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現代人能不能暫時放下自己的成見
一本在網絡世界流傳了4年多的小冊子,正式出版后橫掃各大書店和購書網站的銷售排行榜,甚至在很多城市脫銷。而它,不過是一個外行一中國臺灣商人吳清忠談論中醫與健康的作品。
與以往的中醫推廣書籍最大的不同在于,這本書雖然談論“陰”、“陽”,卻絕不排斥現代科學。作者不僅在書中引用了上海復旦大學費侖教授用現代物理手段檢測出人體經絡存在的證據;還把計算機技術當作了立論的基礎——“現代的個人計算機,具有自我診斷和部分自我修復的功能。人體必定有更好的功能,套一句佛家的話語:這個寶貴的肉身,原本就萬法具足,配備著更精的功能,具有自我治療甚至再生的功能。”

這本書用簡單明快的現代語言解說古老的中醫,卻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低估了人體的智慧,高估了我們自己的知識。”
“自從20世紀60年代,沙賓疫苗克服了小兒麻痹癥之后,近40年來沒有再聽到哪個疾病又被克服的好消息。”“除了外傷性疾病和傳染病以外,那么多不能治的慢性病,多數只能控制不能痊愈。”現代醫學雖然足以令人自豪,但面對作者的這些詰問恐怕也難以回答。
面對這些挫折,現代人能不能暫時放下自己的成見接受本書的建議呢?盡管這些提議是如此新銳,如此富有顛覆意味,令習慣了現代醫學常識的我們手足無措。
最典型的一個顛覆是,作者認為“病”未必是壞事,它也許只是人體在自我修復時的一種表現;平常不生病并不代表健康,很可能是工作壓力透支了人體能量,“沒有能力生病”,如果一有小病就過于緊張大量服藥,倒有可能中了藥品商的圈套。
書中的健康新觀點簡直令人應接不暇。它提出人體系統與電腦系統一樣,需要能量支持,支持人體的能量就是中醫理論中的“氣血”。睡眠時間不對、亂服藥物,是現代人生病最主要的原因,對于這個原因造成的疾病,解決之道只有在正確的時間里將欠缺的睡眠補回來,養足“氣血”,此外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替代;肥胖并不是能量過剩,身體將過多的能量儲存下來,而是能量不夠,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將垃圾排出體外。總而言之,“多數病,是我們錯用了身體的結果。我們需要的不是靈丹妙藥,不是危險的手術,而是一本正確的人體使用手冊。” 這本“使用手冊”把中醫注重的人體自我修復能力、以經脈系統為代表的人體自我維修系統的正常運行,當作了維護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基礎手段。其實在原理上是與現代西醫越來越注重免疫醫學、基因醫學相一致的。
它的建設性在于,這本小冊子提出了最簡易的方法:早睡加上敲打、按摩經絡穴位,就能保持人體長久健康。盡管書中所說的這一切還需要更多臨床證據來證明,但它提出的這一套保持人體健康的簡單攻略,能不能成為人們在追求高科技、高成本的醫療之外找到的另一條養生之道呢?
(《人體使用手冊》吳清忠著 花城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