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交際中,言語雙方的言辭往往可以拆開來進行分析鑒賞,以證明各有各的妙處。但有時雙方的言辭活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處于一個相互銜接、相互說明的言語環境中,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就不能拆開,它們的妙處與意義也必須在一個前后聯貫的整體中才能實現,將任何一方單列出來進行分析研究都是毫無意義的。這就涉及言語交際的一種特殊修辭活動一一續接修辭。續接修辭大致有三種模式:
一、仿擬式續接
建國前夕,毛澤東主席設宴款待一批社會賢達。當毛主席起身敬酒時,席間有人激動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平靜地對答曰:“敬老尊賢,應當,應當。”主席的回答仿擬說者的句式展開,以“敬老尊賢”對“主席敬酒”,四字對四字;“應當”二字對應“豈敢”,兩兩重復,平仄調諧,顯示了主席虛懷若谷的氣度、平易近人的作風,受到世人稱頌。還有一次,在轉戰陜北時期,毛澤東同志率中央直屬機關及警衛隊投宿一位大娘家,大娘忙不迭地一邊收拾,一邊喃喃地說:“我們的窯洞太小了,糧食太少了,招待不好了!”毛澤東接過她的話頭,笑著說:“我們的隊伍太多了,人馬太乏了,打擾太多了。”他有意仿照大娘說話的句式造句,表達了自己由衷的歉意,讓大娘也止不住笑起來,一顆緊張而又激動的心也放了下來。看來,“仿擬續接”就是表達者有意模仿先前講述者的口吻,在措詞、句法上力求相似,以與上行的言辭活動相協調,產生輕松活潑幽默的表達效果。這種續接,雙方的言辭不可須臾分開,且由于雙方情感上的真誠投入,因此,后者在語言形式上的有意模仿與合作可以霎時間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產生親切融合的認同感。
二、承讓式續接
德國大詩人歌德在魏瑪公園與一位批評家相遇。批評家傲慢地說:“對一個傻子我絕不讓路。”歌德聽后,微笑著往旁邊一站,說:“我卻是讓的。”面對著批評家的挑釁,歌德沒有生氣,而是順勢接過對方的話頭,并以對方的話作為自己言辭活動的邏輯起點,以一“卻”字轉折,巧妙地將對方扔過來的辱罵之劍又擲給了對方。這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擊比聲色俱厲的駁斥更有力度。德國詩人海涅因為他的猶太人身份,也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有個旅行家對海涅講述他在環球旅行中發現了一個小島:“你猜怎么著?在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不動聲色地回答道:“如果真是那樣,只要我和你一起到小島上去一趟,就可彌補這個缺陷了。”旅行家的話是惡意的,將猶太人和驢子相提并論。但海涅沒有選擇直接回擊,而是先假意承認,然后順著對方的思路予以反擊,嘲諷對方才是一頭蠢驢。這種綿里藏針的承讓,其還擊的力度和修辭效果比正面駁斥更為有力且耐人尋味,顯示了“續接修辭”表達者從容的智者風度。
“承讓續接”的表達者不是選取其他相關的材料來直接應對挑戰,而是現場取材,機智地拾過對方的話頭,先假意承認對方言辭的合理性,以退為進,請君入甕。然后以此作為邏輯起點,在對方的言語環境中用轉折推論出一個讓對方難堪的結論。由于推論是以對方認可的事物為前提,因而這種反駁就可以讓對方產生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懊惱,收到大快人心的表達效果。
三、轉移式續接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發表競選演說時,有反對者在下面大喊:“狗屎!垃圾!”威爾遜迅速接著他的話頭回答道:“那位朋友,你說的環境污染問題我馬上就要談到了。”明明是公開的辱罵,威爾遜卻不為所動,而是將其別解為環境污染,在續接對方話語的過程中,把對方話題的性質和內容作了巧妙的轉移,將其導入現場的演講內容中,使演講得以繼續。這種大智若愚的續接修辭,將對方的攻擊化解得無影無蹤,維護了自身的尊嚴,令對手無功而返。
承讓式續接要求表達者打破思維常規,善于進行逆向思維,并順勢進行反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妙化解險情;而轉移式續接則是將對方話語的性質和意義作巧妙的轉移,也就是別解,從而潛在地取消對方話題,使對方的攻擊性言論就像一記重拳擊打在棉花上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轉移式續接具有四兩撥千斤的表達效果,彰顯出表達者沉著機智的應變能力和修辭功夫。
日常生活中,面臨尷尬的交際環境時,憑著以誠待人,相互寬容的處事原則,我們可以急中生智,巧妙地接續對方的話語,用續接修辭化解矛盾,消除誤會。例如,一次,汽車因故突然剎車,車廂里有人猝不及防,無意撞到了一個女青年的身上。女青年責罵說:“德性(意即缺德)!”那個人沒有氣惱,而是立馬接續女子的話解釋道:“不是德性,是慣性。”一句話,說得女青年不好意思起來,乘客們也發出了一陣笑聲。就這樣一句簡短的續接話語,幽默地化解了可能出現的一場舌戰,消除了緊張氣氛,維護了良好的人際關系。
(高志明,湖北省襄樊學院中文系)
簡論仿擬格在手機短信中的運用 劉勇
風蕭蕭兮股市寒,鈔票一去兮不復還!是仿擬“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而作。仿擬格手機短信是短信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近些年來借著“天時”“地利”“人和”諸因素的東風,發展極其迅速,不僅“人丁”日益興旺,而且花樣也在不斷翻新,充分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將要討論的就是仿擬格在手機短信中的運用。
一、手機短信中運用仿擬的基本類型
(一)仿詞語
即通過替換民族語言中已經存在的詞匯中的個別語素構成新詞語的仿擬現象。如:
(1)祝你在狗年的日子里,“錢”程似錦,“富”如東海,“瘦”比南山,“性”福美滿,“狗”得其樂,“鑫”春快樂!
