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是現代漢語中較常用的一個副詞,表示程度相當高,一般用于口語中,后面帶“的”構成“怪+X+的”的結構。例如:
(1)安白登教授,你不能不來看看毛立士吃醉了的神氣,怪可笑的! (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
(2)這封信寫得怪有意思的。(朱德熙《語法講義》)
(3)求婚是這樣的,曹元朗見了面,一股怪可憐的樣子,忽然把一個絲絨盒子塞在蘇小姐的手里,神色倉皇地跑了。 (錢鐘書《圍城》)
單就上面的例句看,我們發現:“怪+x+的”結構比較復雜。這里的X具有多種性質,而整個結構在句中的語義指向也各不相同。
一、X的性質
“怪”作為程度副詞,可以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在“怪+x+的”中,X受到“怪”的限制,具有以下幾種性質:
1.形容詞性詞語作X例如:
(1)本來不好意思跟你說的,怕你一個人找我怪著急的。 (畢淑敏《不宜重逢》)
(2) 他把嘴捂在沙子里吸呀吸呀,什么水分也吸不出,但是臉挨著濕沙子倒怪舒坦的! (杜鵬程《保衛延安》)
(3) 據說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駝絨都是東洋來的。(茅盾《林家鋪子》)
(4)末了,他講:“當官的發財,你們當兵的賣命為什么來?你們在山頭上餓肚子淋雨怪可憐的。過來吧。兄弟們!過來放你們回家!” (杜鵬程《保衛延安》)
(5)廉楓在急掣的車上快鏡似的收著模糊的影片,同時頂頭風刮得他本來梳整齊的分邊的頭發直向后沖,有幾根沾著他的眼皮癢癢的舐,掠上了又下來,怪難受。 (徐志摩《“濃得化不開”》
通過分析上述例子,我們發現“怪”后的形容詞多表示人的生理感受或心理感受,如“著急、難受”等。尤其是單音節的形容詞更明顯地表示人的心理感受。比如:這些都是我玩膩了的地方,怪熱的,我不想去(冰心)/這么坐著怪悶的,咱們玩點什么/我不坐你們中間,怪擠的。
2.動詞性詞語或短語作X。例如:
(6)村南有兩棵老梨樹,葉子紅得耀眼,怪叫人喜歡的。 (《現代漢語常用虛詞詞典》)
(7)這孩子怪招人喜歡的。 (《語法講義》)
(8) 湖面閃著光,幾只白鵝悠閑地游著,怪有詩意的。 (《現代漢語八百詞》)
(9)您這么有福氣,大家怪羨慕的。 (《現代漢語虛詞詞典》)
這些例句中的動詞或動詞短語,多數表心理活動。動詞可分為動作動詞和狀態動詞。動作動詞如:吃、看、聽、說、表演等,不可與程度副詞搭配。所謂狀態動詞,即表示人或動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狀態的動詞,其中心理動詞多為及物動詞,可與“怪”“很”“挺”等表程度的副詞搭配,部分生理狀態的動詞也可搭配,如:這魚不好洗,怪扎手的/閃開,這湯怪燙手的。
3.“不+形/動”短語作X。例如:
(10)一則是提醒自己別忘了飯后舔碗,叫人老百姓頓頓給咱舔,怪不好意思的。 (畢淑敏《不宜重逢》)
(11)說去又不去了,這樣怪不好的。 (《現代漢語八百詞》)
(12)劉師傅怪不是味兒的笑了。(《現代漢語虛詞詞典》)
(13)《別》的用字造句,那么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讀著真怪不好受的。(同上)
“怪+不+形/動+的”結構實質上是在前兩類的基礎上加了否定副詞“不”,動詞或形容詞的性質與前兩類并無差別,在此不再詳細說明了。
二、“怪+X+的”語義分析
在語義平面,X表示某種動作或心理的景象,或表示動作、行為的結果引起某人或某物產生某種景象。這就涉及“怪+x+的”的語義指向。為了方便敘述,我們用V表示動作,S表示動作或情狀的主體,即施事:動作的客體即受事,記作O,S的部分或全體記作S’,O的部分或全體記作O’“怪+X+的”的語義指向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怪+X+的”在語義上指向V,即表示V的某種情狀或程度。例如:
(1)媽媽哭得怪厲害的。
(2)再鬧下去就怪沒意思的。
(3)孩子們唱得怪好聽的。
例(1)中“怪厲害的”指向“哭”,例(2)中的“怪沒意思的”指向“鬧下去”,例(3)中“怪好聽的”指向“唱”。“怪+X+的”在語義指向V時,整個結構一般是作動詞的補語,如例(1)和例(3),也可以充當謂語,如例(2)。
2.“怪+X+的”在語義上指向S,即表示S的某種情狀。例如:
(4)這群官太太也怪可憐的!
