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語言在利用音段音位組成一個表義系統的同時,也利用一些伴隨音段音位出現的語音成素來表達某些詞匯、語法等方面的意義,這些語音成素被稱為超音段音位,或稱超音質特征。英語的重音就是其中一種。英語的重音不僅是語音結構的一部分,在由相同音位構成的詞語中具有區別詞義或詞性的功能,而且還是語調和話語節奏結構的基礎,是英語語音表達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英語被列為重音語言。然而,不同語言的重音表現形式不同,發揮的作用也不一樣。漢語是典型的聲調語言,它的重音遠不如英語的重要,在詞語中無辨義作用。
一、詞重音
重音又叫重讀或強調音。音重與發音時的用力程度即發音時呼出的氣流大小有關,重音就是“在話語的部分發音中施加的相對較大的力的總稱”。語音學中的重音分為詞重音和句重音兩種。
詞重音的使用范圍和功能因語言而異,這種詞重音往往伴有元音在重讀和非重讀音節序列之間的音質上的差別。詞重音是詞的語音結構的一部分,它是歷史上規定下來的,不能隨便從一個音節移到另一個音節。詞重音在印歐語系的語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區別詞義或語法意義的作用,在這些語言里,重音是很重要的區別特征。根據重音位置的不同,還有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之分。所謂固定重音即詞的重音一般都落同一個位置上,如波蘭語、捷克語、匈牙利語等基本上都是對詞的倒數第二個音節重讀,法語的重音一般位于停頓前的詞尾音段。自由重音是指詞的重音因詞而異,落在不同位置上,如英語、俄語的重音。
二、英漢詞重音的規則和差異
(一)英語詞重音規則
英語詞重音的情況比較復雜,一般說應該逐個詞熟練掌握。下面提供一些大致的規律,幫助讀者認識和掌握重音。
1.單音節詞本身無輕重對比,單獨念時一般都重讀。例如book,car。
2.大多數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只有一個重音。雙音節詞的重音通常在第一個音節上,如′apple;但也有不少雙音節詞的重音在第二個音節上,如ho′tel,re′gard。多音節詞的重音一般在倒數第三個音節上,如′hospital,par′ticular;不少多音節詞除了主要重音之外,還有次要重音。次重音一般在從主重音算起的倒數第三個音節上,如fa mill′amity。主要重音在第一個或第二個音節上的多音節詞一般沒有次重音,如′necessary。
3.有些拼寫形式相同但重音位置不同的詞,有詞類、詞義的區別。一般是重音在前的是名詞或形容詞,重音在后的是動詞。如′present(名詞)——pre′sent(動詞)。
4.以-teen結尾的數詞,以-ese結尾的某些國籍名稱,以及某些地名,有兩個并列的重音。如,′six′teen,′Chi′nese。
5.大多數前綴和后綴是不重讀的,詞或詞根加非重讀的前綴或后綴構成的新詞,重音仍在詞根重讀音節上。如:′possible,im′possible。
6.包含重讀前綴的詞,通常有兩個并列的重音,即前綴和詞根都重讀。如′anybody。
7.含重讀后綴的雙音節詞一般只有后綴一個重音,如tech′nique;多音節詞除后綴重讀外,一般還有次重音,如employ′ee。
8.有些后綴把重音限定在后綴前的倒數第一個音節上,而詞根原有的重音通常變為次重音。這類后綴中主要是-ic,-ion和-ity。
9.多音節詞中發音最弱的是緊接在重讀音節之后的音節,因而該音節的元音往往弱化,并且最容易脫落。如′anybody念[′enib di],但′nobody念[′n ubodi]。
10.復合詞通常重讀第一部分,其余的成分次重讀或不重讀。這類復合詞包括早已被人們當作單純詞的復合詞(如′bedroom)以及兩個成分結合成一個新的意義的復合詞(如′homework)。
(二)漢語詞重音的規則
1.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只有重輕式和中重式兩種。
(1)重輕式:葡萄、希望、聰明、半斤
(2)中重式:杜甫、語言、老陳、阿香
2.現代漢語三音節詞有三種模式,其中以“中輕重”式為主
(1)中輕重式:爆米花、葡萄干
(2)中中重式:周恩來、哈爾濱
(3)中重輕式:小虎子、老頭子
3.漢語四音節詞有兩種主要模式,其中以“中輕中重”式為主。
(1)中輕中重式:清清楚楚、慌里慌張
(2)中重中重式:北京大學、驚天動地
(三)英漢詞重音的差異
英語和漢語的詞重音如果單從輕重模式上考慮,似乎還可以認為是大同小異,但是透過這種表面現象作進一步考察,我們就會發現這兩種詞重音有著本質的差別。
