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可讀性取決于版面,透過版面,讀者可以感受到報紙對新聞事件的態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報紙的特色和個性。版面吸引讀者,主要是吸引讀者的視覺。編輯通過不同的字體及字號、行間距、空白、欄、段落、標題、色彩、圖表、照片、線條等版面語言將報紙打造出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牢牢勾住讀者的眼球。從某種意義上說,報紙的版面就像是人的一張臉,想要吸引讀者的注意,重點就在于這張臉的表情刻畫得是否生動。一張報紙的版面設計沒有特色、長年不變就如同一張平庸而又冷漠的臉,是不可能吸引讀者注意的。精良的版式設計能夠刻畫報紙的“生動表情”,給我們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使報紙充滿韻律。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報紙版面在眾多的報紙中間有著“生動的表情”,讓人眼前一亮呢?筆者總結出四大“對比”之法,編輯可將自己懂得的新聞專業知識與美學知識結合,在對比之中尋求突破,巧妙創新版式。
強與弱的統一:打造視覺強勢
時下,不少報紙編輯都已經明白照片和標題的處理是打造版面視覺強勢的重點,當然,將照片和標題處理得大方自然是很重要的一環,但我們的要求不僅僅是“傻大”,而是利用照片和標題這兩個版面上最活躍、最強有力的因素,將版面個性化。《人民日報》的莊重大方,《中國青年報》的濃眉大眼,《文匯報》的眉清目秀,《南方日報》的輕巧俏麗……這些報紙給人的印象很大程度是由標題和圖片特色帶來的。
在稿件數量有限定、無法更大限度刪減稿件的情況下,如何處理標題與照片版面在視覺上才能達到編輯想要的強弱效果呢?
將最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和標題放在版面上部,作突出處理,極為重要。通過加大頭條稿件所占面積、加大頭條文字的排欄寬度、拉長頭條標題字號、加大標題字號以及使頭條標題留有空白等都能使頭條成為視覺中心。
繁與簡的統一:制造簡約之美
從近幾年獲獎版面體現出的設計風格,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版面都在盡可能地舍去甩來甩去的轉行、繁褥的花線、變來變去的字體、可有可無的花網,而追求大標題、小文章、大圖片、輪廓分明的陽剛直率之美,讓讀者在短時間內即能一目了然,提高讀報效率。編輯能通過刪繁就簡的編輯程序,合理利用欄目、線框、色彩,就能以井然的秩序為版面增添簡約之美。
欄目有序:而今很多報紙不僅固定了欄目的位置,而且連標題的字體、文字編排的形式、字號、照片的尺寸等都一一固定規格,每天的版式大致相同,看上去簡潔流暢,讀者閱讀極為方便。當然,一成不變造成的絕對簡單會使讀者厭倦,高明的編輯應該在報紙整體的簡潔有序下做個別有新意的調整。
線框:現在,框線已成為美化版面、引導閱讀點的主要手段,但是,版面框線絕不是越多越好,大多數版面編輯認為,框線只有合理運用,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在需要重點突出的稿件上,在空白太多的區域少量為之即可。京城有家報紙曾經篇篇稿件加框線,剛開始出現一片叫好聲,該報的領導還多次在業務報刊上載文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然而,天天如此,讀者失去了新鮮感,不僅使版面顯得呆板,而且浪費了不少版面。
色彩:如今,有不少彩報編輯熱衷于色彩的使用,憑喜好羅列一些漂亮的顏色涂抹在版面上,色彩或突兀凸出或過于凹陷,翻開報紙,讀者有一種在百貨公司瀏覽各種顏色面料的感覺,視覺極易疲勞。高明的編輯從不濫用色彩,只是讓報紙的顏色更接近于自然。
疏與密的統一:“留白”意味無窮
“留白”在中國畫中是十分講究的繪畫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畫理。傳統的報紙版面是不講究“留白”的,往往標題、稿件橫排豎排均有,排文走欄也是七彎八拐互相穿插、相互咬合,排得密密麻麻,基本上沒有空白和空隙。這樣排版的報紙容量大,版面看起來平和、整齊,但無視覺中心,缺乏一種視覺的沖力,看起來讓人感到眼花繚亂,透不過氣來。
現代報紙的版式提倡“留白”,是在標題四周及左右差異留白、稿件之間留白、圖片說明文空間留白及線型線框與文字間的留白等。通過留白,版面的“白”與文字形成了一個疏與密的對比,不僅帶來頗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報紙還因而看起來疏朗大氣,閱讀起來輕松,讀者也在文字圖片與空白的對立統一中體味到版面的形式美與版面設計者的匠心獨具。
長與短的統一:層次增添生氣
一張報紙,是由長短不同的稿件組合而成的,只有這樣,版面看起來才有層次感,整個版面才會顯得有生氣。盡管稿件長短大體能夠體現其新聞價值,但在信息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大多沒時間來閱讀報紙上的長篇大論,有時候信息含量高的短稿反而能夠比長稿更加引人注目。所以,一般而言,正常的報紙版面一般選擇一至兩篇篇幅較長的稿件,其他稿件則相對較短。
有時候,手頭的稿件未必就恰好是一兩篇長稿配上多篇短稿,這就需要編輯巧手裁剪縫補了。
化整為零:將長稿分成若干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做一個像一篇稿件似的小標題,這就是“化整為零”之法。通篇長稿會使整個版面看起來黑壓壓的,看上去過于沉重。編輯將稿件各部分分拆開來,有利于排版時靈活地安插標題和短文位置,還有利于用不同的手法處理分拆開來的每篇短文,使整個版面變得活潑,也不會讓讀者產生疲勞感。
同類集納:將一些分量較輕的短稿巧妙集納到一起,同時推出,達到好的效果,就是“同類集納”。大部分的時候,編輯手中的小稿都比較多,這些小稿,盡管都有一定的新聞價值,但單獨刊發力量太弱,無疑難以吸引人的眼球,最多只能算配稿。如果版面編輯練就一雙發現稿件同類間聯系的慧眼,能將之組合到一起,使稿件間的凝聚力增強,新聞價值隨之提升,小稿也能變成重點稿件。
同與異的統一:創新沒有規則
盡管版面布局和編排沒有固定的模式,也不應該有固定的模式,但是為了保持報紙的個性,追求獨家風格,幾乎每一家報紙都會在版面設計上統一風格,規定一些固定的版面語言。這是每個編輯都必須遵守的規則。
變化絕不是目的,一個不斷變化的版面也不等于就是好版面,在風格固定的前提下,編輯的創新要做到變而不亂,亂中見序,才能給讀者以美感和熟悉感。
貝多芬說,為了更美,沒有一條規則是不可以打破的。有的時候,根據版面內容需要,有意“觸雷”,那不是犯規而是創新。報紙版面的變化從最初的橫豎題都有、走文擁擠,到現在的不怕碰題、眉目疏朗,有的甚至斜題、走文各種形狀——越來越標新立異。報紙已經不僅僅是內容上的一種競爭,更多的時候,還是一種版式的競爭。一旦有更美的,更適合時代的形式,一些與時代同步的報紙是不會受任何傳統版式規則約束的,只有這樣,報紙才得以常辦常新。
(作者單位:南陽日報社)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