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4課。)
課堂實錄
一、導入新課
記得電視節目中有個“七巧板”欄目,這節課老師就設計了七個板塊兒,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看哪個組合作得最融洽,表現得最踴躍。
二、新課講解
1.首先讓我們進入第一板塊兒:對答如流。
師問:(1)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什么?
(2)1925年5月30日發生了什么事件?
(3)同一年(1925年),鄧仲夏、蘇兆征領導了什么運動?
(4)1926年,廣東農民協會領導了哪兩個地方的農民進行減租抗捐斗爭?
(5)廣東革命政府經過兩次東征,為消滅軍閥陳炯明起到了什么作用?
學生踴躍回答,師板書:

師總結:同學們在第一板塊兒中表現很好,這和你們平時踏實的學風是分不開的,請繼續努力。
(師指向板書)引導學生總結:工農運動主要在南方,(師指黑板上《北伐戰爭形式圖》)當時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盤龍臥虎”,帝國主義和他們支持的軍閥仍然魚肉人民。如:東北的張作霖,有軍隊35萬;中原的吳佩孚,有軍隊20萬;孫傳芳有軍隊20萬,要想把革命推向全國,怎么辦?(生異,同聲:進行北伐)從而引出課題,師板書課題。
師:學習這部分內容,老師要給同學們一個機會,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用自己的智慧篩選重點。
2.下面就進入第;板塊兒:智慧提純。
(數分鐘后)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師板書:

師:汀泗橋、賀勝橋是北伐戰爭中打得最漂亮的兩次戰役。哪位同學愿意到臺前描繪一下這兩個精彩片段,再現歷史的瞬間,同時展示自己的風采。
3.進入第三板塊兒:舞臺風采。
表演的學生在組員的積極協助下,組織語言,到臺前邊指《北伐戰爭形式圖》邊講解,贏得全體同學陣陣掌聲。
師:北伐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工農群眾,他們不再沉默,積極行動起來做內應。淳樸的農民拿起大刀長矛直指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掀起了農民運動;工人階級也拿起武器進行斗爭。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工農運動:請同學閱讀課文,自學并回答問題。(生說,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北伐戰爭和工農運動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生(經過討論得出):北伐戰爭推動了工農運動,工農運動支援了北伐戰爭。
師:工農運動如火如荼,滌蕩著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戰爭。北伐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打得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抱頭鼠竄。請同學們分析一下北伐勝利的原因。
生1:工農運動的支援。
生2:北伐是正義的,是順應民心的,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大力支援。
生3:因為團結。
(在教師的啟發下得出:團結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
師:請同學們談一談,有沒有因為團結而獲得成功的事例。
生4:學校舉行的拔河比賽,因為我們班同學的團結一致,獲得第一名。
生5:學校舉行的足球賽,因為同學們配合好,獲得第一名。
師:同學們談得非常好,希望課下再多找一些這樣的事例進行深刻體會。
師:按照這種行進的速度,請同學們預測一下革命的結果會怎樣?(生異口同聲:大獲全勝)事實是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呢?
4.進入第四板塊兒:合作交流。
生閱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得出結論。(生說,師板書)

師:當北伐軍勢如破竹,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奄奄一息時,帝國主義不甘心坐以待斃,他們一方面直接武裝干涉,另一方面,尋找新的代理人,于是在革命陣營內部一眼就看中了蔣介石。在帝國主義的拉攏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便一腳踢開了自己的戰友——共產黨,投入到帝國主義懷抱,接連發動了三次反革命政變。
5.進入第五板塊兒:模擬仿真。
師:哪位同學愿意形象地描繪一下反動派的丑惡嘴臉?
(生6模仿蔣介石。)
(生7模仿汪精衛。)
師:同學們很有表演天賦。
6.進入第六板塊兒:去偽存真。
師:如果你當時是一位共產黨領袖,你從中應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生8:提前預防國民黨叛亂。
生9:共產黨沒有掌握革命領導權。
生10:黨內出現錯誤思想,助長了反動氣焰:
師: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也會有成功和失敗。我認為成敗的結果并不重要,關鍵看你能不能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親身經歷。
7.最后進入第七板塊兒:實話實說。
生11:每次考試錯字太多丟了很多分。
生12:考試中由于馬虎而丟分。
師:這次國民革命不但沒有鏟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還增加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官僚資本主義,成為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由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革命的重擔就落在了共產黨身上。同學們想知道共產黨是怎樣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獲取革命成功的嗎?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作者單位:泰來縣塔子城鎮中心學校)
編輯/于赫
E-mail:hehe6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