說唱鼓詞,奮起“抗捐”,與鄉村干部吃喝揮霍的貪污腐敗行為作斗爭的種種舉動,經記者在新華社內部刊物報道后,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時任總書記江澤民對此作了重要批示#65377;根據批示,江蘇省委組織調查組對沂濤鄉問題做了調查,并專門發出第24號文件對問題進行了處理#65377;緊接著,1992年初,沭陽縣委又選派優秀青年干部陳學平到沂濤鄉擔任鄉黨委書記,整頓和加強那里的基層黨組織,強化黨的思想作風建設,重塑黨在群眾中的廉潔公正和惠民務實的形象,帶領那里的干部群眾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65377;
陳學平是個“專拉陷車的人”,他在沭陽青伊湖鄉任黨委書記時,僅用了1年多時間,就使這個人人搖頭的落后鄉變成了人人夸獎的先進鄉#65377;到沂濤一上任,他就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跑遍了全鄉26個村,走訪了150多名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發現這里長期后進的根子在一些干部身上,部分黨員干部作風腐敗,吃喝成風,巧立名目,加重農民負擔,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65377;他覺得,要改變沂濤的面貌,就必須重塑黨在沂濤廉潔公正和惠民務實的形象,凝聚黨心民心#65377;于是,他就鐵了心,決定從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入手,來改變沂濤的面貌#65377;
(一)
陳學平首先來到全鄉問題最多#65380;干群矛盾最突出的灣堆村開展工作#65377;反“三亂”,唱鼓詞,就出在這里#65377;陳學平自帶干糧,在這里住了15天,把村里情況摸了個透#65377;通過組織查賬,干部多吃多占的錢退了,按法規11戶強占宅基地建造的房子動遷了,同時多寡不勻的承包地調整了#65377;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班子重新調整建立了,農民的負擔減輕了,干部的思想作風變好了#65377;多年積累的問題一朝解決,群眾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心情舒暢#65377;短短兩年時間,沂濤鄉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原來江蘇“頭號特困鄉”一躍而成沭陽縣“第一先進鄉”#65377;199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2億元,成了全縣第一個“億元鄉”,財政收入達302萬元,比1991年翻了兩番,為沭陽“財政第一鄉”#65377;農民年人均收入從兩年前的375元猛增到700多元,鄉鎮工業發展和計劃生育工作也都在全縣名列第一,在各項指標綜合考評中連續兩年在全縣奪魁#65377;1993年,縣里再也沒有收到沂濤鄉農民的一封告狀信,被定為“無越級上訪鄉”#65377;
1994年4月,灣堆村7名老共產黨員和老農民,聯名給時任總書記江澤民寫了一封感謝信#65377;得知沂濤鄉從“特困鄉”變成“先進鄉”,擺脫貧困,解決溫飽,開始奔小康,江澤民非常高興#65377;他說,加強基層黨支部的思想#65380;作風#65380;組織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大事,是廣大群眾的迫切愿望#65377;他特別贊賞信中這樣一句話:“只要干群團結如一人,窮鄉也能致富奔小康”#65377;
面對此情此景,原先寫反“三亂”說唱鼓詞的農民孫中華豪情滿懷,有感而發,又寫了一本長達1.7萬字的說唱鼓詞——《沂濤新歌》,謳歌改革開放和黨員干部思想作風轉變給這里帶來的巨大變化#65377;
于是,1994年春,我和分社記者袁養和再次來到沂濤鄉采訪,寫成了這樣一組三篇調查:《<沂濤新歌>捎給黨中央——沭陽沂濤鄉巨變調查(上)》#65380;《重塑黨的形象凝聚黨心民心——沭陽沂濤鄉巨變調查(中)》和《發人深省的啟示:從嚴治吏——沭陽沂濤鄉巨變調查(下)》#65377;其中,第一篇調查有重點地輯錄了《沂濤新歌》說唱鼓詞的內容,交待了作者的寫作緣由及其愿望#65377;
