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仔細地閱讀蘇教版程海先生的《三顆枸杞豆》,方咀嚼出其中的人生況味。從美學意義上來分析,這篇小說思想深邃,催人奮進,具有撼人心靈的悲劇美。
文章記敘了遇難而退、一事無成的三叔以其一牛的教訓和對生命的悔恨,以其“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親身經歷來教化“我”、引導“我”。
“我”初遇三叔,三叔是那樣瘦弱:“顫顫搖搖的身體”,“筋骨能從衣服外面數出來”,眼睛似“大大的窗戶”,卻拖著屏弱的病體來到小樹林,這本身就意味著對生命的留戀,令人感傷;二叔的深深嘆息,“凄楚”、“蒼白”的面容,“凄然”的笑,“眼眶里滴下的幾滴淚水”,“時間不多了”的遺憾,把“我”、把讀者引入了悲劇的深淵,不可自拔?!拔冶瘋保拔页聊?,“我一下子站起來,逃跑了”。這種悲聲已經激起調皮的“我”的共鳴,感染了“我”的思緒。
倘若文章的主題僅僅停留在三叔的悔恨和懺悔,那絕對不會深深打動人心,啟示他人。三叔知錯想改,卻已經無法改變,也來不及改變,但他還是在不懈地追求。正是這種無可奈何,才釀出本文的悲劇美。三叔在生命最后一刻,并未屈服和妥協:對野豆角花“仔仔細細地望”,因為仔細,望出了別人望不到的東西;面對西沉的夕陽,三叔“兩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這兩只伸出的手定格在讀者的印象中,難怪作者將他比作夸父。盡管三叔不似夸父英雄,但他們“追日”的影像是如此形似?!叭藗儾桓尸F狀,永不滿足的積極向上的精神是悲劇沖突的原動力”。在文中這種精神體現在三叔的追求、渴望,對時間和生命的頓悟上。它化作“我勤奮”的動力?!氨瘎〉男Ч欠e極的,是讓人正視世界的現狀、生存的意義……在悲壯之中對人生大徹大悟,最終起凈化作用”。如此理解“我”與三叔雖只兩面之緣,便從中獲益,由一個“淘氣鬼”蛻變為勤奮、懂事的好學生,成為后來的植物學家,也就不足為怪,理所當然了。
教者如能細心分析,多加揣摩,挖掘此文深含的悲劇意義,使得學生從中獲得動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時間觀、價值觀,讓孩子們學會全心全意地對待生活,珍惜時間,勇于挑戰困難,那會讓一個又一個“淘氣鬼”走上正途。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雅周鎮初級中學)
(摘自《中學語文資源站》)
編輯/李莉
E—m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