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特》的成功之處也許還在于,讓人們捧腹之余,釋放了被政治正確所壓抑的一些陰暗小想法,滿足一下人類小小的叛逆心理
“請看看我的電影吧,如果它不成功,我將被判處死刑。”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著名電視主持人波拉特,帶著考察USA的使命,和他的攝制組開始了他們的美國歷險記。
波拉特是一個留著一撮濃密小胡子的中年男人,穿著款色老舊的灰色西服(從來沒洗過),有時穿奇怪的V字裝,有時嘗試尿不濕外穿。他喜歡用波蘭語問候別人;愛談論自己的鄰國烏茲別克斯坦;說英語喜歡亂加復數,比如“no problems”;對征婚對象的要求是有犁田經驗、非猶太人。
拍攝途中,波拉特的一言一行都在大肆宣揚他的母國文化,反猶主義,歧視女性,歧視同性戀……他在民謠班上演唱“在我的國家,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猶太人,他們奪走了每個人的錢,而且從來不還回來;把猶太人扔到井里去,那樣我們的國家就自由了……”。他把男女不平等視為平常,在拉選票的過程中,他對一名婦女說,“我們能和你家有投票權的人談談么?”他對選舉的理解是,“如果你不選舉他,那么他將奪得政權”。
片中,哈薩克斯坦被描述成一個遠離文明世界的地方。在那里,同性戀戴藍帽子,女人住在籠子里,人們喝發酵的馬尿。由此,該片被俄羅斯文化部門禁止上映,還遭到了哈薩克斯坦政府的抗議。影片也被少數觀眾評價為“種族主義的、惡俗的”。
當然,這些都沒有影響到它在北美,甚至是哈薩克斯坦,讓人們紛紛走進影院捧腹大笑。
統計數據表明,上演兩周不到,該片在北美已有5000萬美元以上的票房進賬。第一周由于福克斯公司的悲觀預計,它僅在837個影院上演。這導致了一票難求的情況,甚至進影院也找不到座位,卻沒有阻礙它的票房飆升到排行榜第一,高達2300萬美元;也沒能影響它超過《華氏911》的紀錄片票房紀錄,也打破了1000個影院以下公映的紀錄。據福克斯公司預計,這部影片票房將在2億美元以上。即使在哈薩克斯坦,波拉特的票房紀錄僅次于從前的《金剛》。
讓人掉眼珠子的是,該片制作成本不過1800萬美元,制作班底也不豪華。導演是電視劇《宋飛正傳》的導演拉瑞·查理斯,此前導演過的電影歷歷可數;而主演兼編劇則是英國的著名電視主持人沙查·巴龍·科恩,這只是他的第三部電影;他主持的DaAliGShow倒是曾經風靡英倫半島,而波拉特正是這個電視劇中的人物。
科恩顯然是這部電影成功的主要元素。他百無禁忌,卻始終帶著一副無知者無畏的表情,這種一本正經的離經叛道,造就了影片的喜劇效果。他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經常即興發揮,進入角色的狀態達到戲我不分,以致在面對警察和FBI的檢查時,仍然以波拉特自居。他的瘋狂,甚至導致了前任導演菲力普斯的離開。
這顯然是一件好事。當科恩遇到拉瑞·查理斯,二人電視喜劇制作的成功經驗在電影里相輔相成,他們將社會現實轉化為荒誕的能力達到極致。電視秀娛樂現場與現實互滲的實驗,使得拍攝過程中出現的真人真事,隨時推動影片情節的發展,直至影片結束,他們都沒有一個正式的劇本。結果是,他們一博成名。
內容討巧也是一個方面。與同樣網絡太熱、同樣惡搞的《航班蛇患》相比,《波拉特》命運截然不同,除了喜劇效果之外,還在于它題材的深度。
在權威網站IMDB,2萬多觀眾的平均評分為8.3,大部分評價它為“我看過的最有趣的電影”,“最偉大的喜劇”,它“鋒利、具有顛覆性”、“攻擊性的內容”、、“又熱鬧又深刻”。
事實上,波拉特的惡搞所挑戰的是既定的文明禁區,對人們的政治正確根本不具威脅,大部分觀眾們心里明白,這只是個玩笑。它的成功之處也許還在于,讓人們捧腹之余,釋放了被政治正確所壓抑的一些陰暗小想法,滿足一下人類小小的叛逆心理。
《滾石》雜志如此評價道,“這是過去十年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許,它甚至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電影流派。”
目前,《波拉特》正向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沖擊,而科恩也在向最佳男主角進軍。也許,他們就要將很多人為之奮斗了幾十年的小金人抱到懷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