(5)據說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駝絨都是東洋來的。(茅盾《林家鋪子》)
(6)這種想法怪新鮮的。
例(4)中的“怪可憐的”指向“官太太”,例(5)中的“怪好看的”指向“假毛葛和駝絨”,例(6)中的“怪新鮮的”指向“想法”。這里,“怪+x+的”在整個句子中,由于語義指向情狀的主體,故充當謂語或定語。
3.“怪+X+的”在語義上指向S’,即表示S’的某種情狀。例如:
(7)他身上怪難受的。
(8)二叔心里怪不高興的。
(9)鴻漸臉上的笑容怪不自在的。
例(7)中的“怪難受的”指向“身上”,例(8)中的“怪不高興的”指向“心里”,例(9)中的“怪不自在的”指向“笑容”。
4.“怪+x+的”在語義上指向O,即表示O的某種情狀。例如:
(10)圖書館工作人員把書排得怪有序的。
(11)喜霞被說得怪不好意思的。
(12)我怕你一個人找我怪著急的。
例(10)中的“怪有序的”指向“書”,例(11)中的“怪不好意思的”指向“喜霞”,例(1 2)中的“怪著急的”指向“你”。當“怪+X+的”在語義上指向O時,也是主要充當補語。
5.“怪+X+的”在語義上指向O’,即表示O’的某種情狀。例如:
(13)他把我的臉打得怪疼的。
(14)演員的造型被化妝師搞得怪糟的。
(15)藝術家的作品被改得怪不成型的。
例(13)中的“怪疼的”指向“臉”,例(14)中的“怪糟的”指向“造型”,例(15)中的“怪不成型的”指向“作品”。
6.“怪+X+的”在語義上指向S與0之外的第三者(相關的人或物等)的某種情狀,在這里記作M。
(16)他的話聽眾聽得怪模糊的。
(17)她的書寫老師看了怪不舒服的。
這些句子里的“怪+X+的”表示動作發生后致使M顯現某種情狀。例(16)可以變換成“他的話把聽眾說得怪模糊的?!薄肮帜:摹敝赶颉奥牨姟薄@?17)中的“怪不舒服的”指向“老師”。
三、“怪+X+的”的語法作用
朱德熙先生在《說“的”》一文中指出,“的”字結構是名詞結構,能作主語、賓語或定語,不能作謂語、補語、狀語。“怪+X+的”同樣屬于“的”字結構,卻比較特殊。它除了充當定語外,主要充當謂語、補語。該結構在句中可作多種成分:
1.“怪+X+的”在句中充當定語
(1)三只毛茸茸模樣怪可愛的小虎,在一塊林間空地上互相追逐著、嬉戲著。 (《現代漢語常用虛詞詞典》)
(2)怪聰明的一個小姑娘,手也勤,嘴也巧。(《現代漢語八百詞》)
2.“怪+X+的”在句中充當謂語
(3)馬長勝偎到周大勇跟前。他看旁邊有幾個敵人尸體,橫三豎四怪礙眼的。(杜鵬程《保衛延安》)
(4)秀娟道:“你去試試也好。這樣子好了,我去給你把條件全說好了,省得你當面去接洽,怪僵的!” (張愛玲《多少恨》)
(5)這挺好,本來他挺為這條事發愁,怕自己忍不住吐出來,怪煞風景的。(畢淑敏《不宜重逢》)
3.“怪+X+的”在句中充當補語
(6)這封信寫得怪有意思的。(《語法講義》)
(7)這孩子長得怪可愛的。(《現代漢語八百詞》)
(8)老孫早想和永生主動打招呼,又怕人家認不得他了,鬧得怪沒意思的。(《現代漢語常用虛詞詞典》)