1.英語的詞重音就整體而言,屬于自由重音,然而就每個英語單詞來說,重音位置卻是固定的。如果把重音念錯,別人就會聽不懂,甚至會引起歧義。例如,如果把below/bi′lou/(在下面)的重音移到第一個音節上,別人就會認為你念的是billow/′bilou/(巨浪),詞義就全然不同。如果你把to′morrow誤讀成′tomorrow或tomor′row,別人就無法知道你在說什么。然而,漢語詞匯中輕重音差別并不明顯,重音位置也不像英語中那樣嚴格,除了那些含有明顯的輕聲字的雙音詞(如“買/賣”,“反/正”等)其余輕重音位置并不很穩定,往往可以隨個人發音習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例如“葡萄”“聰明”的重音一般應落在第一音節上,第二音節輕讀,但也有人習慣地將重音移到第二音節,這種讀音盡管聽起來不夠自然和標準,別人仍能夠聽懂。
2.英語的詞匯以多音節為主,它的重音可以分為主重音、次重音、輕音三級,它們是三個不同的音位,在一部分詞語中互相區別意義;漢語的詞重音程度差別不明顯,而且,除少數輕聲字外,各音節之間的輕重差別無區別作用,實際上,它們都是同一級重音(正常重音)的變體,故一般不作細分。
以上的差別是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音韻體系和文字體系造成的。在音韻上,漢語采用的是聲韻調的體系,每個字音節除由聲、韻母組成外,還有一個辨義的聲調,每個漢字都是形、音、義的統一體,故重音的作用變得無關緊要;英文是拼音文字,詞匯又以多音節詞為主,而音韻上采用的是元、輔音體系,音調的高低不能辨義。因此,在區別雙音節和多音節詞的語音形式時就會顯得“勢單力薄”,特別是在區別由相同的元、輔音音位組成、表示不同詞性或詞義的雙音節詞的語音形式時就更顯得“無能為力”。因此,英語像其他西方語言一樣,強調重音的作用,把它作為雙音節和多音節詞語音形式的組成部分,甚至把不同級別的重音作為區別特征使用。這也是語音結構內部的一種補償手段。
3.英語的多音節詞中輕讀音節多,重音一般只有一個,次重音多為節奏的需要而設;漢語的字音節都有聲調,不易將其弱化,故多音節詞中重音顯得多。這就是中國人講英語時重音過多的原因。
三、在詞重音教學中需注意的事項
1.避免錯讀重讀音節
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的英語單詞中,必有一個音節為重讀音節。單詞重音是詞匯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假如單詞重音放錯,聽者就可能聽不懂說話人想說什么。單詞重音的錯誤也是學生中常見的語音錯誤。
2.學會使用句子的詞重音
英語句子中的實義詞多重讀,虛詞多弱讀。這一規則學生不難學會。但是更應該了解這一規則的精髓,即在句子中,通常重要的詞才具重音。實義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類詞本身含有重要的詞匯意義。不過,有時實義詞在句中并不具有新的信息,而某些虛詞反而包含重要的意義,此時、重讀的可能就是虛詞而非實義詞。
3.通過朗讀來練習重音
在日常談話中,為了清楚地表明某一思想,往往要著重強調某個詞或詞組。如果重音讀得不準確,特別是文章中重點句子的重音不準確,語意就會模糊不清,中心思想的線就會中斷,甚至會歪曲原意,鬧出笑話。要準確把握重點,就要明確文章為什么要寫這句話,搞清楚這句話和上下文的聯系及它在全篇的位置和作用。
對教師來說,在給學生朗讀以前,從理解到表達,從表達又進一步理解,也要反復研究、反復上口試讀,劃上停頓、重音等必要的提示符號,下功夫揣摩節奏、重音、抑揚頓挫,找到最恰當、最貼切的表達方式。
教師在備課練習的過程中,掌握了各個句、段和全篇的表達方法,在課堂正式朗讀時,就不要專門考慮表達問題,也不要分散注意力去考慮那些聲音、技巧問題,而要集中注意力于內容,深入到內容中去,思想感情跟著內容走,很好地運用重讀的技巧,使文章有聲有色。
(童芳莉,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
略談語文教師的語言美 張婭娟
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育專家于漪曾說:“語文本身有它獨特的魅力,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的確,語文姹紫嫣紅,春色無限。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對青春年少的中學生而言,能啟心智、長見識、陶冶性情,誘發不盡的遐想。然而,許多中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對母語學習持厭倦態度。靜下心來想一想,學生厭學語文的因素的確不少。浮躁的心氣、功利的目的傷害了學生的心靈從語文教師自身的角度看,語言是否具有美感是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科興趣的重要原因。
