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中國社會處于一種全面的轉型期,群體與個體、道德與功利、和諧與競爭、封閉與開放、理想與現實等價值觀念,在新舊交替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變化,甚至發生沖突。傳統的自我理念(或稱自我觀)也正在被人們重新詮釋。本文的關注點是中國當代奧運冠軍們的自我價值觀。由于價值取向會從人們的言語行為中表現出來,因此我們選取2004年夏季奧運會中國32位奧運冠軍的訪談資料作為分析語料(語料主要來源于華奧星空視頻訪談實錄、央視新聞會客廳及中國體育報、體壇周報等主流媒體),通過對他們回應贊揚語的方式和自我評價話語風格的分析,考察職業運動員中具有成功者身份的奧運冠軍們的自我觀,以及潛藏在背后的東西方文化的影響力。
一、對稱贊語的回應方式
在對奧運冠軍的訪談中,主持人或記者常會明確或含蓄地對聽話人進行積極的評價。所謂明確的稱贊是指脫離語境仍能得到確認的贊揚,含蓄的稱贊是以間接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積極評價。贊揚話語總是用來表達對奧運冠軍的欣賞、表揚、鼓勵等積極意義。
我們可以從冠軍們對稱贊語的同應方式來了解他們對自我身份、自我特質及自我在社會文化群體中的地位作用的認定態度。在我們的統計中,對稱贊語的回應方式主要有:
(一)接受型,包括感謝對方的贊揚、接受對方的贊揚、提供與贊揚相關的事實等幾種情況。如:
(1)主持人:有一位華奧星空的網友說,你們真是好樣的,你們的比賽一點都不亞于劉翔110米欄的震撼,你們是真正的男子漢,祖國和人民為你們驕傲。
孟關良:謝謝。
楊文軍:謝謝!(感謝)
(2)主持人:除了你的這塊沉甸甸的金牌之外,你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都是值得珍惜的。
陳艷青:對,把它們激發出來了。(贊同)
(3)主持人:我覺得你很自信。
羅微:我的自信是因為我知道中國有這么多人支持我,他們那些國家的運動員都自己訓練,沒有我們這么好的舉國體制,都是自己在訓練,我們現在呢,又這么多人在幫我,要是還不能得,就說不過去。(提供與贊揚相關的事實)
(4)羅微:其實不是我吹,真正論實力來說,我是不輸她的,比她強。(夸耀)
(二)半接受型,包括贊揚降級、回贊、轉移贊揚、轉移焦點等。
(1)主持人:還有位作者說這是開天辟地的歷史時刻,中國網球選手終于站在世界網壇之巔,還有說是神話般的起點,你們覺得這些評價怎么樣?
李婷:把我們說得太好了。(贊揚降級)
孫甜甜:聽了他們這些話的時候,感覺他們肯定也跟我們一樣,很激動。(轉移焦點)
(2)王義夫:強者手下無弱兵,好的指揮官就會有好的士兵。(轉移贊揚)
(三)否定型,包括不贊同、修正贊揚、忽略并引出新話題等。如:
(1)主持人:華奧星空的網友說了,你們現在是奧運冠軍了,擁有很多女孩子夢寐難求的青春,榮譽,財富,美貌什么的,會是很多人,特別是男士們的青春偶像,你們是不是很多男士的青春偶像?
楊維:我覺得肯定不會是了。(不贊同)
(2)主持人:高是雙打的奇才之一,這個說話一點都不過分。先前老大姐葛菲和顧俊兩個人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得了冠軍,但是你的成績現在已經超過葛菲,有沒有這種感覺呢?
高:沒有,她是她,我就是我,我參加任何比賽,只要把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和同伴努力配合好就行了。(忽略、不贊同)
(3)新聞會客廳:趙蕊蕊,別人叫你“網上長城”,你覺得貼切嗎,你喜歡嗎?