朱德熙在《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指出,“怪、很、挺”與“的”構成的“的”字結構可以充當定語、謂語、補語,而“最、更、太、頂”等程度副詞與“的”構成的“的”字結構只能作主語、賓語或定語,而不能作謂語、補語或狀語。
“怪+X+的”結構在句中之所以可以充當定語、謂語、補語,主要是取決于X。朱德熙先生在《語法答問》中指出:“一個詞的語法功能指它所占據的語法位置的總和?!币虼?,形容詞的語法功能主要是:放在名詞前面作定語,放在其后作謂語,可受程度副詞修飾,還可作補語(如:看書看得累)。動詞同樣可受副詞修飾。動詞屬謂詞,故一定可作謂語,少數動賓結構還可作補語(如:講話講得怪有意思的)?!肮?X+的”結構中的“的”并無實在意義。朱先生在《語法講義》中稱“怪/很/挺+形+的”中的“的”為狀態形容詞后綴。正是由于動詞、形容詞的語法功能才決定了“怪+X+的”的語法功能。
四、“怪+X+的”與“很/挺+X+的”之異同
“很、挺”也是程度副詞,與“怪”的意義比較相近。如:
(1)這幾句簡短的話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印象。(巴金《霧》)
(2)這幾句簡短的話給了他一個挺好的印象。
(3)這幾句簡短的話給了他一個怪好的印象。
單看這上面的例句,它們的意義非常相似,結構也相同,而且現代通行的字典、詞典上都用“很”來注釋“怪”(并且多數人認為“挺”與“怪”也無多大差別),這樣就讓人覺得這三個副詞并無區別,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其實它們之間有著重要的區別。
1.“怪”“很”“挺”三個副詞都可以在后面加“的”構成“怪/很/挺+X+的”的結構。例如:
(4)“早起倒是很好的”,她再說一句,兩人便向前走了。 (巴金《霧》)
(5)“金燕西拿了一把很好的扇子來,叫你給他寫呢?!?(張恨水《金粉世家》)
(6)這幫敵人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黑粗,有的精瘦;個個都滿臉灰土;戴著葫蘆瓢似的棉帽子,穿著挺新的黃布軍衣。(杜鵬程《保衛延安》)
(7)河槽里吹過陣陣涼風,挺舒服的。(同上)
(8)寶玉笑道: “我怪悶的,來瞧瞧你作什么呢。”(《紅樓夢》第十九回)
分析上述例句,可以看出:
“怪、很、挺”可用于同一結構(即后面加“的”)中,但是它們所表示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同。這三個副詞按其表示程度的輕重來說,可分為三級,即:“很”——甲級,“怪”——乙級,“挺”——丙級。(這是一種臨時說法)我們清晰地看出,三個詞不可以完全替換,如例(6)中“穿著挺新的黃布軍衣”,這件衣服并不非常新,說直了就是不舊而已,如果換成“很”“怪”,意思就發生了變化。
2.“怪”后一般來說必須加“的”,而“很”和“挺”沒有這一限制。例如:
(9)胡國光現在倒很心安,一路上他專心揣摩如何對方羅蘭談判,他自覺得很有把握的。(茅盾《蝕》)
(10 )根據有關情況分析,敵人很可能在今夜逃跑。(《現代漢語常用虛詞詞典》)
(11) “政委!沒有什么。我心里挺難受,挺慚愧!”(杜鵬程《保衛延安》)
