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色食品在市場上的占有量越來越大。那么,什么是綠色食品?又如何正確認識綠色食品呢?
綠色食品的概念是我國提出的,它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經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因此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是綠色食品的特征。之所以冠以“綠色”,是為了突出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
綠色食品并不等同于無公害食品或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是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發展的基礎,綠色食品基本涵蓋了無公害食品和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要求較低,基本上相當于綠色食品的A級,而有機食品要求更高、更嚴格,其標準具有國際性,基本相當于綠色食品的AA級。
綠色食品外包裝要有綠色食品商標標志,該標志包括:綠色食品商標圖形,綠色食品文字商標,綠色食品標志許可使用編號和綠色食品防偽標。如缺其一,則可能是冒牌產品。很多假冒產品都只有文字字樣,沒有圖形,或者只有圖形沒有文字字樣。
目前,人們在綠色食品的認識上尚存在幾個誤區:
誤區一:綠色食品就是綠顏色的
綠色食品中的“綠色”是指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并非綠顏色。綠色食品涉及糧油類、蔬菜類、果品、畜禽蛋奶類、水產類、酒類和其他一些食品,而綠顏色的食品未必就是綠色食品。
誤區二:綠色食品不含有害物質
綠色食品中的無污染只是相對的,所含物質是否有害也是相對的,因某種物質只有達到一定的量才會有害,只要有害物質含量不超過規定標準就可能成為綠色無公害食品。
誤區三:無污染食品都是綠色無公害食品無污染只是綠色食品的特征之一,此外,其生產條件還要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
誤區四:認為只要是偏遠、沒受人類活動污染的地區生產出來的食品就一定是綠色無污染食品有時偏遠地區的大氣、土壤或河流中也可能含有天然的有害物質,還需對其產地條件進行檢測。
誤區五: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山野菜、野果一定是綠色無公害食品孰不知有些野菜、野果等天然食物本身就含有害物質(如亞硝酸鹽、生物堿等),或者它們的生長環境可能會含有過量的污染物,所以是不是綠色食品還要經過專門機構的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