(2)老朋友,新春又到。狗年祝你:1馬平川2億資產3前有路4海逢源5星賓館6碟一碗7喜臨門8面威風9足飯飽10點上班,天天快樂!
(3)三只老鼠在吹牛,一只老鼠說:“我跳進酒缸里喝多少都不會醉。”另一只說:“那算啥,遍地都是夾子我照樣蹦迪。”最后一只抬起手看看表說:“失陪了,我該去泡貓了!”
老鼠與貓是冤家對頭,老鼠見了貓,跑都來不及,可這只老鼠竟敢泡貓,實在是膽大包天。可見,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泡貓”是對時下流行語“泡妞”的仿擬,既顯示了對貓的不恭敬態度,也顯示了老鼠的膽大妄為。“泡貓”一語幽默滑稽,讓人捧腹。 雖然它們的本體有的是現成詞、有的是臨時詞、有的是成語,但同樣都屬于詞,故仿此而成的仿擬現象通稱為仿詞語。
(二)仿句式
即仿擬出的新句保留了原句的音韻和句式,內容則基本與被仿擬體沒有什么關聯,具有很強的靈活性,甚至可以一式多仿。如:
(4)天蒼蒼,野茫茫,今年的希望太渺茫。水彎彎,路長長,沒錢的日子太漫長。樓高高,人忙忙,恨不得搶銀行。
這是仿照詞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而造,在幽默的調侃中宣泄出內心的苦悶,這對于緊張忙碌的生活、學習、工作而言,是一種調節。
(5)枯藤老樹昏鴨,教室、宿舍、網吧,抽煙、喝酒、看花,夕陽西下,逃學人在天涯。
仿馬致遠的名句“枯藤老樹昏鴨,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6)滿紙廢號碼,一把辛酸淚。都云彩民癡,誰解其中味?
仿擬《紅樓夢》詩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而作。將“荒唐言”換成“廢號碼”,“作者”換成“彩民”,換得極其恰當、貼切,很形象。
(三)仿語篇
與詞語仿擬,句式仿擬不同,手機短信中的語篇仿擬在側重于仿擬原形體的句式的同時,重視語調的仿寫,從被仿擬體中借鑒使用者的情感訴求傾向。如:
(7)仿李清照《如夢令》:
女生版:昨天校園散步,看見帥哥耍酷,嘔吐,嘔吐,只好拿頭撞樹!
男生版:昨天校園散步,看見恐龍撞樹,恐怖,恐怖,可憐那棵小樹!