語文學科深刻的思想內容、豐富的人文氣息,通過教師生動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形式才能完美地表現出來。蒼白、貧乏、枯燥的語言表達對于一篇篇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而言其實是一種玷污和損害。試想,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還會有多少興趣可言呢?學生需要的是在語文課上向老師學語言、學做人。翻開學生的作文薄,學生的語言或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或幽默詼諧、妙趣橫生;或油腔滑調、庸俗無聊……無不打上語文教師語言風格的鮮明印記。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用他獨特而鮮明的具有個性化風格的語言,對學生潛移默化,陶冶學生的情操。這種具有美感的語言風格也是教師教學風格的一部分。
語文教師的語言美應當包括下面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簡潔凝練
具有簡潔凝練、清楚明白的教學語言,這是對語文教師的最起碼的要求。教師只有以高度的科學性、嚴密的邏輯性,深入淺出的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許多優秀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練嚴謹、環環相扣,做到“來而不余一言,絕而不失一詞”,教學質量很高。原南寧二中特級教師田濟川老師就堪稱這方面的典范。田老師向來主張語文教學應給予學生樂趣和藝術享受,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取知識、發展智能。他在教學中努力追求教學語言的藝術美,他的學生稱贊:“聽田老師的語文課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我想,這是對一名語文教師的最高評價。
二、親切自然
教學中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學,與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親切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交流。”凡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他們的教學語言必定是親切自然的,教態總是讓學生感到和藹可親的,他們十分善于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總是為學生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遺憾的是,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卻忽視了這一點。他們有的語調平板,課堂氣氛沉悶;有的語言嚴厲,使學生感到盛氣凌人;有的居高臨下,總以“傳道者”“知識權威”自居,所有這些都嚴重地妨礙了師生問正常的心靈交流,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優美生動
同樣的語文課,有的教師上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如同嚼蠟;有的教師上得妙趣如生,學生也學得主動積極、興趣盎然。教學效果自然也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為有的教師語言平淡無味、僵化呆板,有的教師教學語言優美生動、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的教學語言獨具魅力,在語文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她認為:“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她正是用自己優美生動、富有魅力的語言去粘住學生的。在她的課堂上,學生往往聽得如癡如醉,久久回味。于老師以其優美生動的語言,飽滿的激情,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境界,產生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的語言美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語文教師通過語言的魅力,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使得他們屏息靜氣、凝神傾聽的時候,他的富有啟迪性、鼓勵性的語言,已經悄無聲息地發揮著調整學生心態的功能,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情不自禁地喜愛語文,積極主動獵取知識。誠然,達到語言美的境界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我們具有刻苦鉆研與奉獻的精神。
(張婭娟,河北省大城縣廣安中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