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圈子一說,在百姓而言只是個生活范圍的概念,但在政治系統(tǒng)中,卻是一個官員安身立命的本錢。在政治詞匯中,與圈子相近的表述還有很多:宗派,幫派,山頭,派系(或一般稱“xx系”),黨羽,勢力,班子,集團(體)等等。一個圈子就是一股政治勢力,要想完全置身事外,其結(jié)果很可能就是被邊緣化了:上邊沒有人照顧你,下邊也不會有人追隨你,孤家寡人一個,既成不了氣候,也就難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俺杏腥撕米龉佟薄蝗送扑]賞識和提拔了,你就應(yīng)該站到這個人的隊伍中,如左右搖擺,不但會被這個圈子拋棄,也很容易被別的團體不齒,也就很難混下去了。對圈子的研究和經(jīng)營,可以說是古代政治官員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二
就圈子的組建和形成的目的而言,可以分出一定的層次來:
第一層面是志同道合,為了共同的政治理想而團結(jié)到—起的“君子”。這一類人物因著共同的追求而逐漸走到一起,他們會互相欣賞和支持,同氣連枝。其中的優(yōu)秀政治家也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但他們的目的基本上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是為自己的升官發(fā)財,而的確是憂國憂民。如果有點個人想法的話,無非也就是在青史上留下好名聲。這樣的一流人物注定了不會太多,但歷朝歷代都會有那么幾個。
三
第二個層面可簡單定義為利益集團。這部分的人物相對前一部分來說,要“低級”一些:他們的才干和襟抱要小些,地位也低些,在圈子中也多屬于二流人物,但他們?nèi)藬?shù)眾多,枝葉繁雜,是政治系統(tǒng)中承上啟下的骨骼部分。他們所結(jié)成的圈子是一個建立在現(xiàn)實利益基礎(chǔ)上的集團。
公正地說,這些人并不是一開始就胸無大志自甘平庸的?;潞3粮?,伴君如伴虎,經(jīng)過多年的為官生涯,他們已經(jīng)變成了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者——要保住這一切,他們免不了要媚上欺下,左右逢源,見風使舵……
在這個層面,我們還要強調(diào)一點的是,他們也非大奸大惡,沒有什么為非作歹禍國殃民的惡跡。他們只是官僚系統(tǒng)中的普通人——有較多私心和較少犧牲精神的普通人,在政治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這部分人群的數(shù)量也是最多的,往往是政治力量的基礎(chǔ)。
對于眾多的官員來說,他們要解決好兩個最重要的問題:
第一個重要問題是跟對人,思考這個問題,一般要從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政治勢力的大小。是權(quán)傾朝野如日中天呢,還是風頭已過在走下坡路?有沒有發(fā)展?jié)摿?有沒有牢固的根基?核心領(lǐng)袖人物的前途如何?身體健康情況如何?性格如何?是一時的小人得勢還是長盛不衰?有沒有潛在的危機?……諸如此類的因素,不可不細細盤算,否則“一失足便成千古恨”啊!
曾國藩帶湘軍圍剿太平天國之時,清廷對其是一種極為復(fù)雜的態(tài)度:不用這個人吧,太平天國聲勢浩大,無人能敵;用吧,一則是漢人手握重兵,二則曾國藩的湘軍是曾一手建立的子弟兵,又怕對自己形成威脅。在這種指導(dǎo)思想下,對曾國藩的任用上經(jīng)常是用你辦事,不給高位實權(quán)??鄲赖脑鴩毙璩兄爻紴樽约簱窝f話。
忽一日,曾國藩在軍中得到胡林翼轉(zhuǎn)來的肅順的密函,得知這位精明干練的顧命大臣在西太后面前薦自己出任兩江總督。曾國藩大喜過望,咸豐帝剛?cè)ナ溃幽暧?,顧命大臣雖說有數(shù)人之多,但實際上是肅順獨攬權(quán)柄,有他為自己說話,再好不過了。
曾國藩提筆想給肅順寫封信表示感謝。但寫了幾句,他就停下了。他知道肅順為人剛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有才氣也有脾氣。他又想起西太后,這個女人現(xiàn)在雖沒有什么動靜,但絕非常人,以曾國藩多年的閱人經(jīng)驗來看,西太后心志極高,且權(quán)力欲強,又極富心機。肅順這種專權(quán)的做法能持續(xù)多久呢?西太后會同肅順合得來嗎?