整個鼓詞共分三大部分#65377;第一部分,作者用大量活生生的事實,從各個側面,真實地反映了沂濤鄉經濟面貌發生的重大變化和所取得的成就#65377;鼓詞寫道:
改革開放好,神州齊飛躍#65377;
試看沂濤鄉,今朝換新貌#65377;
鄉辦工廠林立起,產值猛增傳捷報#65377;
五谷豐登六畜旺,百業皆新成就高#65377;
全省“特困”沂濤鄉,如今走上致富道#65377;
全鄉擴種水稻兩萬畝,種植結構合理創“三高”#65377;
灣堆村試改水稻得豐收,打響了稻麥輪作第一炮#65377;
手捧著金黃稻谷雪白的米,鄉親們無限感激咧嘴笑#65377;
鄉黨委立足農業抓調整,又采取外引內聯工業搞#65377;
重點以沂濤酒廠為支柱,以帶動其他企業齊飛躍#65377;
水泵廠傳來隆隆機器響,擴股后產值月月超指標#65377;
新建起股份制企業桐板廠,成品板出口國外質量好#65377;
軋花廠銀山雪海吐花絮,運皮棉車輛奔馳來回跑#65377;
還有那后起之秀沂濤酒,奪得金牌和獎杯把名標#65377;
為推進橫向聯合促開發,全鄉還把過剩勞力安排好#65377;
沂濤勞務大軍遍全國,采取了多種形式多渠道#65377;
進工廠,搞建筑,開溝#65380;筑路#65380;修渠道,
進礦山,入林海,采茶#65380;伐木和燒窯,
走云貴,奔川陜,新疆#65380;西藏有人到,
出關跑到東三省,過江直達海南島,
大軍遍布蘇錫常,滬寧沿線上人不少,
最佩服沂濤姑娘氣魄大,科威特也敢前去走一遭#65377;
沂濤鄉勞務輸出效益大,四面八方都朝家里寄鈔票#65377;
鄉黨委帶領農民奔富路,涌現出新人新事真不少#65377;
鼓詞第二部分,作者集中敘述了沂濤鄉黨員和干部思想作風的轉變,以及干群關系的深刻變化,由此說明沂濤巨變的原因#65377;鼓詞寫道:
陳書記走馬沂濤來上任,千斤重擔一肩挑#65377;
兩年中足跡遍布全鄉地,作調查廢寢忘食不辭勞#65377;
對過去遺留問題作分析,對群眾反映問題細推敲#65377;
沂濤鄉要得騰飛能崛起,還得靠干群團結心一條#65377;
要加速沂濤經濟大發展,還要靠黨員干部重擔挑#65377;
村與組干部處于最基層,終日里與千家萬戶打交道#65377;
群眾的眼睛時刻看著你,必須把自身形象樹立好#65377;
萬不能以權謀私圖私利,更不能貪贓枉法去瞎搞#65377;
要提倡廉潔奉公作風正,心目中群眾利益放首要#65377;
要注重自身素質與修養,為重塑沂濤形象立功勞#65377;
鄉黨委對黨員干部立標準,《決定》中具體規定有十條#65377;
鼓詞第三部分,作者主要記述了沂濤鄉社會風氣出現的可喜變化#65377;鼓詞寫道:
千家萬戶脫貧困,全鄉處處換新貌#65377;
政通人和局面新,社會安定秩序好#65377;
民主法制建設全,黨群干群心一條#65377;
五好家庭到處有,鄰里團結講禮貌#65377;
四有農民三熱愛,三者關系處得好#65377;
萬眾歡慶大有年,人民齊唱太平調#65377;
在鼓詞這三大主體內容前,還有個開篇,作者在開篇中交待了自己寫詞的意圖及其愿望#65377;鼓詞這樣寫道:
六塘河晝夜不停東流淌,水清清孕育兩岸好田莊,
就在那灌南漣水交界處,河西岸便是沭陽沂濤鄉#65377;
前幾年不正之風來侵蝕,沂濤落伍成了“特困鄉”#65377;
為抵制不正之風來侵擾,鄉親們反“三亂”驚動黨中央#65377;
總書記關懷過問作批示,派專人調查了解摸情況#65377;
江蘇省委專發廿四號文,沂濤問題處理說端詳#65377;
新調來黨委書記陳學平,下決心重塑沂濤新形象#65377;
沂濤鄉勵精圖治搞改革,兩年內全鄉面貌大變樣#65377;
寫詞人獻上紀實鑼鼓詞,唱一曲《沂濤新歌》話滄桑#65377;
但愿這鼓詞傳到京城去,將喜訊報給中南海里黨中央#65377;
(二)
《<沂濤新歌>捎給黨中央》這一組三篇調查,在新華社內部刊物上刊登后,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很快就讀到了這組調查#65377;4月5日,胡錦濤對這組調查作了如下批示:“沂濤鄉巨變的經驗值得很好總結#65377;看來一些貧困落后鄉村之所以長期上不去,長期改變不了貧困落后面貌,關鍵是班子,是帶頭人#65377;我們黨的路線#65380;方針#65380;政策是好的,有好的帶頭人,群眾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面貌就可以改變#65377;”時任江蘇省委副書記孫家正對調查也作出如下批示:“這三篇材料很好,核定改寫后可公開見報#65377;作者