(12)大伙都挺高興,只有第一連戰士寧金山,眉尖子擰起,擺起那么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同上)
3.“怪”往往含有“親切、愛撫、夸贊”等意味。其后所接的形容詞一般表示正面的、好的、積極向上的意思,一般不修飾反面的、壞的、消極的詞語?!昂堋薄巴Α彼揎椀男稳菰~沒有這方面的限制。例如:
(13)他睜開眼一看:太陽多亮啊!沙地里萬點金光齊閃,怪耀眼的。(杜鵬程《保衛延安》)
(14)可是這位名叫老虎的班長,笑瞇瞇地噙著個小煙袋,怪和善的。(同上)
(15)這小伙子別看表面上粗手大腳,心里倒挺靈挺細的,辦事也認真。(《現代漢語常用虛詞詞典》)
(16)這個人在解放前挺壞,現在比過去老實多了。(同上)
(17)但是這些聲音馬上撞在平靜的水面上散開了,落在水里便再也浮不起來,送到樓房里來的只是那些得到微風的幫助偷偷地逃跑了的,卻已經是很低微、很稀薄的了。(巴金《家》)
4.“怪”字前不可加否定副詞“不”構成“不+怪+動/形+的”的結構,而存在“不+很+形/動+的”的結構。例如:
(18)受了這點挫折,心情不很愉快。(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19)從旅館里走出來兩個侍役,都帶著恭敬的笑容,一個從司機手里接了那兩件并不很重的行李,另一個引著青年走過微微濕潤的草地,向里面走去。(巴金《霧》)
(20)是一向不很關懷時事的李白也用了“戰城南”的樂府古題寫出反對侵略戰爭的詩歌。(馮至《杜甫傳》)
“挺”在這一點上與“怪”極為相似,不存在“不+挺+X+的”的結構。
5.“怪+X+的”中的X應屬于謂詞的范疇,而“很/挺+X+的”中X還可以是名詞。例如:(21)日本是同中國很兩樣的,我們應該如何準備呢?(魯迅《瑣記》)
(22)朵兒不愛花枝招展地打扮自己,可穿扮一向是很格局的。(鐵凝《喪事》)
副詞只能作修飾語修飾動詞和形容詞,一般不可以修飾名詞或代替名詞的代詞。上述例句中“很”卻修飾了名詞“兩樣、格局”,這種說法在過去是不符合語法規范的。但隨著社會語言的發展,這種說法越來越普遍,如“很個性”“非常男女”等等。邵敬敏在《現代漢語通論》中將這類詞(即既可修飾動詞、形容詞,又可修飾名詞的詞語)看作是區別詞和副詞的兼類。而“怪”不具備這種特征,所以副詞“很”“挺”在兼作區別詞時,不可以用“怪”替代。
五、結語
副詞“怪”是一個極其普通的程度副詞,作為一個修飾詞,并非可以修飾任何詞。它一般與“的”構成“的”字結構,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結構,除了像一般的“的”字結構一樣可以充當定語外,它還可以充當謂語、補語。在語義指向上,該結構既可以指向施事,也可以指向受事。本文主要討論了“怪+X+的”結構中“X”的類別以及整個結構在語法作用、語義指向上的特殊性,并通過“怪”與“很”“挺”的比較,說明“怪”“很”“挺”三個詞雖然都是程度副詞,其意義用法有相似之處,但它們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某些句子中三者可以互相替換,但是更多時候是不可以的。只有弄清它們之間的異同,我們才能更準確地使用它們。