思前想后,曾國藩沒有寫這封信。后來,肅順被西太后抄家問斬。在眾多官員討好肅順的信件中,獨無曾國藩的只言片語。
其次是自己與理想中的圈子的淵源。能不能與其中的關(guān)鍵人物發(fā)生直接的關(guān)系?諸如同鄉(xiāng)、同年(科舉考試時的同一屆)等等。自己能否體面地加入?以自己的身份在圈子中能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有沒有發(fā)展前途?自己能得到的眼前好處和長久利益是什么?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和機會成本?……
第三個重要問題是要有人跟,也就是說你還需要經(jīng)營好自己的小圈子。這個以你自己為核心的小圈子是你的重要政治本錢之一,它也決定了你在上一個層面的圈子中的地位。一個政治官員,要善于跟“上”,上邊要有人,也要善于御“下”,下邊也要有人。要妥善分配好下層的利益關(guān)系,學(xué)會用各種手段團結(jié)人,用理想,用利益,等等。
為官行政者,要組建自己的圈子,最忌諱的是貪婪和刻薄寡恩:好處和利益都歸功于自己,過失和責任推諉給下屬,而且對下屬嚴苛,少有籠絡(luò)和示恩。具體的行政事務(wù)千頭萬緒,再好的政策也必須要有得力的人手給你去實施,所以,沒有一支精明能干忠心耿耿的隊伍,自己在政治上也很難有好的前途。
另外,在歷史上,有許多的政治家自己并不貪婪,很精明,也有好的抱負和追求,但往往功敗垂成。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于清廉:嚴于律己,也嚴于律人。結(jié)果“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見容于上下以及同僚,搞得就剩下自己一個好人了。即使是很好的政策,也讓下邊的歪嘴和尚給念壞了。
給下屬利益和好處是最起碼的條件:人家跟著你干有前途,那么干得才有勁。而且,必要的時候,還要保護他們,甚至是“護短”!——有個小毛病小問題,要能保住他們,因為他們是你的羽翼!羽翼被人家剪除了,你自己還怎么飛?
“有聲望,沒勢力”——這是一些政治家的致命硬傷之一。反觀另外一些人,也許沒什么大“本事”,不顯山,不露水,可盤踞政壇多年,皇上都換了好幾任了,他還是個“常青樹”、“不倒翁”。怪哉乎?不怪也。他的勢力如同海平面下的冰山,大得很呢!政治上的角逐可不像我們在戲劇舞臺上看見的那么簡單。大家見面都客客氣氣,桌子下拳腳相接,基本上都是“內(nèi)功”和勢力的比拼,你死我活,來不得半點客氣和謙讓。
更多的時候,政治是一種妥協(xié)和平衡。任何改革新政需要大部分原來的人馬去施行,在現(xiàn)實面前,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妥協(xié),古代政治系統(tǒng)中的這些“無名之輩”是很嚴密的關(guān)系圈子網(wǎng),是盤根錯節(jié)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政治舞臺上表演不精彩沒有太多掌聲的眾多配角似的人物,但他們卻是最基礎(chǔ)的力量。
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都不能輕視他們的力量。
四
還有一種圈子類型不得不提:那就是結(jié)黨營私的小人集團。
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小人集團。北宋歐陽修曾寫過一篇流傳千古的《朋黨論》。
歐陽修老先生所講的是一種理想的狀況:君子以道為朋,小人以利為朋,那么,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道理就這么簡單。
但在現(xiàn)實中,沒有百分之百的君子,也很少有百分之百的小人,利和道也往往糾纏在一起,道和道也有水火不容的時候,而小人集團,也不是那么好“退”的。
第一,忠奸之辨、君子與小人之別,非常非常的困難。大家都標榜自己是君子忠臣,誰承認自己是小人奸臣?千百年之后,我們評價諸多歷史人物尚一頭霧水,何況當初?
第二,小人集團也絕非那么好“退”。既然上了一條賊船,也就有一榮俱榮—損俱損的共同利益。哪怕相互之間也勾心斗角,可真要面對外來的威脅時,他們也能同仇敵愾的。而且,小人出招,君子更難以招架。對付小人,也必須有非常的招數(shù)。
政治家要想干成自己的事業(yè),要“親賢臣遠小人”,但有時候也須采用手段,利用好小人,或者最低限度要不讓他壞自己的事情。
(摘自《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