(8)仿毛澤東《沁園春·雪》:
今日北京,千里病風,萬里茵飄。望長城內外,人心慌慌,京城上下,頓失吵鬧。吃板藍根,服維生素,欲與SARS試比高。
改造后的詩詞雖然脫卻了原詩詞的嚴肅高雅,卻變得詼諧幽默,使人開心一笑。
(9)仿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非典迎春到,已是市場低迷時,猶有口罩俏。俏也不爭春,只把疫來報,待到五一休假時,惟有藥店笑。
(四)仿語體
語體是根據不同的交際領域、交際任務、交際方式,長期反復地使用語言材料而形成的言語特點的有機統一體。不同的語體運用不同功能的語言材料,這些語言材料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特點。語體仿擬恰恰是打破了這些特點的規約,在一種語體中調和了另外一種語體,制造出新奇出彩的效果。如:
1.仿食品說明書
(10)送你個甜點!主料:我愛你。配料:思念。輔料:煎熬加孤單少許。生產日期:從見到你的那天起。保存日期:無限期。產品標準號: 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
(11)我要送你一份100%純情奶糖,成分:真心+思念+快樂;有效期:一生;營養:溫馨+幸福+感動;制造商:你的朋友。
這則短信用語簡明而質樸,選用了成分、有效期、營養、制造商等行業性詞語,并且運用了數字符號和數學公式等特殊形式,從行文格式上具備了產品說明書的基本特征,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品說明。前者表達了朋友間真摯永恒的感情,后者則表達了對收信人誠摯美好的祝福。仿食品說明書,雖然有些造作,但表明他們希望愛情能永恒持久的美好愿望。該則信息還采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
2.仿點歌臺
(12)您好!這里是163點歌臺,您的朋友為您點播一首動力火車的《當》,祝您萬事如意!收聽方法:請將鐵盆扣在頭上,用鐵棍用力敲擊!可以反復收聽。
編寫者模仿點歌臺點播歌曲的話語方式,設下圈套,讓接收者帶著驚奇和喜悅往下看,結果卻空喜一場。這則短信編寫方式新穎,語言幽默風趣,接收者盡管上當受騙,仍然感到很開心。
3.仿通知公告
(1 3)公安部新發五條禁令:禁止假裝工作忙不理我!禁止發財忘了我!禁止有難不幫我!禁止吃飯不叫我!禁止閑暇時候不想我!要求務必貫徹落實。
二、手機短信仿擬的修辭效果
仿擬似舊而新,在舊形式中充實了新內容,作為一種修辭格,它主要有以下幾種修辭功能:
(一)詼諧幽默
仿擬格短信借助于某種違背常規邏輯的想象和聯想,制造出一種極為詼諧幽默的修辭效果。如:
(1)頭可斷,但是發型不能亂!血可流,皮鞋不能不搽油!
(2)老師:小新,你的毛病就是用詞不當,現在考考你用一句成語來形容老師很開心。小新:含笑九泉。
(3)曾經我借了一個人的錢,如果非要為還錢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4)老美開車去上班,傻了!有人劫機撞大樓,塌了!多虧自己體力棒,一氣跑下九十層,好了!
例(4)仿擬曾流行一時的雪村《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中的“老張開車去東北,撞了!肇事司機耍流氓,跑了!多虧一個東北人,送到醫院縫五針,好了!”用濃縮的語言來調侃生活,用輕松的口吻來訴說復雜,將一個沉重的話題輕松化,正好符合“拇指一族”拒絕沉重、拒絕嚴肅、拒絕深度,求新、求異、求變的特點。
(二)諷刺挖苦
手機短信作為一種人際交流溝通的輔助文本,大部分仿擬格短信在嚴肅“外衣”的掩蓋下,充滿了戲謔調侃之意,從而使收信人在閱讀短信的過程中不禁開懷大笑;其中也不乏一些以諷刺挖苦為初衷的段子,一針見血地指出社會上的不良作風和現象,所謂抨擊時弊。如:
(5)急通告:我市精神病院有一病人逃脫,敬請廣大市民小心!該病人特征:喜愛拿一假手機看信息!口頭禪:神經病!
(6)關于大學里談戀愛的酷詩一首:寂寞啊寂寞,不在寂寞中戀愛,就在寂寞中變態。
(7)上聯:看背影急煞千軍萬馬;下聯:轉過身嚇退各路諸侯。橫批:您的女友。
(8)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廝守寢室,難忍孤清;麻將打得好,撲克玩得精;談笑有戀人,往來在舞廳;可以談談情,傾股經;無書聲之亂耳,無溫課之勞形;課余就掙錢,擺攤夜不停;學子云:混張丈憑!