淺析“X不X”式中的X 趙紅
一、引言
反復問句,是指用疑問結構“X不X”來進行詢問的一種疑問句,又叫正反問類型。正反問句要求被詢問者從肯定和否定項之中進行選擇,但是中間沒有任何關聯詞語相聯接,因此,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特殊的選擇問。丁聲樹等在《現代漢語語法講話》中認為,反復問句在形式上是一種選擇句,不過選擇的項目是一種事情的肯定和否定。
“X不X”是正反問句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有簡單形式和復雜形式,為了方便,本文一律用“X不X”代替。“X不X”既可作為謂語又可做獨立成分,邵敬敏先生(1996)把“X不X”作謂語的稱作正反問句,而“X不X”作獨立成分的叫附加問句,本文不詳細區分其作附加成分的情況。
本文主要是通過對現當代一些文學作品,包括老舍、曹禺的劇本,2005年的《小說月報》等雜志的檢索分析,介紹“X不X”式中X的詞類的性質、形式特點、句法分布情況,以及它的幾種刪略式。
二、“X不X”正反問句中的X為動詞V時,其性質、形式特點及其句法分布
(一)“V不V”中V可以是一般動詞,也可以是特殊動詞,如判斷動詞“是”、助動詞以及趨向動詞。
1.V是一般動詞的正反問句。例如:
(1)你的腿到底疼不疼?(《趙樹理文集》)
(2)“要是賣不下那么多錢,你喂不喂?” (《懶大嫂》西戎)
2.V是判斷動詞“是”。例如:
(3)是不是我來先叫他睡?(《曹禺戲劇集》)
(4)他們是不是還在追著你?(同上)
V可以是助動詞,即能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等動詞。例如:
(5)我兩個沒介紹信,能不能登記?(《趙樹理文集》)
(6)我可不可以告訴他?(《小說月報》)
(7)不知道該不該去?(同上)
(8)要不要先洗個澡?(同上)
3.V可以是趨向動詞,如上、下、上去、下去、來、去等。例如:
(9)你下不下車?
(10)陳姨太,你說今天錢家大姨媽,她還來不來?(《曹禺戲劇集》)
(二)以動詞V構成的正反問句,主要是作謂語,V可以是單個動詞,可以帶賓語,可以帶補語,也可在動詞前加狀語,并且有完整式和兩種刪略式。
1.V為單個動詞。例如:
完整式
(11)你餓不餓?
(12)我不知道你懂不懂?
刪略式
(13)打日本你害怕不?
V帶賓語構成的正反問句式,有完整式和兩種刪略式。
完整式
(14)你還認識我不認識我?(《曹禺代表作》 )
(15)不這樣,你還要命不要命?(《鴨綠江》)
(16)你吃飯不吃飯?
(17)你了解他不了解他?
前刪略式
(18)師傅,你收不收徒弟?(《老舍劇作選》)
(19)我不知道我適合不適合你?(《小說月報》)
(20)你還顧不顧影響?(《百合花》)
后刪略式
(21)你記得姐姐的一點特征不記得?(《老舍劇作選》)
3.V帶補語構成的正反問句式。例如:
(22)a.雨下的大不大?
(22)b.雨下的大不?
(23)a.你看他跑得快不快?
(23)b.你看他跑得快不?
4.V前加狀語構成的正反問句。例如:
(24)a.你經常去不經常去?
(24)b.你經不經常去?
(24)c.你經常去不?