趙蕊蕊:我覺得還有一段差距,我希望真正有一天能配得上這個稱號。(修正贊揚)
(四)綜合型,如:
許戈輝:你看我們網上之前收集了很多網友的留言和評論,有的說“姜還是老的辣”,還有照片的標題叫作“一夫當關”,顯然就是“萬夫莫開”。
王義夫:非常感謝網友,人還是老的辣,但是還是沒有年輕的壯。(感謝贊揚、轉移焦點、忽略)
在我們收集的訪談資料中,共有58次贊揚的話論,其中屬接受型的為36次,占62%左右;半接受型的為11次,占20%左右;否定型的為9次,占17%左右;2例為綜合型,占1%左右。顯然接受型占了優勢地位。
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中國人對待贊揚的傳統和常規方式主要以否定型和半接受型為主,因為它們符合會話策略中的謙虛策略。但從統計中可以看出,符合傳統謙虛文化習慣的回應贊揚方式(半接受型和否定型)雖然也占了相當比例,卻已不是優勢地位了。可以有很多解釋,其中最具說服性的理由應該是被訪談者身份的特殊,他們是剛剛獲得榮耀的奧運冠軍們,而且多數為年輕的一代。我們關注的恰恰是這些成功者們的個體價值觀念,大多數冠軍對贊揚語持完全接受的態度使我們有理由得出如下結論:盡管認同的程度還有不同,但冠軍們對個體價值的認同大多已經從傳統的否定、半否定態走向積極的肯定態,他們開始不隱晦、不委婉、直截了當地承認個體追求自身價值以及獲得這一價值的合理性,承認個體對社會的積極作用,這顯然帶有西方自我價值文化的印記。同時半接受型和綜合型也占了不小的比例,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傳統的文化表達方式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自我評價話語的表達風格
這里的“自我評價話語”具體指訪談中奧運冠軍們對個人成就的自我評價表述話語。每位冠軍在談及奪冠的過程和結果時,他們在言語風格上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有的直白,有的含蓄,風格非常鮮明。下面我們分別舉例說明。
(一)直白型
直白型風格的特點是多以清晰易懂的言語信息評判個體成就,強調個人風格,表達個體真實的意愿,喜歡以“我”為中心話題,喜歡用語義積極的詞語、略帶夸張的詞語進行自我評價。
直白型的典型代表屬劉翔,他在訪談對話中談及自我時,具有直白風格的話語比比皆是。
(1)我從一開始做準備活動,上起跑器,到整個過程,都做得很自信,很完美。(劉翔)
(2)我和我的教練的配合,已經是屬于超級完美,超級拍檔的感覺。(劉翔)
(3)當然,有時候該張狂的時候,一定要張狂。(劉翔)
(4)我不會輸給每一個人,包括歐美選手,相信我沒錯的。(劉翔)
另外,彭勃、張寧、冼東妹等的自我評價語也同樣具有直白的風格。如:
(5)我媽媽說什么事情,只要付出了,就能得到,就像我一樣,我付出了,我肯定能得到。不像有的人播了種,不能豐收,就是這么神奇。(彭勃)
(6)我想跟爸爸媽媽說,你們的女兒永遠是最棒的。(張寧)
(二)含蓄型
具有含蓄風格的自我評價語一般以間接和暗示的方式肯定自己,言辭中多用“我們”,多提及第三者,弱化個體的意愿,強調個體在團隊中的角色和等級。如:
(1)可以說我們共同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的努力也是為了這個,我的努力也是為了這個,大家并不是你拿我拿的關系,大家的這個愿望,就來實現大家的愿望,大家的愿望是拿這個,拿牌或者是拿金牌。肯定想的,應該說夢想是金牌。就是說大家的一個夢想我去實現。(邢惠娜)
(2)一個冠軍應該說有很多人的保證,特別是保證我們后勤工作,當我們沒有起床的時候,廚師師傅……,浴室的師傅……我們沒有他們做保證,我們不會取的好成績。沒有領導的支持,沒有領導的關懷,我們絕對不會取得很好的成績,這是中國射擊隊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成績,首先要歸功于我們中心來了一位很好的領導,……(王義夫)
大多數冠軍們在評價自我時是以這類含蓄風格為主。
以上是我們列舉的兩種比較典型的風格,盡管兩者風格各有鮮明特點,但對同一個被訪者而言,并非“非此即彼”的關系。比如具有直白型表述風格的劉翔等冠軍,他們雖然將話題中心集中于自我,強調“我”,但同時也不忽略集體的力量,不忽略自我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角色。具有含蓄型風格的冠軍們也并非將個體簡單地融入集體而消除個性,他們是以“和而不同”方式來表達自我,間接地突出和肯定自我價值。
三、結語
從以上我們對奧運冠軍在訪談中回應稱贊語的方式和自我評價話語風格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當今中國這個日趨自由開放的時代,許多傳統價值觀念正在被重新構建,奧運冠軍們在自我選擇、自我發展、自我實現以及自我價值等方面的看法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可以說人的個體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張揚,這一點在年輕的冠軍們身上體現得最為突出。同時我們也看到,這種自我肯定和自我張揚又是有限度的,這清晰地表現在他們對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重視上,強烈的集體意識和國家意識普遍地存在于集成功、財富、年輕于一體的冠軍們的價值觀中,幾乎所有的冠軍在言辭和行動中都追求個體價值與集體價值、社會價值的和諧、完美統一,這種價值觀顯然同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重群體、重人的社會性”的價值觀是一致的。盡管這種價值觀正在受西方發自為文化價值理念的不斷影響和沖擊,但是這種時代相傳的已經成為民族心理結構的傳統文化價值系統力量強人,根深蒂固,始終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取舍。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那就是這個體育奧運戰略的“舉國體制”背景,一個經濟不太發達的大國,要想成為體育強國,必須集中全國體育界的優勢力量來培養冠軍,因此每一個獎牌的背后都是無數人的合力。這一點奧運冠軍們非常清楚,因此他們無論是在面對他人的贊譽時還是在評價自我時,都不能不強調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可以肯定地說,在全球化、市場化的社會轉型期,西方重個體價值實現的個人理念的影響還將不斷地加大,但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典型的西方式的個體價值理念在中國體育界里都不會成為主流,不會成為支配運動員們價值取舍的決定性文化力量。
(任志萍,四川省樂山師范學院中文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