例(8)中的這則題為《新陋室銘》的手機短信仿擬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名篇《陋室銘》改造后的詩詞,失去了原詩詞的淡雅意蘊,只大致保留了原詩詞的框架格局,卻有力地揭露了一些大學生荒廢青春、渾渾噩噩混日子的不良現象。詼諧的言語中流露出的是對不良現象的不滿和諷刺。
(三)對比強調
仿擬格短信是“仿”于此而擬于“彼”的修辭藝術,在這一“仿”一“擬”之際,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本體和仿體的比較,從而產生黑愈黑,白愈白的修辭功效。如:
(9)一女生好談戀愛,男生為其取綽號“半月談”。女生很氣憤:“這些兔崽子竟敢小瞧我。‘半月談’是我的過去,我現在是‘每周一歌’。”
(10)今夜笑談聲驟,滿桌剩肴殘酒。試問宴中人,卻道“報銷”依舊。知否?知否?莫今吏肥民瘦。
仿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應是綠肥紅瘦。”
(11)老婆誠可貴,官帽價更高。書記一垮臺,兩者皆可拋。
仿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四)新穎奇特
“仿擬”格短信打破了人們的思維定勢,讓本來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言語形式突然改頭換面,這種“化裝”使得有些短信看似陌生卻又面熟,極大提高了閱讀者的好奇心,事實表明,此類短信也是人們追新求異心理在語言表現形式上的一種表現。如:
(12)曾經有一份賊拉那哈的愛擱在俺眼前,俺沒稀搭理,俺現在是賊拉地后悔呀!俺現在想大聲的喊出:愛老虎油!
(13)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妹妹,拿著你的存折,提上你的現金,開著那寶馬來。
(14)天氣預報:明天白天東北大部有雨,衛星探測會有手機、電腦、美鈔等錢物同雨下落,請做好發財準備!!!中央氣象臺
(15)奉天呈運,皇帝昭曰:“限你三年內不準拉屎,拉屎不準用紙,用紙不過三尺,直到憋死為止。欽賜”
三、手機短信中運用仿擬的弊端
仿擬格在手機短信中的運用,一方面固然可以活躍氣氛增強修辭效果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但另一方面也潛藏著網絡語言中一直存在的弊端:
首先,網絡的開放性和隨意性為仿擬格短信的“濫用”提供了便利條件。語言是傳情達意的,不論依托于何種介質,語言始終為交際服務。仿擬格的運用不可以隨心所欲,毫無顧忌,否則將無法達到預期的修辭效果,成為對傳統格式的褻瀆。
其次,仿擬格的濫用還可能污染民族語言的純潔與健康,體現出使用者的知識貧乏與精神蒼白。無論是從搞笑、調侃、戲弄等任何角度出發,都應該注意語言交流中的得體性。如果人人口頭都掛著“老婆誠可貴,官帽價更高。書記一垮臺,兩者皆可拋?”“天蒼蒼,野茫茫,今年的希望太渺茫。水彎彎,路長長,沒錢的日子太漫長。”就會使這兩句搞笑短信失去搞笑的意味而顯得低俗。
總之,在手機短信的運用創新和發展過程中,我們應保持語言文字的純潔性。任何語言都不是自給自足的,時不時會攙雜一些異物來豐富和發展自己。如果表情達意確實需要,使用當然無可非議,但必須以普通讀者能看懂為原則,并時刻注意用語的規范。
淺析周杰倫歌詞中的傳統化修辭 宋秋敏
自2000年發行首張專輯《JAY》以來,周杰倫迅速成為當代華語歌壇一顆最耀眼的明星。他不僅被捧為“美式節奏藍調接班人”、“RB小天王”,而且屢次拿下多項大獎,締造了各類流行歌曲排行榜的神話。周杰倫在當今流行樂壇“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地位,固然得益于其自身超常的音樂天賦和表演潛質,同時也源于其歌詞的獨特魅力。例如,2005年3月,他演唱的《蝸牛》就被列入“上海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100首”的推薦目錄。古典風尚與潮流元素奇妙的融合,是周杰倫專輯中歌詞的特色,而其中傳統修辭格的大量使用,更使得他的大部分專輯都彌漫著濃郁的古典浪漫主義氣息。
中華民族在情感的表達方式上,向來講究含蓄內斂。對此,朱光潛先生就曾指出:“西詩以直率勝,中詩以委婉勝。”然而,當代大部分流行歌詞卻以“直說”為尚,抒情方式“備足無遺”。此類歌詞雖說直白易懂,聽多了卻不免令人乏味。因此,適當地運用傳統的修辭格,不僅能起到翻新出奇的效果,而且也使歌詞具有了含蓄的韻味。在周杰倫專輯的歌詞中出現的此類辭格主要有:
一、比喻。比喻是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常見的修辭格之一,歷代都留下了無數比喻的佳句。而因其使用靈活,本體和喻體的選擇自由,可實可虛,包羅萬象;形式多樣,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比喻辭格在當代文學創作中也備受青睞。周杰倫專輯歌詞中比喻辭格的使用往往虛實相生,或以實喻虛,或以虛喻實,從而達到了“作者得于心,覽者會于意”的藝術效果。如“你的溫柔像羽毛”“你的微笑像擁抱”(《你聽得到》)“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愛在西元前》)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可感,增強了作品的形象性; “相愛還有別離像無法被安排的雨”(《對不起》)“雨下整夜,我的愛溢出就像雨水”把愛情不可預知卻又洶涌澎湃的特性表露無遺。再如,“院子落葉,跟我的思念厚厚一疊”“窗臺蝴蝶,像詩里紛飛的美麗章節”(《七里香》)把具體實物與美好的感覺相聯系,使整首詞流動著空靈而生動的韻致。將抽象虛幻的事物比作實物,或者將具體事物虛化,有助于欣賞者對歌詞的理解和接受,也避免了作品呆板平淡的弊病。
