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所有高雅的生活方式一樣,高爾夫之所以如此受人追捧,與當初歐洲皇室對它的喜好是分不開的。很多歷史學家仍舊在爭論,高爾夫到底是荷蘭發明的,還是蘇格蘭發明的,其實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爾夫確實是在蘇格蘭和英格蘭皇室的共同“示范”之下才擺脫了最初那種幼稚和簡單的狀態,也因此被注入了一種非同尋常的意義。這個過程一開始就與外交息息相關。
戰爭與和平
高爾夫真正在外交中發揮作用,是在1917年,只不過不是在果嶺上的“高峰對話”,而是一場跨越大西洋的慘烈戰爭。那年1月31日,德國政府宣布,從第二天開始,無限制潛艇戰將在英倫三島周圍海域展開,美國船只一周之內只允許一艘通過,而且必須從指定的英國港口進出,這大大激怒了美國。時任總統的威爾遜此前幾乎每天上午都要花三個小時打高爾夫(盡管他的成績很少達到100桿),并因為高爾夫與第一夫人高爾特一見鐘情,但戰爭的威脅使他再也提不起興致了。為了處理這場危機,威爾遜連續幾周都沒睡過一個好覺,一直在苦苦思索,試圖找到一種可以避免戰爭的途徑。這對總統原本就不太健康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第一夫人高爾特曾經建議總統去打打高爾夫,但為了避免刺激公眾的神經終于作罷。這種焦灼的狀態一直持續到4月2日,那天天剛蒙蒙亮,總統夫婦便驅車去柯克塞德球場打了一場高爾夫,第一夫人知道這可能會受到公眾的譴責:“如果有人認為這是豪無意義的小事的話,就讓他們說去吧。”當天晚上,威爾遜總統來到國會山,他以一種平靜但略帶激動的聲音請求國會正式對德宣戰:“美國人民有責任為捍衛國家的原則而付出鮮血、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因為這些原則,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誕生,才有了我們寶貴的幸福與和平,上帝保佑美國,她別無選擇。”四天之后,威爾遜總統簽署了對德戰爭宣言,同一天,他快速打了9洞高爾夫球。
肯尼迪總統據說是美國總統中最具高爾夫天賦的一個,卻出于維護其“平民總統”形象的考慮,一直將高爾夫愛好當成和地下情人一樣的秘密小心地保護著。真正將高爾夫的外交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其實是他的父親約瑟夫·P·肯尼迪。就在宣誓就任美國駐英大使之后,老肯尼迪在英國的第一場球賽中一桿進洞。這樣的成績讓英國各大媒體興奮不已,對新任大使來說,到高爾夫的故鄉表演一桿進洞可是個不小的見面禮。他的兩個兒子禁不住給他發了一封電報:“一桿進洞,不會是真的吧?”在以后的許多年里,老肯尼迪在炫耀他的大家庭時總會提起這件事:“讓我無比幸福的是,作為九個孩子的父親,我曾經一桿進洞,而不是只有一個孩子,九桿進洞。”
高爾夫哥們兒
和美國毗鄰而居的加拿大由于氣候條件限制,并不適于高爾夫運動,但這并不妨礙前總理克雷蒂安成為一個好手。作為加拿大眾議院的一個傳統,政客們在退休的時候都會得到自己曾在議院中坐過的椅子作為紀念。克雷蒂安也不例外,但他退休時不僅帶走了一把議院中的椅子,他帶走的還有一根高爾夫球桿,這是一根關系著加拿大和其他大國之間的關系的“政治高爾夫”球桿。克雷蒂安不僅是一個天生的政客,而且還是一個高爾夫球壇上的精英。他不僅打得一手好球,而且也把自己開創的“高爾夫外交”經營得有聲有色,尤其是通過小小的高爾夫,加拿大和堅強盟友美國的數位總統之間都建立起了一種深厚的“高爾夫友誼”。一直以來,克雷蒂安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都是眾所周知的好朋友,而聯系起這兩位國家元首的就是一根細細的高爾夫球桿。加美兩國之間的友誼就在一局局的高爾夫中建立了起來。布什父子也都是克雷蒂安在球場上交下的朋友。當小布什上任后,關心兩國關系的媒體都想知道布什和克雷蒂安是不是已經成了鐵哥們兒,布什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只說了一句話:“我們已經約好打一場高爾夫了。”然而,美加關系在布什和克雷蒂安相處的三年時間中發生了劇烈的磨擦。對美國來說,謎一樣的加拿大的確十分重要,但其冰冷的態度又讓美國感覺若即若離。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前,克雷蒂安和小布什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分歧;此后,這對昔日好鄰居就一直別別扭扭:克雷蒂安的新聞官在公開場合把布什總統稱作“白癡”;克雷蒂安本人更是實話實說,自己跟布什“壓根兒就不是一路人”;2003年8月份,美國東北部地區和加拿大多倫多等大城市出現歷史上最嚴重的大面積停電事件,使得本已處于低谷的加美關系裂痕越發擴大。兩年多以來,兩國關系不冷不熱,很難說現任總理馬丁處理兩國關系有什么不妥,只是少了高爾夫場上的聯絡,兩國外交總顯得不那么親密了。
