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人認為淀粉是使人發胖的東西,因而當減肥時,首先減去的便是米飯、面條、饅頭或土豆、玉米等三餐中的淀粉類食物。的確,過量食用淀粉類食物會使人發胖,但有節制的食用,不僅不會使人發胖,還能幫我們控制自己的飲食,將節食堅持下去。
這是因為,在人的大腦中有一種叫5-羥色胺的物質,又名血清素,是重要的神經信息傳遞物,有鎮定及催眠作用。節食時,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降低,大腦中5-羥色胺含量也隨之降低。當大腦中5-羥色胺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人的精神會發生改變,變得愛發脾氣,情緒不穩定,心情變壞,生理上對碳水化合物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于是便會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以滿足生理需要,最終使節食不能堅持下去。有些節食的年輕女孩子還因此陷入了“節食——暴飲暴食——再節食——再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中,嚴重損害了身體健康。因此,減肥時不可隨便減去碳水化合物。
人們常說香蕉是使人快樂的食物,就是因為香蕉中含大量碳水化合物,食用后,能使大腦中5-羥色胺含量升高,使人愉悅。
另外,盲目減少碳水化合物,還可能引發酮癥,嚴重時引發酸中毒。
當碳水化合物供應充足時,脂肪進行正常代謝,經過β-氧化后生成乙酰輔酶A,乙酰輔酶A只有與葡萄糖代謝的中間產物草酰乙酸結合,才能進入三羧酸循環而被徹底氧化;當因節食而拒絕碳水化合物時,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乙酰輔酶A無法進入三羧酸循環,因而無法徹底氧化,正常代謝途徑受到限制,乙酰輔酶A轉而向生成酮體方向進行反應,此時因脂肪分解代謝氧化不徹底,就會產生一些中間產物,如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和少量丙酮,這三種物質統稱酮體。人體血液中酮含量很少,一般濃度低于0.03克/升,碳水化合物起到抗生酮的作用。
酮體中的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為較強的有機酸,它們在血液中積聚,導致酸性代謝產物增多、血液的pH值降低(當人體血液處于弱堿性狀態pH=7.4左右,此時人體血液酸堿平衡,身體內各個系統進行正常代謝)。并且當酸代謝產物從腎小管排出時,與堿基結合,身體內的堿儲備進一步流失,而使得血液的pH值進一步下降,引發酮癥,嚴重的會引起酸中毒。早期會出現四肢無力,疲乏,口喝,尿多,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頭痛,嗜睡,甚至昏迷,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此時就要住院治療。
另外,碳水化合物對肝臟有保護作用,當肝內糖元充足時,肝臟能保持正常的解毒功能,對由四氯化碳、酒精等化學物質及由各種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毒血癥有較強的解毒作用,使人體免受有害因素的侵擾。
由此可見,不科學節食,盲目拒絕碳水化合物,不僅會使人精神抑郁,情緒低落,嚴重者還會使人體處于酮癥酸中毒狀態,危害我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學習和掌握必要的化學、營養學知識,指導我們科學用餐,保持膳食平衡,增強體質,從而可以精神飽滿地進行工作、生活、學習是十分必要的。