孟憲愛在《漢語比喻和漢語文化》中指出:“并不是在漢人的日常生活和歷史上,凡是出現過的、有些關系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做比喻的。凡是漢人常用的喻體都是在漢人生活和文化上有更高價值的東西。”關于這一點,周杰倫專輯中的歌詞有所突破,但是,從一些比喻里還是可以明顯地看出漢文化的影子。比如:“這民族的海岸線像一支弓”“那長城像五千年來待射的夢”(《龍拳》)“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的山水畫”(《爺爺泡的茶》)等等。此類比喻,由于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內涵,因而很容易引起欣賞者的認同感和熟稔感,能夠產生擴展歌詞的內蘊和外延、便于理解、易于被接受的藝術效果。
二、用典。所謂用典,劉勰的解釋是:“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文心雕龍·事類》)按照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的說法,用典就是在“文中夾插先前的成語或故事”。周杰倫專輯中部分歌詞也采用了這種辭格。如“只戀你化身的蝶”(《發如雪》)就用了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化蝶”的典故;歌曲《四面楚歌》的題目即是源自楚霸王項羽的典故;《亂舞春秋》中連續出現“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曹操爭霸天下”、“諸葛亮北伐難成”等歷史故事。用典不但豐富了周杰倫歌詞的表現內容,而且深化了其文化底蘊,使得欣賞者在其時尚的RAP形式和充滿著西方音樂元素的曲調之外,感受到了歌詞內在的古典而優雅的韻致。
三、擬人。擬人是指把非人類的東西加以人格化,賦于它們以人類的思想感情、行動和語言能力。周杰倫專輯中的歌詞為了鋪排情節、渲染氣氛,也經常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像“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東風破》)突出了曲終人散的凄清和冷落。“廣場一枚銅幣悲傷的很隱密,它在許愿池里輕輕嘆息”“戒指在哭泣靜靜躺在抽屜,它所擁有的只剩下回憶”(《對不起》)通過對“銅幣”、“戒指”的擬人化描寫,給人以“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之感。賦予非人類之物以生命和情感,能夠使歌詞內容生動,語言富有新奇感和表現力,形式上也趨于多樣化。
以上幾種辭格在周杰倫專輯中的運用,既有對中國傳統修辭手法的繼承,又體現了自己的特色。需要指出的是,修辭格的運用不僅是一種民族語言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學和文化現象,正如馬林諾夫斯基所指出的那樣,“語言是文化整體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一個工具體,而是一套發音的風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換而言之,我們從周杰倫專輯中歌詞修辭手法的使用上,即可窺見中華民族于抒情方式上追求溫柔敦厚,在話語表現中崇尚含蓄典雅的文化心理。
另外,周杰倫專輯中的每首歌詞,幾乎都使用了反復辭格。例如歌曲高潮部分的重復,還有句子和段落之間稍加變化的反復,以及一個詞在同一句子中的反復使用,如“老舊管風琴在角落一直一直一直伴奏”(《以父之名》)“蝴蝶自在飛,花也布滿天,一朵一朵因你而香”(《星晴》)等等。這不僅是出于音樂回環往復之美和節奏感的需要,也能起到突出歌詞中心、強調情感表達的作用。同時,周杰倫專輯中還有少量歌詞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格,如“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著天;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連成線。”(《星晴》)頗具整飭之美。從某種角度而言,反復和對偶辭格的運用正暗和了傳統詩歌創作之于對稱美的形式追求,體現出民族傳統文化心理的遷延和積淀。
“歌詞是遵循了自己的民族特定藝術規律而走向逐步繁榮興旺的。”用這句話來概括周杰倫專輯中歌詞的古典文化情結之根源最恰當不過。就如周杰倫自述的那樣,“中國風”的歌曲,在他的每張專輯里都有,也許,這股蘊含著濃厚的占典文化情韻的“中國風”,正是其歌曲能夠在五光十色的流行歌壇上“特立清新之意”的重要原因。
(宋秋敏,蘇州大學文學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