動詞V充當“X不X”式中的X時,可以是一般動詞,如表示動作的“打、罵、吃、喝、玩”等,也可以是一些特殊的動詞,如判斷動詞“是”,可以是表可能、意愿等的助動詞。從上面的例子來看,“X不X”主要充當的是句子的謂語,有時即使出現在全句的賓語中,充當的也是賓語小句的謂語,例如:“你覺得這樣做對不對?”“這樣做對不對”是“覺得”的賓語,而“對不對”就充當的是賓語從句的謂語。單個動詞可以充當句子的“X不X”式中的X,如例(11)(12),而且由動詞帶賓語構成的動賓短語,也可以進入正反問句, (14)~(20)就是動賓短語充當“X不X式”中的x的例子,也可以是動詞帶補語如(21)(22),或者由動詞構成的狀中結構如(23)充當。動詞構成的各種正反問句都有完整式和刪略式,相比較而言,刪略式要比完整式表又清晰,語言簡練,如例(24)a為完整式,與(24)b、(24)c比較起來,明顯拗口,所以(24)b、(24)c這種形式更為常見,更符合人們日常交際的需求。
三、“X不X”式的X為形容詞時,“X不X”的句法分布及對形容詞的要求。形容詞構成“X不X”也有完整式和刪略式,在句中可以充當謂語、補語等成分
(一)充當謂語
(25)我再次把他推開:“你無聊不無聊?”(《小說月報》)
(26)你說這衣服我穿上漂亮不漂亮?(同上)
(27)那一瓶花是我捐獻的,漂亮不?(《幾度夕陽紅》)
(二)充當補語
(28)傷得重不重?(《紅豆》)
(三)作謂賓動詞的賓語
(29)你覺得冷不冷?
(30)你認為美不美?
由形容詞構成的正反問句也很常見,“X不X”在句中可以當謂語,如(25)~(27),其中(25)(26)是完整式,(27)是刪略式;“X不X”也可以在句中充當補語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詞都可以進入這個結構。
朱德熙在《語法講義》中把形容詞分為性質形容詞和狀態形容詞兩類。性質形容詞包括單音節形容詞(大、紅、快、好)和一般的雙音節形容詞(大方、干凈、規矩、偉大);狀態形容詞包括:
a.單音節形容詞重疊式:小小兒
b.雙音節形容詞重疊式:干干凈凈
c.煞白、冰涼、通紅等重疊式為ABAB式的
d.帶后綴的形容詞:黑乎乎的、綠油油的等
e.以及以形容詞為核心的短語,如:很大、挺長、又高又大、溫柔美麗等
從語法意義上看,性質形容詞單純表屬性,是簡單形式,而狀態形容詞帶有明顯的描述性,大多是性質形容詞派生出來的形式。單純的性質形容詞可以用“不”否定,可以構成“X不X”正反問。例如:
(31)你們生活困難不困難?
(32)教室干不干凈?
可以說“白不白”“紅不紅”“涼不涼”,其實就是針對其性質進行兩方面的詢問;而相反,狀態形容詞都表示一定量的程度,如“雪白”“通紅”,我們不能說“通紅不通紅”“雪白不雪白”,它們已經代表了一定程度的白、紅,所以再不能直接進入“X不X式”中進行程度的詢問。
四、一些介詞可以充當“X不X”式的X例如:
(33)你跟不跟我走?
(34)你在不在那吃飯了?
并不是所有介詞都可以進入這個格式的,例如“自”“于”就不能進入,“介不介”格式其實是由于介賓短語加動詞組成“X不X”式省略而造成的。例如:
(35)a.你到北京不到北京去?
(35)b.你到不到北京去?
(35)c.你到北京去不?
能夠進入這個格式的介詞都是由同形的動詞虛化而來的,現在都屬于動詞和介詞的兼類詞, 比如“在、到、跟、給、用、靠、比”等,而純粹的介詞“自、與”就不能進入。
五、結語
“X不X”式中的X可以是一般動詞、特殊動詞,可以是單純的性質形容詞,也可以是帶有動詞性質的一些介詞;當X是動詞時,可以是單個動詞也可以是動賓短語、動補短語等:“X不X”在句中主要作謂語,可以是全句的謂語,也可是賓語小句中的謂語;X是形容詞時,“X不X”不但可以做謂語,還可以做補語、做謂賓動詞的賓語;但只有單純的性質形容詞可以進入“X不X”格式,而狀態形容詞則不能。
“X不X式”有完整式和幾種刪略式,完整式中當x為復雜成分時,頭部顯得特別冗長,因此實際語言交際中很少用,而刪略式使疑問更加突出、表義清晰、語言簡練,被人們越來越多地廣泛使用。
(趙紅,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