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的最后一天,第五次中日戰略對話在北京釣魚臺開始舉行,5次率領中方代表團參加中日戰略對話的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再次引起媒體的關注。
但公眾更感興趣的是,會談的第二天便移師貴州省貴陽市舉行,那里正是戴秉國的家鄉。上次中日戰略對話在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谷內正太郎的家鄉新瀉縣舉行。戰略對話在雙方領軍人物的家鄉舉行,顯然意在營造氣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雙方誠意和對話深入。
身負重要使命
1941年春天出生在貴州省印江縣一戶土家族農民家里的戴秉國,大概沒有想到自己長大后會成為一位外交官。因為對于一個處在偏僻山村的農村孩子來說,最早接觸的是勞作。他大約5歲時就開始學做農活了,但開明的父親一直鼓勵并創造條件讓戴秉國讀書。
刻苦而好學的戴秉國后來考取了四川大學外語系,經過近5年的學習后,在大學畢業前,他因為出色的成績被學校推薦參加國家外交學院研究生班的考試被錄取。可以說,這打開了他從事中國外交的一扇大門。1966年,25歲的戴秉國被選調到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工作,真正開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此后的戴秉國便一直活躍在外交舞臺,先后在外交部、中聯部等重要外事部門工作并擔任要職,積累了豐富的外交經驗。查閱近兩年的新聞,可以發現每當重要和關鍵時候,戴秉國均被委以重任,以中國政府特使的身份,就雙邊關系及重要國際問題與外方進行溝通,尋求解決辦法,所處理的都是中國的重大外交議題。
比如,2005年1月,戴秉國代表中國政府,與印度商討邊界爭執。兩個月后,他先后訪問了美國、法國、日本和俄羅斯,會晤上述四國元首,并一一轉交了胡錦濤給他們的信。同年12月,戴秉國再度訪美,會晤了當時的國務卿鮑威爾、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及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等,向美方重申對臺立場。
朝核危機爆發后,戴秉國作為中國政府特使,赴朝鮮和美國做勸和促談工作,促成了朝核問題三方會談,為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創造了條件。
創新與求索
戴秉國是一個注重開拓創新的人從1995年到2003年的8年時間里他陸續擔任了中聯部副部長和部長職務。這期間,他根據中聯部是國家總體外交一部分的工作定位,針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的現實,提出了“調研興部”的思想,強調中聯部應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窗口,要通過與各國政黨的交往,宣傳和樹立中國共產黨的良好形象。這使中聯部的工作,在改革開放之后確立黨際交往四項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
2003年是戴秉國再次調任外交部工作后的第一年。這一年,外交部舉辦了以“走進外交部”為主題的首次“公眾開放日”活動。戴秉國站在門口熱情歡迎首批公眾代表,他坦誠表示,外交是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服務的,外交部愿意聽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并將會繼續以各種方式加強與公眾的溝通與交流。
為促使外事干部了解國情,外交部組織了司局級干部的國情考察團,戴秉國率團考察重慶市時說,外交的根基在國內,外交工作是為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考察就是要增強外交人員的全局意識、大局意識和對國情的了解,促進外交工作更好地為全國和地方特別是西部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從小養成的良好讀書習慣,使得戴秉國十分注意學習和充實自己,常常在工作空隙和出訪期間,甚至乘飛機時都要讀書。同樣,他還虛心向專家學者請教,并參加國際形勢研討會,往往堅持始終,與參會人員進行深入研討。有些專家學者說,戴部長的工作肯定很繁忙,但他能夠參會始終,說明對專家學者的重視,也是對研究問題的重視。
或許,正是這種對知識孜孜不倦的求索,以及對各種理性經驗的積累,讓戴秉國能在紛繁復雜的外交舞臺上從容應對。
幽默和親切
接觸過戴秉國的人,大多會留下親和印象。他那種內含善解、友好、親切的微笑,一下子拉近了與人交往的距離,仿佛什么問題都可以傾心交談商量。這樣的氣質讓他與外國政要、外國駐華外交官就各種問題能深入交流。在中聯部時,有時就能看見他與外國朋友在萬壽賓館庭院內邊散步邊交談,談笑風生中的溝通,往往取得自然貼切的效果。
他是一個幽默的人,這對于外交官來說也是一個必需的品質。當參加朝核問題第四輪會談的各方加緊磋商,接近達成共識的關鍵時候,戴秉國在釣魚臺國賓館宴請各國代表團團長。為了鼓勵大家縮小分歧,達成共識,他風趣地說,世界上都關注著釣魚臺,希望大家能夠共同努力,能夠在“釣魚臺釣到魚”。
戴秉國還具有來自于勞動人民的樸素感情為底蘊的人格魅力,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穿著草鞋從山溝里來到城里上大學的;經過艱苦環境磨煉的他,身上看不到“官氣”和“架子”,即使他的部下,不管老中青,均習慣親切地稱他“老戴”。平時大家見到戴部長隨和的樣子,自然引起隨意打招呼和攀談的愿望,形成了上下和諧的人際氛圍。討論工作問題時,誰都可以暢所欲言。
在中聯部工作時,每到過節時候,他均要向打掃房間的服務員問好,送紀念品,中午還常常同大家一起就餐,順便了解群眾意見。戴秉國的“親民”情感是樸實和自然的,據說在他的客廳里,掛著一幅他本人寫的字一“正正派派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2003年5月3日,在巴黎召開部分中國駐外使節會議上,戴秉國介紹國內“非典”情況時,動情之處掉下了眼淚。吳建民大使回憶說,戴部長是一個很堅強的人,過去我從來沒有見過他掉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