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跟蹤調查的做法,亦值得贊揚#65377;”5月5日,新華社播發的反映沂濤鄉巨變的長篇通訊——《沂濤新歌》,在《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各報紙的頭版頭條刊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65377;4月中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派員來到江蘇,在省委辦公廳召見記者,聽取記者對沂濤鄉巨變經驗總結的意見,并詢問了記者當時黨在農村各項政策貫徹落實的一些情況#65377;7月1日黨的生日那天,由中央政策研究室與江蘇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委組織部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沂濤巨變經驗所作總結的一篇題為《一個有威信有戰斗力的鄉黨委——江蘇沭陽縣沂濤鄉工作考察報告》,又在《人民日報》第三版以1/2版的篇幅在上半版刊登,進一步向全國介紹和推薦了沂濤鄉這個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建設#65380;改變后進面貌的典型#65377;緊接著中央書記處又決定,沂濤作為全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先進典型,出席當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會議,由鄉黨委書記陳學平在會上第一個作典型發言,介紹經驗#65377;沂濤的經驗在會上介紹后,引起極大震動,一時間,全國各地前來沂濤參觀學習和考察取經的單位和人員絡繹不絕#65377;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2001年,中央電視臺和中央文獻研究室在“七一”前聯合拍攝并播放了8集大型文獻專題片《使命》,專題片運用建黨的翔實史料,熱情謳歌了黨領導全國人民革命和建設,在政治#65380;經濟和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65377;其中,第6集專題片《考驗》就是以記者發表在新華社內部刊物上的《沭陽沂濤鄉農民“抗捐事件”采訪錄》和《沭陽沂濤鄉巨變調查》這兩組六篇調查文稿為史料,反映在江澤民總書記對沂濤鄉調查稿件親自批示關懷下,這個鄉黨員干部思想作風發生重大轉變——廉潔公正和惠民務實,給這里帶來的巨大變化#65377;這集專題片,集中反映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領導人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反腐倡廉的堅強決心和反對貪污腐敗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經受住了反腐防變的種種考驗#65377;專題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一開始,就出了灣堆村農民李洪才演唱鼓詞的鏡頭,緊接著就出了這兩組六篇調查文稿的鏡頭#65377;為拍好這集專題片,中央電視臺記者曾先后兩次來南京,向記者作了采訪#65377;
(三)
《<沂濤新歌>捎給黨中央》這一組三篇調查,為什么能引起中央高層領導的如此重視,沂濤鄉黨委為什么能作為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建設改變后進面貌的先進典型被推向全國,又為什么能作為黨建的重要史料被吸納進八集大型文獻專題片《使命》,對實際工作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沂濤巨變這是一個時代所需要的典型#65377;記者對這個典型的時代意義有了認識,便在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的驅使下,及時抓住和較好地表現了這樣一個典型,因而取得了這樣好的效果#65377;
(作者單位:新華社江蘇分社)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