外交與慈善
當今世界很多國家的首腦都能打一手漂亮的高爾夫,不過能將高爾夫外交運用得爐火純青的,恐怕還沒有能出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之右者。新加坡國土面積只有640余平方公里,卻有大小18個高爾夫球場,而且經濟發展持續升高,社會穩定,這讓吳作棟有充分的時間享受高爾夫。他從70年代初就開始打球,當上總理后“請進來、打出去”,他已經成為各國公認的“高爾夫外交”高手。
在航務公司工作期間,吳作棟通過一些商務機會學會了打高爾夫,他非常喜歡這項運動,而且憑借修長的身材,球技進步很快,穩定在90桿左右。由于航務運輸是新加坡重要的支柱產業,他有很多機會與國外大公司接觸合作。很快,邀請大老板們打一場高爾夫,竟然成了他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36歲他出任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時,他開始定期打網球和高爾夫球,擔任副總理后,他堅持每天早上打高爾夫。2000年11月15日,APEC會議正在文萊皇家高爾夫鄉村俱樂部舉行,當晚閃電交加、雷聲隆隆,午夜時分,吳作棟和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經過一天繁忙的會務活動后,依然玩興不減,準備夜打高爾夫。兩人揮桿到凌晨2點多,最后還是因為下大雨才被迫中斷的。克林頓的確是吳作棟最要好的球友了,幾乎每次見面都要切磋打球。兩人曾經在狂打了一場球后,簽定了新美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書。即使克林頓卸任了,2002年5月,吳作棟請他來新加坡,為“2002年全國成功者大會”發表演講,之后兩人就在裕廊鄉村俱樂部一起打了一場球。不過,與吳作棟打球最多的要算東南亞各國的領導人了,泰國總理他信、菲律賓總統阿羅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印尼總統梅加瓦蒂,都經常借各種互訪機會和他打球。據說,吳作棟的1號木桿開球很不錯,發球距離是這些領導人里最遠的;而短桿,特別是推桿,大家就彼此彼此了。
除了外交和鍛煉身體,吳作棟還借高爾夫大行善事,促進新加坡的慈善事業發展,盡顯個人魅力。一次在新加坡Tanah Merah鄉村俱樂部,吳作棟和亞太釀酒協會(APB,Asia Pacific Breweries)達成協議,在Par5、長468米的第8洞,他的第一桿發球打出多少米,APB就捐出這個距離乘以100美元的捐款,用于學生基金和運動創傷救助。俱樂部主席哈克(Anwarul Haque)說:“總理最近的發球都超過200米,我們肯定會募到2萬美元。”結果吳作棟打出了200多米,而APB最后卻捐出了整整20萬美元。
一桿跨過海峽
與新加坡同列亞洲四小龍的中國臺灣,雖然開展高爾夫運動的歷史不長,但其歷界領導人中卻不乏高爾夫外交的高手,2004年為破冰之旅打前站的江丙坤就是其中之一。早年留學日本,并且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的江丙坤很早就開始打高爾夫了,并且在臺灣政壇是一位頗具些名氣的球手。江丙坤來大陸的唯一任務就是在輿論上給連戰做一個鋪墊,因此做好這個秀其實比談具體的問題要重要得多,因此這個高爾夫高手一定不會放棄自己的強項。3月31日上午,江丙坤拜謁南京中山陵,但中午的時候他就跑到江寧銀杏湖高爾夫俱樂部去打球了。俱樂部主人林銘田是臺灣南投人,和江丙坤是地道的“老鄉”。老鄉見面親切溫暖、感慨良多。怎能不“揮”上兩桿?脫去西裝外套、戴上遮陽帽,接過高爾夫球桿,江丙坤立即成了一個非常“專業”的球手。不料,當他準備揮桿時,卻發現正前方站滿了端著相機的記者,有的干脆趴在草坪上準備捕捉鏡頭。見此情形,江丙坤不停地提醒記者們“小心安全”,并十分體貼地做出姿勢讓記者們拍照,直到記者們散到兩側才正式揮桿……不料他居然一桿進洞了!這個好彩頭自然讓他欣喜不已——誰都知道他打球是為了給臺商面子,這一記老鷹球足夠兩岸的中文媒體吹捧一陣了。
(摘自《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